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调查[优秀]_旱情数据分析
旱情调查[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旱情数据分析”。
一
整体旱情概况
二月三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显示,二
00八年十一月以来,中国北方冬麦区降水持续偏少,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华北大部、黄淮、江淮、江汉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偏少九成以上。
截止当日,我国西北东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北部、江汉北部及广东东南部、西藏中部和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湖北、陕西等地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已达重度干旱或特旱。这些地区的气象干旱已对当地冬小麦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据统计,河南省近六成的麦田受旱,有三百六十多万亩出现黄苗,有四十多万亩出现枯苗死苗现象;安徽省近七成的麦田受旱,有九十万亩出现点片死苗现象;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麦田受旱面积均超过一半。持续的雨雪稀少和气温偏高,致使山西大部分地区出现比较严重的旱情,还造成山西全省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二月八日前后,华北地区中南部、黄淮、江汉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等气象干旱区有一次降水过程,但由于前期降水持续偏少,上述大部分地区的旱情仍将持续或发展。
二
各干旱省份概况
河南省
在此次旱情中,河南全省小麦受旱面积4150多万亩,严重受旱700万亩,山丘区已有13万多人出现临时性饮水困难。截至2月3日16时,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6.11亿元,日投入抗旱人数167万人,累计浇灌面积5664万亩次。
在省政府门户网站上网友进行的交流中,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魏振峰表示,目前,全省小麦受旱面积4150多万亩,其中轻旱面积195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47%),中度干旱面积150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36%),严重受旱700万亩(占总受旱面积的17%)。“受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少有的。”
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个月内河南省仍无有效降水过程,旱情还将持续发展,受旱范围会越来越大,旱情越来越重。
魏振峰说:“我省去年的秋播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小麦出苗后,及时开展了田间管理,冬前小麦长势比较好。”但由于降水偏少,加之去年11月和12月初出现的两次寒潮、部分麦田整地质量差、一些小麦品种抗寒性不强等因素影响,已造成全省近400万亩小麦出现黄苗现象。
受持续干旱影响,目前山丘区已有13万多人因旱已出现了临时性饮水困难。“如果长时间不降水,势必会加剧山区群众吃水困难。因此,我们高度重视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现在各地已经开始对山丘区群众饮水现状、困难程度、蓄水情况逐村逐户摸底排查,根据水源变化情况,制定出相应拉水送水预案。”魏振峰表示,将采取对口帮扶的办法,把送水单位与可能发生饮水困难的村庄确定下来,确保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的需要。在水源方面,河南省水源充足小麦灌溉可利用的水源主要有大中型水库蓄水、黄河过境水和平原浅层地下水。
魏振峰介绍,目前全省地下水和地表水存量约157亿立方米,考虑城乡工业和生活用水,根据我省小麦灌水情况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基本可以满足有灌溉条件的小麦灌溉2~3次水的需要。
自旱情发生以来,政府采取了诸多举措以应对干旱。据魏振峰介绍,省财政已下拨了6130万元抗旱经费,派出工作组对各地抗旱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同时,及时下发了有关紧急通知,对全省抗旱浇麦和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根据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统计,截至2月3日16时,全省投入抗旱资金6.11亿元,日投入抗旱人员167万,开动机电井65万眼,投入机动抗旱设备42万台套,机动运水车辆2.8万辆次,日抗旱浇灌面积280万亩,已累计浇灌面积5664万亩次。
针对此次情况,河南省相关单位采取了部门总动员。水利部门在千方百计保证小麦灌溉用水的同时加强了对群众饮水安全的保障。
节水灌溉工程将新增节水灌溉面积将达150万亩。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将把重点放在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上,引导农民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2009年,全省计划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
饮水安全工程确保10年内有条件地方村村通自来水。多建民生水利设施项目,计划解决3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做好村村通自来水项目的调研论证、方案制订、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搞好资金需求的测算衔接,力争尽快启动。确保5年内解决全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具备条件的地方力争10年内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农业部门召开5次座谈会分析旱情苗情并派出8批专家赴18个省辖市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消防部门派遣消防车开到田间地头送水,消防部队灭火时也不忘抗旱。许昌市消防支队禹州大队到该市鸿畅镇张庄村执行灭火任务后,发现由于大旱此处村民吃水困难,便将消防车里剩余的水送给村民。
机关党员干部齐“亮剑”。在密切关注旱情的同时,省政府适时转移工作重心。2月3日,全省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落实阶段部分单位汇报会召开,省委副书记陈全国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叶冬松主持汇报会。
陈全国要求,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同志提出的应对危机、抗御旱灾“两手抓”的方针,把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焕发出的发展热情和强大动力,引导到抓好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来;引导到抓好抗旱浇麦、确保夏粮持续丰收上来。
为鼓励群众抗旱,各县市开动脑筋,实施起了经济刺激方案。面对严重旱情,开封市政府决定,抗旱得力村给予500元的电费补贴;驻马店泌阳县县政府决定,老百姓每浇1亩小麦财政补助10元。安阳市多方筹措资金150余万元,给每个县调拨了5台发电机和5台应急流动变压器,全力优先保障农业灌溉用电。
在宣传抗旱的方式上,河南省通过短信等方式宣传科学抗旱,河南移动发挥信息化和技术优势的做法得到了农民兄弟的欢迎。
为服务抗旱浇麦,河南移动相关分公司将各乡镇干部职工、村干部以及参加抗旱指挥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号码全部开通飞信业务,编入“抗旱浇麦”飞信群组,通过飞信群组发送抗旱工作安排、各村进展情况,紧急通知等各类信息,为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快捷、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同时,河南移动各地分公司及时与当地政府和水利、气象、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沟通,通过短信形式,向农村用户发送天气预警、抗旱注意事项及科学灌溉的信息知识,帮助农民科学抗旱
安徽省
截至二月三日,安徽全省受旱面积两千五百九十一万亩,其中严重干旱面积一千零七十四万亩。据统计,直接经济损失已近十六亿元人民币。
据悉,自去年十月下旬以来,安徽省各地无明显降水,尤其是淮北中西部地区已经连续九十多天无有效降水,累计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八成。虽然二日该省淮河以南地区普降小雨,但沿淮淮北地区基本无雨,旱情继续发展,给全省夏季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小麦主产区亳州、阜阳、蚌埠等九市民政局最新报告,已有三十九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一千二百八十六点六万,农作物受灾面积一百三十六万多公顷,其中成灾面积六十多万公顷,绝收面积近三万公顷。
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部署,要求受旱地区把抗旱保苗作为当前农村的中心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受灾各市亦迅速启动抗旱保苗二级响应并积极投入抗旱保苗工作。目前,已累计抗旱浇灌面积一千七百四十万亩。
据此间气象部门预报,本月七日以前,该省北部云系较多,无明显降水,旱情仍将持续。目前,安徽省气象部门已做好飞机和火箭、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准备,一旦天气条件许可,将立即组织开展地面、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全力服务当前抗旱保苗工作。
山东省
今年以来全省降水仅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近九成,全省农田受旱面积已达2030万亩,重旱1000万亩,潍坊、临沂、德州、聊城等地受旱面积都在200万亩以上。
据记者从聊城市水利部门了解到,去冬以来,聊城市降水较常年明显偏少,导致聊城今春遭遇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农田受旱区域达 80%。目前,聊城市各有关部门正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春灌工作。据介绍,自去年11月1日至今,聊城市平均降水量仅为2.0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92.5%,根据水文墒情站网最新调查数据显示,聊城市农田受旱区域达80%。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旱情还将进一步加剧。
入冬以来的持续干旱致使济宁市250多万亩小麦受灾,不同程度死苗面积30万亩,形势极为严峻。济宁是全省小麦的主产区,全市小麦种植面积达564万亩。截至目前,济宁全市总降水量仅为19.4毫米,比常年同期减少70.5%,降水量是1990年以来同期最少的一年。
去冬今春以来,枣庄市降雨持续偏少,小麦受旱情况较为严重。全市小麦受旱面积达156.1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6.1%;其中严重受旱面积达35.8万亩,个别地块出现死苗现象。
甘肃省
尽管去年秋季,甘肃省各地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土壤封冻墒情较好,但入冬以来,全省各地气温普遍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出现了明显的暖冬现象,中东部地区旱情日益加重,已威胁到即将到来的春播。
2月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当前,全省受旱面积1500万亩,其中重旱面积600万亩。冬小麦、冬油菜受旱面积达500万亩,其中重旱面积300万亩,因旱导致20多万人、18万头牲畜发生饮水困难。为此,我省专门筹措1.5亿元抗旱资金,通过多项措施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目前的问题有:
1.中东部地区旱象严重
据省农情统计,入冬以来,河东及中部大部降水明显偏少,河东大部分地方气温偏高1℃左右,暖冬现象十分明显,使得土壤蒸发量加大,土壤含水量继续下降,旱情进一步加重,对冬小麦、冬油菜等越冬作物的安全越冬造成威胁。据调查,庆阳市中北部大部分麦田已经出现旱象,麦田有5厘米-10厘米的干土层,全市219万亩冬小麦和60万亩冬油菜不同程度受旱;平凉市冬小麦受旱面积70万亩,占冬麦种植面积的35%,其中严重受旱面积30万亩。另外,定西市安定区北部、临洮北部、陇西东南部均有旱象。
2.春播面临无法下种
据悉,今年凡属省春播作物面积约3200万亩,目前春播地缺墒受旱面积达1000万亩,其中重旱面积300万亩,主要集中在陇中和陇东部分地方,随着气温持续偏高和降水持续偏少,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春播作物的如期播种将面临很大困难。如果近期再无有效降水,兰州市预计将有200万亩旱地春播无法下种。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春季全省气温将持续偏高,3月份至5月份河东地区降水偏少两成左右,全省大部有明显春旱,春季干旱将呈持续加重态势。为此,我省各级和各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开展生产自救,气象、水文部门加强旱情监测,加大水利设施维修力度,积极开辟抗旱水源,努力扩大冬灌面积。省上筹措1.5亿元,今年计划推广5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积极主动抗旱,今年早春计划顶凌覆膜面积达到300万亩,从根本上减轻旱灾的威胁。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还将及时派出工作组深入重灾区帮助指导救灾工作,通过多项措施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湖北省
自去年11月以来,湖北省降水持续偏少,干旱明显,部分县市近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调查显示,目前十堰、襄樊等山区,农业干旱面积已达80万亩。
湖北省气象局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介绍,在2008年11月1日到2009年2月3日共95天的时间里,湖北省中北部降水总量仅为10毫米到4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地区偏少7成以上,有10个气象观测站降水量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其中,襄樊和随州市等地的连续无降水日数达48天。
与此同时,在这段时间里,湖北中北部地区气温偏高0.5℃到1.1℃,光照充足,蒸发大,蒸发量比降水总量多100毫米到230毫米,土壤失水严重,出现了严重的气象干旱。
由于持续少雨,十堰等山区,农业干旱面积已达80万亩。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小麦出现叶片发黄现象,油菜根系不发达,吸肥能力差,已经施好的肥料肥效难以释放,追肥难以进行。在随州,受灾严重的田块已经出现晒裂、晒白的现象。
三 抗旱应急预案
去年入冬以来中国冬麦主产区发生的严重旱情仍在持续发展,夏粮生产面临着多年少有的极其严峻的挑战。截至2月5日,气象干旱已波及中国12个省份,北方冬麦区降水量之少为30年一遇,特旱区达50年一遇。针对旱情,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中国各级部门和受旱各地正在全力抗旱。
国务院部署抗旱 向重旱区派出工作组
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全面分析当前的旱情、苗情和农业生产形势,对农业抗旱保苗及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
会议对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抗旱工作提出七大要求:
一要进一步强化抗旱工作指导,按程序启动抗旱一级应急响应,在有关部门派出工作组的基础上,国务院即日向8个重旱区派出工作组,深入旱区第一线,研究应对措施,帮助旱区解决实际问题。二要进一步强化抗旱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已经紧急拨付1亿元特大抗旱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再次增加安排3亿元特大抗旱补助经费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安排,支持旱区购买抗旱机械;提前预拨部分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农民抗旱投入;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帮助农民解决抗旱资金需求。
三要进一步强化小麦田间管理,通过技术指导,物资保障、资金补贴等,引导和推动农民抗旱保苗,扩大麦田灌溉,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
四要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科学调度,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控制性水源工程和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妥善解决好农村人畜饮水问题。
五要进一步强化春荒救济工作,尽快下拨中央春荒救济资金,并尽速落实到村、户和人,确保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口粮,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和物资。
六要进一步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全面加强火情监测,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确保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七要进一步强化春耕备耕各项工作,注意防范“倒春寒”、动植物病虫害等其他灾害,切实保障抗旱用油、用电,以及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努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4日启动Ⅱ级抗旱应急响应的基础上,5日召开全国冬麦主产区8省抗旱异地会商会议,并宣布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这是《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级别最高的应急响应机制,新华网的消息说,这也是中国首次启动Ⅰ级抗旱应急响应。
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机制共分为四级,Ⅰ级应急响应为最高级别的响应机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为Ⅰ级响应: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发生特大干旱;多座大型以上城市同时发生极度干旱。启动Ⅰ级响应行动后,国家防总办公室为灾区紧急调拨防汛抗旱物资;铁路、交通、民航部门为防汛抗旱物资运输提供运输保障,国家防总其他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将工作情况上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家防总。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全力配合做好防汛抗旱和抗灾救灾工作。据悉,国家防总将派出分别由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和水利部副部长周英带队的国务院工作组赴重旱区河南、江苏、山西和陕西调查了解旱情,协助地方做好抗旱工作。另外,防总将商财政部下拨中央特大抗旱补助费2.5亿元,支持重旱区开展抗旱工作。
中央财政再拨3亿救灾
为支持地方抗旱保苗和恢复生产,中央财政5日再次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江西、陕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15个省(市)抗旱工作。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拨付特大抗旱补助资金和农业生产救灾资金4亿元。
财政部同时要求,各地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力度;要采取切实措施,尽快将资金拨付到位;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要优先支持购买排灌机械;要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好用好资金。
水利部:开动一切灌溉设备
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5日介绍说,去年入冬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雨雪严重偏少,北方地区主要江河来水持续偏枯,水利工程蓄水明显不足,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冬旱。据2月1日统计,与多年同期相比,1月份淮河中游来水偏少四成多,黄河中游偏少3到4成、下游偏少两成,海河流域南拒马河偏少8成。
陈雷介绍说,已增加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下泄流量,最大限度地保障下游灌区的用水需要。旱区各省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开展抗旱工作。
陈雷表示,将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工程,开动一切灌溉设备,扩大浇灌面积。同时,确保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需要。
四 灾情原因分析
干旱原因:根本原因:是拉尼娜现象和全球大气环流异常的共同作用。直接原因:造成今冬以来我国大部降水少的原因是影响我国的暖湿空气少,这是由于来自东 南方向的西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西南方向的印度洋、孟加拉湾暖湿空气都偏少(其根本原因与拉尼娜现象有关)。综述:拉尼娜现象导致今冬副热带高压偏弱,太平洋西侧水汽输送较弱,同时,全球大气环流异常造成青藏高原空气偏暖,南支槽不活跃.东南、西南的两条路线水汽输送都较弱,直接导致今冬我国北方的干旱。
基于干旱引起的科学研究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一种全新的气象理念也许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物理气象学(微观气象学)。众所周知,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强大的铁核时时刻刻在进行着裂变和聚变的交替反应。从而向外释放大量的能量,形成数以万计条回路磁圈,实现着能量的转换和交替。其中南极和北极是其实释放最强点。但是一旦有数条磁圈发生偏移而重合或者交叉,那么在重合和交叉点就会发生“恶劣”的天气,如降水,雷电等。而一旦某个区域的磁场被干扰挤压,成为“白区”,那么该地区则会表现平静。
基于以上的理论,可以设想:
1.2009年1月---2月地球上北纬32度以南太平洋西岸和东岸都可能会发生冷春现象(气温在10度上下),32度以北的太平洋西岸可能会发生暖冬现象(气温偏高3--5度)。同时大西洋东岸和西岸会发生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特别是英国和美国,发生暴雪的可能性极大。
2.地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关系不大,与磁场磁波的紊乱有直接关系。南北极冰川的消融也是如此。今年中国大陆磁场的紊乱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8度--31度 东经103.--106度之间。受其强磁圈挤压和收缩,华北地区的磁圈共振区被挤压到 江淮和山东半岛以南。所以北京今冬可能无缘雪天,明年华北地区可能遭遇百年一遇大旱,降水量可能不会超过10mm
3.某一地区如果磁圈叠加过强,而又得不到释放,则会连续数日发生大雾天气,该地区周围的大陆架极有可能发生恶劣天气(如地震,风暴潮),能量随之向同纬度的其它地区传递转移,诱发降水。
4.地球上一些地区的降水量,风力强度等自然能会以十分不均衡的形式爆发出来,例如,某地以前可能是每个月都降雨,而现在可能会是连续几个月不降雨,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下非常大的雨,但总量应该是一样的。
附:2004年下半年到2007年底中国干旱情况
我国的干旱区域很广,有45%的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建国以来,干旱的受灾面积占总受灾面积的6O-70%,每年减产粮食100亿公斤以上。耕地面积受旱最重的是黄淮海地区其受旱面积占全国总受旱面积的46.5%,成灾面积占全国总成灾面积的50.5%;其次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其受旱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占全国受旱和成灾面积的22%和10.2%;再次是东北、西北、华南和西南地区,这几个地区的受旱面积与成灾面积占全国受旱与成灾面积的31.5%和30.3%。
现代的干旱问题,除了降水量少的因素外,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个重要因素。人类活动的发展不断破坏地表植被及上层结构,从而减弱了其在水平衡中的功能,使得更多的天然降水无效流失,减少了可用水量。此外,随着人口及社会生产力的增加,对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社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阵水量的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恶化,加重了干旱的严重程度,在干旱的反作用下,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的环境恶化现象,造成恶性循环。
水资源持续减少。同世界其它国家比较,我国人均占有水量为267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4,目前,全国每年缺水约360亿立方米。由于干旱的影响,我国的河川径流正在不断下降。如西北地区河川径流50年代丰,60年代平,70年代以后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河流出山口,经人类活动影响后,水资源减少更加明显,如新疆年总径流量60年代为805.1亿立方米。70年代为724.5亿立方米,80年代为600亿立方米,每10年减少10%以上。又如90年代,黄河年年出现断流,而且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1997年达到226大,已给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湖泊水位降低,水面缩小甚至干涸。近年来,我国许多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水面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如新疆50年代湖泊总面积为9700平方公里,现己缩小了4952平方公里;蒙新湖区最大湖泊罗布泊,历史上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50年代为2006平方公里,1972年已完全干涸。除了西北干旱区外,其它地区的湖泊面积也在缩小,如1954年以来,长江中下游的天然水面减少了约1.3万平方公里,在江汉平原,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湖泊总水面积减少了33.6%。
冰川退缩和变薄。分析表明,我国的多数冰川(占44.6%)在后退和变薄,雪线在上升。冰川后退的平均速度为每年10-20米,其中后退速度最快的是昆仑山,超过了100米,后退量最大的是天山和祁连山。
沙漠化土地明显扩展。沙漠化是在干旱多风和砂质地表条件下,人为活动导致脆弱生态平衡的破坏,地表出现风沙活动,使非沙漠地区出现了沙漠化的环境退化过程。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使沙漠化进程加快,近年来我国的沙漠化以每年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
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下沉和沿海地带海水入侵。由于干旱造成过量开采地下水,现在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包括天津、上海、北京、大原、西安及其它一些沿海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中塘沽和汉沽沉降速率达188毫米/年。超采地下水,也加重了地裂缝的扩展。目前全国有200个县市共发现地裂缝757处。其中西安市最为严重,已发现较大裂缝13条,目前己造成340幢房屋破坏,221处市政设施损坏,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大同市由于地裂缝的扩展,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近千万元。
地下水超采使沿海一些地区遭致海水大面积入侵,井使土地盐碱化,这一现象在山东、河北、辽宁、江苏、天津和上海等省市均有发生,以山东胶东半岛沿海最为严重。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 http://www.daodoc.com 2009年02月04日 兰州晨报 2009年02月04日 大众网-齐鲁晚报
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关于暑期开展本地旱情调查的报告铭记“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成长”的实践宗旨,我的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短短的实践活动周,不仅增长了......
弥勒县旱情及农业生产形势调查分析自2009年8月以来,弥勒县降雨异常偏少,至今年冬春,旱情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三年连旱的严峻态势,给全县农业生产和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
石屏乡人民政府关于旱情调查分析的报告古蔺县政府应急办:现将我乡旱情调查分析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分析工作组织情况为了能真实反映我乡旱情实际实际情况,我乡抗旱......
新网4月8日电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4月8日,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5省区市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作物受旱7907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197万亩;有2088万......
中国南方地区旱情持续蔓延 134 万人饮水困难 10 月 19 日,福建泉州,漳州等局部地区旱情严重,泉州市,漳州市农作物受旱面积分 别达 39.2 万亩和 39.1 万亩,泉州市防汛抗旱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