学术笔谈 批评与自我批评_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学术笔谈 批评与自我批评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
学术笔谈·批评与自我批评
《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7日 11 版)
编者接
习近平同志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讲话时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剂良药,是对同志、对自己的真正爱护。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不能把我们防身治病的武器给丢掉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为什么需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把握哪些原则与方法?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今天,本刊特别邀请专家就这些话题展开研讨。
为什么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
郭 湛 《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7日 11 版)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形式。图为中共陵川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现场。资料图片
我们为什么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因为我们在社会中生存和交往,处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对于人来说具有实质意义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砥砺,而自我批评则是人的自我超越。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社会矛盾得以揭露和解决的方式,是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不断优化的机制。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必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无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社会生活是否正常和富有活力的重要标志。保持正常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社会进步的长效机制。
社会生活:人与人的相互作用 人是在群体中生活的社会存在物。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人必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才能生存,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前提。生产和交往的实践是人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每个人都是实践的主体,都在一定程度上以他人为实践客体,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同样作为主体的他人实践的对象。社会生活中实践着的人们不可避免地处于彼此相互作用之中。
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实践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应当以不妨碍他人同样的自由为条件。因此,在社会共同体中,个人的自由实际上是有多种限制的。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契约”,包括法律、道德以及各种规则甚至整个文化,都以不同方式规范即制约着人实践的自由。对于人的实践的制约不仅来自实践外部,而且在于实践本身。现实的人的实践是有目的的,为实现目的又要有一定的手段,包括运用手段达到目的的方法。这种目的与手段、方法是否适当?运用这种手段、方法能否达到目的?这种实践有怎样的结果或后果?对自己、他人乃至社会的影响如何?所有这一切,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不能不关注的。
受到他人实践作用的人,有权利就这种实践对自己乃至社会造成的影响予以评价,特别是对不良的负面作用加以批评。从哲学上讲,这就是对人的实践的批判。考虑到自身的行为、行动对他人乃至社会的影响,负责任的实践者会自觉地反思自己实践的问题,寻求改进的方法。这就是自我批评,从哲学上讲即对自己实践的自我批判。完整的彻底的实践批判,是外在的与内在的实践批判的统一,是借助于外在批判而实现的自我批判。
在社会生活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一方面,就特定的批评对象而言,对被批评者的批评与被批评者的自我批评,两者是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在正常情况下,他人的批评会引起、促使自我反思即自我批评,通过实践的改进而导致问题的解决或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每个人都具有二重性,既是批评者,又是被批评者。作为批评者与自我批评者的角色不仅相互关联,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转换。事实上,批评与自我批评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存在。参与社会生活,就意味着参与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只在于,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常的积极的,还是扭曲的消极的。在当代中国,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社会作用需要更为自觉的认识。
人与人相互砥砺与自我超越
社会以人为主体。在社会共同体中,作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从根本上说是平等的。“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1页)人与人的平等是权利与义务的平等。社会是一种公共存在,每个人都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在正常的社会状态下,每个人都有批评别人的权利,同时也要准备听取别人的批评。面对别人的批评,人应该反省自己的问题与不足,进而都有自我批评的义务。作为社会主体的人负有社会的责任,应该负责任地批评别人,同时也负责任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触及灵魂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人与人的相互砥砺和人对自我的超越。
平常我们所说的批评是批评别人。批评的实质在于指出别人的缺点或不足。如果这种批评是实事求是的,能够使被批评者认识到自己问题所在,那么就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受益者是被批评的人。相对来说,真诚的批评者是情感与理性的付出者、奉献者。被批评者只要通情达理,就会由衷地感激批评者。每个人都有缺点,因而是不完善的。如果我们愿意使自己更接近于完善,那么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克服自己的缺点。而要能够克服缺点,首先就要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什么。“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有意识地通过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达到自我完善,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人们常常自以为是,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所以,能够从别人的批评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对于改正缺点、完善自己至关重要。
中国古代复杂而又“有常”的社会生活,使人们早就意识到批评对于行为改进和完善的意义。据说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因为他知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闻过则喜,这是古人所说的君子之道;而闻过必文,则是与此相反的小人之道。孔子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文过饰非,不仅不能认识缺点、克服缺点,反而会造成新的过错。“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在这个特定的问题上,过而能改,一减一等于零;过而不改,一加一等于二。可见,能否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关系到是使过错归零还是翻番,这个账不可不算清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与亲情、爱情能够三足鼎立的是友情。没有谁会否认朋友对于生活与事业的意义。朋友的一个重要价值是劝善规过,即古人所说的“朋友有劝善规过之谊”。“劝善规过乃益友。”这样的益友是一种诤友。孔子说:“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诤字从言从争,即以言争之,直言是非。所谓“诤友”是敢于当面指出朋友的缺点和错误,为其发热的头脑降温的人。这样的诤友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批评是真正的帮助。
从积极的意义上看,批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砥砺,是通过思想交锋,分清是非,改过向善。由批评引起的自我批评,如果确实发自内心,带来明显的进步,无疑是人的自我超越。以理性地接受别人的批评为契机,敞开自己的胸怀,从善如流,是情感和思想上的升华。一个襟怀坦荡的人,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虚心之所以使人进步,就是因为能够接受批评、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把事情做得更好。具体的批评意见即使不一定都正确或可行,也不应拒绝,而应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社会矛盾揭露和解决的方式
由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社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1956年底,毛泽东在给黄炎培的信中说:“社会总是充满着矛盾。即使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如此,不过矛盾的性质和阶级社会有所不同罢了。既有矛盾就要求揭露和解决。”“解决的方法,就是从团结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这样一种方法。”“我希望凡有问题的地方都用这种方法”。(《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64页)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而推广到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人民内部,是揭露和解决社会矛盾行之有效的方法。
早在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就指出,“共产党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如果党内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311、306页)。1942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特别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并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讲详细一点,就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按照我们的经验,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个正确的方法。”(《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210页)“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中的“批评”,是包括自我批评在内的。因而这个公式实际上是“团结—批评与自我批评—团结”。就是说,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进一步团结的目的。正确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有利于解决矛盾而不是增加矛盾。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的批判的本性规定的。革命即意味着批判,批判不仅包括对象批判,而且包括自我批判。马克思说:“无产阶级革命,例如19世纪的革命,则经常自己批判自己,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它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474页)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永不骄傲自满、勇于自我批评的阶级和政党,才能永远得到人民拥护,立于不败之地。
能否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衡量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列宁说:“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167页)一个政党如果不能郑重地对待自己,就不可能郑重地对待别人,也就不可能得到别人郑重的对待。这当然是关涉其政治生命的大事。
在社会生活中,包括在网络和媒体中,各种形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广泛存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事实上是一种社会机制,它的作用在于揭露和解决社会矛盾。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消极的态度是回避、掩盖或放任矛盾,积极的态度是正视、揭露和解决矛盾。矛盾不断发生而又不断解决,推动着人和社会向前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促进人和社会把缺点变为优点,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优化机制。它使人们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受到评判、选择和改善,因而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世界才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从“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公式,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公式:“团结—批评—进步”。所以,我们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如同生命需要新陈代谢。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努力把握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与方法
孙占元 张书林 《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7日 11 版)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大胆使用、经常使用这个武器。”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努力把握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与方法,深刻查摆问题、清晰找准问题、有效整改问题,进而达到“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遵循
为保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真正准确到位,必须自觉遵循的原则要求有:
坚持党性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党性,就要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就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一剂真正爱护同志、自己的苦口良药。作为共产党人,要坚持实事求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自己或别人有什么问题,就摆出什么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就批评什么性质的问题;是什么程度的问题,就批评什么程度的问题。要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严肃性、尖锐性同科学性结合起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纠正错误,又要在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团结同志共同进步的目的。
出于公心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既是对同志和自己负责,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负责任的行为。因此,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出于公心,将“公”字立中间,坚决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去公开、公平、公正、公道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带有任何偏见、刻板印象,不掺杂任何私心、不裹挟任何私欲、不搭载任何私人企图、不借机去谋取任何私利,坚决防止借批评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与人为善原则。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党内和谐的营造是本质统一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做到与人为善,就必须看重人、尊重人、爱护人、善待人,一切从党内同志的健康成长、积极进步之需要出发,切实营造批评者与被批评者 6 友好相处的和谐融洽局面,坚决反对以批评别人来泄私愤、鸣不平甚至借机整人的不良企图。只有批评者充满人文关怀,被批评者才能真正是如坐春风。
触及灵魂原则。一个班子或部门中,大家在一起共事,每个人身上存在的毛病和问题、为人处世风格,大家彼此都是熟悉的。但在开展批评的过程中如果仅止于此就过于表面化了。我们必须力求透过表象看本质,深入探究党员干部行为表象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只有这样,才能使被批评者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深刻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与缺点再也无法遮挡这一事实,进而自觉形成问题必须彻底解决、缺点必须立即克服的紧迫感。
有则改之原则。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自查自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服务人民。因此,必须自觉地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心放到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上,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斗争武器发现、定位、剖析、整改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带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效方法
群众批评:与群众谈心法。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不断满足群众紧迫的利益诉求。这要求我们必须对群众的利益诉求有清晰的把握和认知。为此,就必须自觉坚持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的原则,主动与群众谈心,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成群众的利益诉求。与群众开展谈心活动,实质上是群众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员工作进行的批评与评议,是充分听取作为党的领导对象的广大群众批评之声的一种方法。
自我批评: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法。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着力从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等方面来深刻地对照检查自身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总体情况。对照检查材料撰写得是不是到位,最根本地要看当事人对自己的批判与批评是否伤筋动骨、触及灵魂。可见,这种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的方法,本质上是开展自我批评的一种规范化形式。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所开创的党员、干部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的形式,就是一种在党内开展深入自我批评的新方法。
综合批评: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法。为保证群众路线教育的实效性、防止走过场,使教育活动真正达到搞清思想、理清思路、找准问题、整改问题、促进工作的目的,用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形式和方法,让领导班子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真正“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为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就要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开展自我批评,从思想深处、灵魂深处带头查摆“四风”问题;会上开展相互批评时,只谈问题不评功摆好,杜绝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甚至变相表扬,杜绝好人主义之风;开展相互批评时,注重摆事实、讲道理,注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查摆出来的问题之整改责任落实到人。
辩证批评:把握开展批评的两分法。要自觉克服主观片面的批评观,牢固树立客观全面的批评观。一是主流与支流兼顾。在肯定被批评者的主流工作业绩、人品秉性的前提下,着重批评其在支流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二是内因与外因兼顾。主要应侧重于对被批评者存在问题的自身、主观、内因的剖析,但也不能完全忽视外在诱因。三是历史与未来兼顾。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针对党内同志以往或当下存在的问题、缺点的一种评议,侧重的是被批评者的历史与现实表现,并不代表其未来成长。因此,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把被批评者的过去历史、当下与未来贯通起来。(作者单位:山东省委党校)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念好“四字经”
张向鸿 《 光明日报 》(2013年12月17日 11 版)
今年7月,习近平同志专程到河北,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调研,并对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全面的指导。河北省委贯彻中央和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广泛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共计17万条,其中反映问题的三万多条。9月23日至25日,省委常委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严肃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习近平同志全程参加,并指出“有话要摆在桌面上说”。省委常委们结合工作和岗位职责,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党性修养各方面寻找差距、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并提出了具体整改方案。从这次民主生活会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四点启示:
一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前提是一个“警”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革命时期和战争年代,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净化党员干部思想、解决党内矛盾,不断纠正自身错误、化解风险挑战、优化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在和平建设时期,不断增长的经济绩效和长期执政的政治环境使各种矛盾和问题得以缓解,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的功能渐渐弱化。正如这次民主生活会上领导干部们所剖析的,面对政绩和赞扬,有些领导干部不免飘飘然、骄傲自满起来,“经历多了,职务升了,做官久了,作风上的自我要求反而没有过去那么严了。”这也正是“四风”产生的重要根源所在之一。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要使我们在思想上引起警惕,从工作中得到警示,牢记“两个务必”,通过“诤友”的“道义相砥,过失相规”不断检视、反省自己,坚定理想信念,常怀惕厉之心,不断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是一个“公”字。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宗旨所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党不必隐瞒、也不能隐瞒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这就是党履行自己的义务。”也正是靠这种敢于接受批判和自我批判的精神,我们党才具有了自我纠错、不断进步的能力,不断地走向胜利。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出于公心,更是为了办好“公事”。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在这次民主生活会上,总书记也强调,要既从分管工作上查摆剖析问题,又从思想上、党性上找差距。也就是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从组织的角度上是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实践的角度上,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就要求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坚持为公不为私,对事不对人,不得掺杂个人恩怨、不得计较利益得失、不得搞远近亲疏。
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关键在一个“真”字。我们党是有着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严肃的政治纪律的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为了廓清认识、明辨是非,进而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从而达成党内的团结一致。因此,首先要敢于动真格地提出问题。这次河北省开了四个半天时间的民主生活会,不管批评还是自我批评,谈问题都落实到具体个人、具体工作、甚至具体的数字上。一次民主生活会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就在于每个人都敢于说真话,每一条意见都切中要害,不虚化、不掩饰。“既有红红脸、洗洗澡的紧张和严肃,又有加加油、鼓鼓劲的宽松与和谐”。其次要下真功夫解决问题。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是通过党内民主方式发现问题的一个环节,关键是要集中集体智慧,着力找到症结所在,提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认真落实责任,排出整改时间表,制定监督奖惩措施。这次民主生活会像一次集体“会诊”,每个人都是良医诤友,既不讳疾忌医,也不怕彻骨之痛。大家坚持党性原则,摒弃好人主义和鸵鸟思维,坦诚面对,开诚布公,掏心见胆,直抒己见,开出一系列真正治病救人的“良药”,而不是有名无实的 9 “假药”,更不是口蜜腹剑的“毒药”。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成了解决党内矛盾、统一全党思想的最佳良方。
四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根本在一个“规”字。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扎好制度的笼子。特别强调健全党内生活,必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在这次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同志又指出,要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生活的严格规范。这些重要的论述明确告诉我们,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制度化,成为严格的党规党纪。抓住了这个关键,批评与自我批评才不会流于形式,不会成为空谈。民主集中制才能得到有效贯彻,进而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或者一个人手中。从民主集中制的运行机制来说,首先,只有平等的权利主体之间才具有平等对话的可能。因此,制度化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确保每个委员的权利平等,这样才能充分交换意见;如果书记和委员之间只是一种上下级的领导与服从的关系,那就很难展开积极的相互批评。其次,要正确理解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所谓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是委员先民主发表意见,然后由书记集中做出决策;而是在书记的组织和主持下,用民主讨论、充分酝酿的方式,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集体决策。再其次,制度对每个人都应具有刚性的约束力,制度一旦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形成,每个人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科社部)
【写作笔谈】如何写领导讲话 2015-03-10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写领导讲话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给谁写、写什么、怎样写。所以要做到三研究,研究人、研究事、研究文。我谈三点肤浅的......
《廉政准则》学习体会区委农办区农业局王利群《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作为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明确了8个方面的禁止,细化为52......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大学的随笔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行走笔谈美文欣赏习惯使然,每天晚饭后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出外转一圈。原来在工厂上班是三班倒,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导致我时不时地跑医院。“庆幸”企业倒闭、......
随心笔谈哲理美文理想,人类对人生目标确切的定位,而人生就是要起跑,飞奔,确定方向,如同船只航行于大洋中,在导航引导下默默前行。确定一个明确的理想,并踏之以实践,往往会令我们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