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考前心理状态及其对策建议_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高三学生考前心理状态及其对策建议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辅导”。
高三学生考前心理状态及其对策建议
为了解高三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辅导需求,为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辅导和升学辅导提供思路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应予重视。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重庆市渝中区308名高三学生,回收有效问卷303份。
2.调查时间:高三第一学期上半期。
3.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拟制《高三学生心理状态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情绪状态、对高考的认识和态度、高考目标与专业定向、应对高考的信心、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辅导需求等六个方面。然后由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与高三班主任协同发放、回收问卷。统计时,对客观题采用SPSS11.0进行处理,对主观题采用关键词频度分类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情绪稳定、焦虑紧张适度,学生自己和父母是焦虑紧张的主要原因,近半数高三学生认为自己的努力与成绩不甚相符
我们从情绪稳定度、焦虑紧张度、焦虑紧张源、努力和成绩的相关度等四方面考察高三学生的情绪状态。
调查显示:高三学生情绪状态总体稳定。在高三学生中,情绪稳定的占24%,较稳定的占44%,起伏大的占20%。焦虑紧张度轻的占20%,适度的占62%,较重的占10%。导致焦虑紧张的直接原因,来自自己的占61%;来自父母的占33%;来自教师的占21%;来自同学的占9%。
高三学生中的24%认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成正比关系,37%的认为努力与成绩不太相符,15%的认为自己的努力与成绩很不相符。
分析:从情绪稳定度和焦虑紧张度考察,情绪起伏大或很焦虑的学生约在10%~20%之间,属于正常分布状态。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并不很紧张、很焦虑,表明其焦虑紧张水平适度。感到焦虑较重的学生,其主要原因可能来自对自己的过高期望、急切追求成功而成效不明显,或者个性心理因素;其次可能与父母的过高期望、严格要求和过度关心有关;此外教师的态度,如高期望,太多的练习,严厉的态度,学习的紧张氛围,没有放松的时空等也是影响一些学生焦虑过度的主要因素。
(二)对高考的认识和态度总体积极健康,不乏消极无奈
调查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的认识和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1.44%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是人生的挑战。
比如:“高考是对自己的意志的检测”,“高考是一场隆重的成人礼”,“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飞跃、命运的选择”,“高考是对自我的绝对挑战”,“高考是人生的重要关头,坚定地走完它”,“怕什么,昂着头走过去就是了”,等等。
2.24%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是对学习过程的检测。
比如:“高考就是一次定时作业”,“高考是对我们能力测试的一次考试”,“高考是对高中三年的总结”,“高考是对12年苦读的检验”,“高考不就是高中最后一次模拟考试”,“高考就是高中升学考试”,“高考是什么,就是一个过程”等等。
3.10%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是一种美好人生的机遇和期望。
比如“高考是一种机遇”,“高考是通往美好生活的最佳途径”,“高考是父母的荣誉和希望”,“进了大学就能痛快地玩”,“是摆脱农村生活的一道重要门槛”,“是通往金钱、权利的大道”,“是划分阶级的分水岭”等等。
4.14%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就是一种压力和折磨。
比如:“高考是人间地狱”,“高考是教育部自认为公平的残酷的猎杀行动”,“被逼上绝路了”,“埋没人才的无形机器”,“是一种苦难和噩梦”,“是一种精神的解脱和自由”,“是一种厮杀和打拼”等等。
5.8%的高三学生认为高考是一种迷茫和无奈。
比如:“没办法的一次考试”,“去考吧”,“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高考”,“碰运气吧”等等。
分析: 78%的高三学生对高考有着较为积极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其中也可能存在有情绪不够稳定或者有一定焦虑的人,如果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辅导及时、有效,那么在积极的态度下将会激发出他们的巨大潜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正面价值与学生的自我选择会比较好的结合在一起。
不容乐观的是约20%的高三学生对高考的消极无奈心态。他们或视高考为噩梦、地狱、惨无人道等;或对高考表现出无奈和迷茫。高三学生对高考这种恐惧、逃避、破罐破摔、迷茫等消极情绪,应该成为高三学生心理辅导关注的重点。
(三)自我认识和目标定向清晰与茫然并存
对于自己的兴趣和今后打算从事的专业,54%的高三学生表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高校及专业;5%的高三学生是凭感觉或依照父母的建议选择学校或专业;41%的高三学生对自己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尚不明确,感到茫然。
分析:54%的高三学生对自己有比较清晰的自我认识,高考目标明确。46%的学生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的高考目标。自我认识不清,目标定向不明,父母意见干扰,势必给高三学生的学习、备考在情绪和效率方面造成压力,带来负面影响。
(四)应对高考的信心
调查显示,高三学生中对高考“充满信心”的占58%,“信心一般”的占8%,“不确定是否自信”的占17%,“不自信”的占16%。不少学生明确表示比较自卑或很自卑,怀疑自己。
分析:虽然充满自信的学生接近六成,但不少学生的自信是盲目乐观的,而非自知基础上的自信。比如,这种盲目的乐观会影响学生以现实的态度去面对考试复习,其努力程度和自觉程度会受影响。而信心一般的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则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对不确定是否自信的这部分学生,应该首先帮助他们建立明确的自我认知,重塑他们的信心。不自信的学生,常有压抑和焦虑情绪,不良的心理素质将会影响复习及考试水平的发挥,因此这部分学生是心理辅导的重中之重。
(五)学习方法策略简单盲目。
关于“应考的方法与复习策略”,55%的高三学生选择在最后三个月里,努力加拼命;27%的高三学生认为时间与方法、心态的结合是取胜的法宝;16%的高三学生表示没有什么方法,也不知道有什么有效的方法。
分析: 55%的高三学生表示面对高考要“努力加拼命”,精神可嘉,却不容乐观。这种“豁出去”、“赌一把”的心态无助于高三学生科学、高效地复习备考。多数学生在高三阶段都只能是:盲目地紧跟教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时间加汗水,这样的方法和策略事倍功半,会导致学习的低效率和疲惫状态,容易引起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怀疑和对复习备考的厌倦。
(六)辅导需求偏重效率,忽视自我认识
调查显示,高三学生对教师给予帮助指导的需要由高到低排序为:复习效率(76%)、计划制订(51%)、目标确定(44%)、临场技巧(44%)、情绪调控(42%)、自我认识(36%)。
分析:高三学生迫切需要教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给予科学有效的帮助与指导。辅导的重点可分为:有效的方法策略;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自我认识和情绪行为调控。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是对学生自我认识的辅导和引导。多数学生、甚至一些教师与家长都未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他们以为方法和策略的辅导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没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就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可行的计划,仅靠所谓技巧、方法和策略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高三学生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
不少家长、甚至相当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上,总认为高三是一个特殊阶段,高三学生唯一的奋斗目标就是复习备考、考出高分、考入重点大学,而理想、道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那么重要。结果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日益临近并加重的高考压力,许多高三学生缺乏的不是知识、技能和时间、不是亲情和关心,他们最缺的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方向、人生理想和精神支柱。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学校在某些教育方面的失败。因此,对高三年级学生加强理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进行职业性向测试和生涯规划是很有必要的。
(二)帮助高三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自我
紧张的学习、频繁的考试、复习备考的疲劳困倦使高三学生无暇全面、客观地分析、认识自我,他们认识自我的唯一标准就是每次考试后的分数和排名。他们的情绪、信心和自我认识往往易受分数和排名的左右,失之偏颇。自我认识的误区导致许多高三学生或盲目自信、或迷茫自卑。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引导高三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自我,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三)为高三学生提供情绪调节、放松技术、宣泄训练等方面的心理辅导
在科学合理安排高三复习备考课程的同时,学校一方面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积极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减轻高三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高三学生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排遣压力、调节情绪、放松心情、振奋精神的技术和方法。学校还应告诫家长关注高三学生的心理状态,指导家长对高三学生要关心、督促适度,期望不易过高,注意方法态度。
(四)为高三学生提供复习备考方法与策略的辅导
高三阶段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较好掌握运用的。高三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基础,有针对性地给予方法和策略的指导,通过方法和策略的改善提高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进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减轻他们的紧张和焦虑、稳定他们的情绪、维护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
出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年第8期
在高三考前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作者:许兴震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67
更新时间:2007-5-21
文章录入:公道中学 ]
【字体:
】
亲爱的各位高三年级的同学们:
今天,距离高考只有17天时间了,十二年寒窗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今天,我们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和同学们谈一谈与高考相关的几个问题,目的就是与大家一起探讨,最后十几天我们该注意一些什么,怎样做才能在高考中发挥得更好。
一、增进自信
信心是同学们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高考成功的信心,高考就不太可能成功。莎士比亚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对自己目标信心是很重要的,这也是高考的心理准备,也是一个心理健康者应有的正常心态。只要心中充满自信,就会拥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会一步一步接近胜利,最后取得胜利。
怎么强化信心呢?
1、高考目标定位适当
同学们要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实力和自己心态的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如果目标定位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增加考试焦虑;如果目标定位太低,又会影响潜能的发挥。
2、不要攀比 每个同学们的学习实力与心态状况不一样,确定的高考期待值也不一样。有的同学们盲目与比自己学习实力强的同学攀比,这样会挫伤自己的信心。对同学们来说只要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平时水平就是成功。
3、回忆辉煌,点燃自信
学习和考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成功就有失败,这就是月亮的阴晴圆缺,是自然正常的事情。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我们每一个同学在求学过程中,都有过辉煌的时候,在我们即将走进高考考场之前,不妨回忆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辉煌,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增强自信。
4、积极的自我暗示
积极的暗示能增强人的信心,消极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运用积极暗示进行心理调整,强化信心。可以把写上积极暗示的字条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学习能力,我一定能成功!”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能行”,“我能成功”等等。积极的自我暗示需要经常进行,最好变成每天生活中的一个部分。
5、挺胸抬头,步伐加快
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动作相一致。人在高兴、充满信心时就会挺胸抬头,走起路来很有精神,步伐稍快而有力;人在沮丧、缺乏信心时,就会无精打采,走路缓慢无力。同学们可利用人的内心体验和自己的行为动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头,步伐稍快。经常这样做,就会增强自己的信心。
6、不要迷信
有一次,一位学习不错的同学们讲自己考重点大学没希望了。他说这两天他看到了乌鸦,是不祥之兆,十有八九考不上重点大学。考试成功与否,由自己平时学习实力与高考时的心态决定,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同学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千万不要去求神、拜佛、算命。
二、优化情绪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高考的成绩,消极的情绪能降低高考的成绩。调整好情绪是高考心态调节的重要环节。
什么是高考成功的良好情绪呢?
●心平气和
●情绪饱满
●控制情绪能力较好
同学们怎么优化情绪呢?
1、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无论在考前和考中都以平常心对待高考,这样心情自然稳定。
2、不要把考试焦虑看得太重
同学们在考试前和考试中会出现考试焦虑现象,即:有些紧张,有些不安,有些着急。这对同学们来讲是难免的。同学们存在中等程度焦虑与严重程度焦虑对同学们的发挥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轻度考试焦虑在某种意义上还会促进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3、积极的自我想象和暗示
积极的自我想象和暗示能唤起人的良好的情绪。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可运用积极的自我想象和暗示,焕发与强化自己良好的情绪,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比如,一面想象雨水沿身体向下流,一面想雨水把自己的烦恼、忧愁、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统统冲刷掉;又比如,一面想象着自己漫步在大海边的沙滩上,一面想象着海浪轻轻的拍打着沙滩和自己的脚背。同学们进入考场的时候,如果情绪过于紧张,可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默念“放松、放松、放松”;当心情烦躁时,可默念“平静、平静、平静”;当心灰意懒时,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4、听听音乐
听音乐,尤其是听轻音乐对调整人的紧张情绪的效果是肯定的。心理学家在对高考状元及一些成功的同学们进行过调查研究,询问他们课后情绪紧张时怎么进行心理调节,他们中不少人以听自己喜欢的轻音乐来放松自己的情绪。
5、深呼吸
深呼吸无论在高考时还是平时学习时,都是调整情绪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要经常训练深呼吸的操作方法,在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闭目坐在椅子上,缓慢有节奏地吸气,停几秒钟后,再缓慢有节奏地呼气。
6、放松训练法
这是一种利用语言暗示进行放松的方法。同学们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两脚与肩同宽,眼睛微闭。心中默念:头部松,面部松,颈部松,前胸松,后背松,腹部松,腰部松,前大腿松,后大腿松,前小腿松,后小腿松,脚背松,脚掌松。如此,按照顺序反复默念,可使身体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得到放松。
三、进入状态
众所周知,运动员在竞赛场上是否进入竞技状态,与竞赛成绩的关系甚为密切。考试也是一样。怎样才算进入状态呢?
●冷静、沉着
●情绪饱满
●聚精会神,注意力集中
●旺盛的精力
●有能正常发挥的信心
●智力活动正常
我在这里特别强调,进入状态不仅指高考时,还包括平时的学习、考试、自习时都能进入状态。
怎样才能进入状态呢?
1、自我减压
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考试,对进入状态关系很大。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考试,有助于进入状态。
同学们若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挑战,会激发自己进入状态。
把考试看成是一种机会,就会以一种珍惜的心情对待。
若把考试看成是如临大敌,就会紧张不安。
若把考试看成是倒霉的事,就会心灰意懒。
有些高考状元说,六月是难忘的六月,因为平时的辛勤劳动就要在六月的高考考场上结出丰硕的成果。
2、正确对待外来压力
家庭和社会对同学们考试的过分关注,都会使同学们产生心理压力。同学们如能正确地对待外来的压力,有助于自己轻装上阵。
考试是同学们自己的事情,别人的意见、想法正确的就接受。别人尽管出于好心,但意见不一定正确,也没必要成为自己的心理负担。
3、注意饮食规律和饮食结构,调节好生物钟 不是每一个同学在24小时中都是精力旺盛的时候。不少同学常常感到上午一、二节课精力充沛,三、四节课效果就差。造成这种现象有许多原因,其中包括饮食和生物钟。营养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物质基础,实践证明,通过饮食可以迅速改善大脑的疲劳状态。有效的健脑方法是摄入对大脑有益的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并进行合理搭配以增强大脑的功能,使大脑的灵敏度和记忆力增强。因此,必须做到食物结构多样化,要保证优质的蛋白质的摄入。人们常说的“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有一定道理。
此外,高考的时间是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半,下午3点到5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高考的时间段内,使自己精力处于较佳或最佳状态。同学们就要在考前进行所谓生物钟的调节,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时间调整到与高考相一致的时间段。
4、考试期间晚上睡觉不要改变平时规律
不少同学们认为6月7日就要考试了,6月6日晚上早点睡吧。结果由于睡得早,与平时的作息时间不一致,在床上辗转反侧,不能入睡,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反过来又影响入睡。
有的家长认为6月6日早点睡好,因此督促孩子上床闭灯,父母房间的灯也闭了。其实同学们没睡着,父母也没睡着,大家在床上煎熬。有的家长到12点看孩子还没入睡就着急了,甚至给孩子安眠药吃,结果早上叫孩子叫不醒,只好把孩子推醒。孩子脑袋昏昏沉沉,自然对进入考试状态不利了。有的同学们6月6日晚上彻夜不眠。没有睡觉对精力是会有些影响的。但没睡好觉和没有睡觉对考试的影响最大的还不在于睡觉少本身,而是由于睡不好产生了担心、焦虑、不安。万一同学们在6月6日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对待,我们还年轻,一个晚上不睡觉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
有些同学们越到考试前越忙,很少想想怎么进入最佳状态,以便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是很缺乏考试战略眼光的。我建议同学们在考试前半个月到十天要多用点时间,好好想想自己怎么能更好地进入状态,怎么能在考试中提高考试效率,提高考试质量。
四、充分发挥:实现理想的最后一搏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怎样在高考中充分发挥,就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放下包袱,沉着应对,百折不挠,心向成功。
1、充分了解高考形势
不少同学们埋头复习,不了解高考内容改革,不了解高考命题改革,他们认为只要把功课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就能发挥得好。我建议每个同学们都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反复地阅读与理解“考试说明”,把握住高考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对高考进行充分的准备。
2、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战略上藐视,指的是自己已经准备相当长的时间了,也经历多次模拟考试,对考试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战术上重视,指的是对高考中的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对待,分是一分一分地拿的,谨慎、小心、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道题。
3、讲究考试策略与技巧
运用考试策略与技巧对充分发挥有很大的作用。参加高考的同学们都是久经考场的老将,要在高考前系统总结一下自己考试的策略与技巧。同学们不仅要对一般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总结,而且要对每门考试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总结。
4、及时总结高考经验
高考考试开始后,要总结前一门考试的经验,以使后面的科目考得更好。
5、及时调整心态
同学们在高考中随着考试题目的难易与自己答题的状况,心态会发生一定、甚至相当大的变化,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关键是同学们要及时调整心态,力求保持情绪饱满、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与充满信心的状态。我送给同学们两句话: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最后,祝愿亲爱的同学们在高考中发挥出色,考出自己的最佳成绩!
高三学生考前心理状态调查问卷1.进入高三,面临紧张的复习备考,你的心态是()A.冷静、自信B.较冷静、自信C.焦虑、浮躁D.一般2.在平时的练习中,面对大量的作业,你往往是()A.保持清醒头......
王极盛: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录音整理)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从1999年开始研究高考应试能力问题,也就是研究高考状元的成功规律。因为那一年开始,国家启动了高考改革方......
2008——2009年第二学期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辅导讲稿提纲一.基本的应考方法1.明确考期,熟悉考场,备齐物品 2.明确答卷要求,严格执行 3.通读试卷,考虑答题计划 4.认真审题5.先易......
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调节六法每年高考中,总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取得辉煌的成绩,同样,也总有一些“尖子生”“失手落马”。考场上的竞争,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角逐,也是心......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广大考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它不仅是对考生的知识、智力、技能的考查,也是对考生情感、意志、体力的挑战。无论心理学的研究,还是高考的实践都表明,考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