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导学案_雨巷导学案及答案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雨巷》导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雨巷导学案及答案”。

《雨巷》导学案

教学时间:2011年9月14日下午第二节课 教学地点:高一(3)班 执教教师:周亮

教学目标设计:

1、指导朗读,感受《雨巷》的音乐美,体会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3、理解本诗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象征手法的运用,提高鉴赏能力。

4、背诵《雨巷》。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诵读诗歌,把握诗的结构,感受意象,体会意境美;难点在于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教法设计:

先学后教,指导诵读,引导赏析,启发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雨巷》预习学案

一、阅读单元介绍,了解现代新诗的基本特点和学习要求。

二、查找资料,了解戴望舒及《雨巷》的创作情况。

三、反复朗读《雨巷》,注意诗句的节奏,体会本诗的音乐性。

四、在朗读中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这是一首什么诗?诗的首尾两节有什么特点?

2、请找出诗的第3至第6节中表明丁香姑娘走动过程的词语。

彳亍 走近 飘过 消散

3、丁香姑娘给人怎样的印象?诗人借丁香姑娘想要表达什么?结合课后练习二思考。

六、提前背诵本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要点:

指导朗读,感知诗意,赏析意象,理解象征

一、导语设计

我国古代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如果从《诗经》算起已有二三千年历史了,而我国的现代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至今不到百年,时间虽然短,却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和作品,第二课我们就要学习两首现代新诗: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本节课先来学习第一首。(板书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及本诗创作情况

先由学生根据预习介绍,教师再作补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现代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雨巷》是作者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作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把它投到《小说月报》,编辑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三、听本诗的录音朗读,初步感知诗的情调、意境,齐读本诗

放录音,学生静听,听完后教师简述诗的内容并提问:

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悠长寂寥的小巷中小行,希望遇上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走来了,和我擦肩而过,最后消失了。

1、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谈一谈你对这首诗的感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归纳小结。

这是一首爱情诗、抒情诗。情调是低沉的、伤感的,充满着愁绪和无奈。这首诗也是富有美感的。不是只有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有时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丰富的。

这也是一首含蓄朦胧的诗。在那样一个细雨蒙蒙、悠长寂寥的小巷,“我”和自己希望遇见的丁香姑娘擦肩而过,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究竟该怎么理解呢?

2、了解本诗的结构,简括内容。

学生结合预习第五项第1、2小题回答、交流。教师小结。

本诗结构清晰明确,首尾呼应,各为一部分,中间五节为第二部分。内容也不复杂,“我”希望遇见,“我”遇见了,“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3、全班齐声朗读,要求语调舒缓悠长。

四、赏析诗中的主要意象,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1、在这首诗中,有三个主要意象值得我们去品味,是哪三个?

油纸伞、雨巷、丁香

2、怎样品味这三个意象呢?

油纸伞。这件雨具与“我”的形象结合在一起,也与丁香姑娘的形象结合在一起,给3.修辞的运用。“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比喻、排比,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美丽高洁,又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七、朗读全诗,当堂背诵。人以想象的空间。油纸伞本身有古旧、神秘、迷蒙的特点,在雨巷中,“我”还有丁香姑娘各自撑伞独行,擦肩而过,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了特别的效果。

雨巷。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青石板的路面,两旁人家的墙壁,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人物在雨巷中活动,人物的情感与寂寥的雨巷融合在一起。

丁香。整首诗朦胧意境还来源于“丁香”,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如“丁香空结雨中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3、我希望遇见一个丁香姑娘,她出现了,走近了,和我擦肩而过,最后消失不见了。丁香姑娘是实写还是虚写?

学生思考发表看法,教师总结。

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一般认为丁香姑娘是有象征意义的。怎么理解呢?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六、本诗的音乐性

1、音节特色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本诗总体节奏舒缓悠扬,指导学生快速划分诗句的节奏。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行首,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语的重叠运用。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2.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

板书设计 主板书:

主要意象:油纸伞 雨巷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诗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丁香

雨巷导学案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雨巷》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的分析,能说出意象“雨巷、丁香”的含义。2、能感受诗歌意象和意境美,学习......

《雨巷》导学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雨巷》导学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设计:刘雪莲 【学习目标】1.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2.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在朗诵中整体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预习导学】一......

《雨巷》导学案

《雨巷》导学案戴望舒的诗深蕴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清丽诗风的韵致,但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歌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雨巷》就是其......

雨巷导学案

撰写人:李宗琴审核人: 必修一第一单元《雨巷》导学案【预习案】 【学习目标】1 朗诵诗歌,品味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运用不同词语所表达出的作者的不同情感。 2 掌握诗歌中意象的象......

《《雨巷》导学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雨巷》导学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雨巷导学案及答案 雨巷 学案 雨巷导学案及答案 雨巷 学案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