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_非主流文化对90影响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非主流文化对90影响”。

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内容提要]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非主流文化”一词开始在网络中流行,深刻地影响 教师批注: 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青少年,作为思想最活跃、最不稳定的群体最易受非主流文 化的影响。本文对非主流文化的概念、存在、特征、变迁进行了阐述,客观辨析非主流文化 对青少年的消极或负面的影响,从而使我们能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向上和富于创造 力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 非主流文化,青少年,价值观。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使用与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青少年开始青睐“鬼脸装”、选秀、中性装扮、饶舌歌曲、颓废文学等文化表现形式,并把这些当成“非主流文化”。可随着“非主流文化”追随者不断增多,倡导者水平参差不齐,“非主流文化”正被误读曲解,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病态审美的趋势,长久下去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据了解,非主流文化是一种青年体验型文化,强调原创、反传统、个性独立,诞生于上世纪的西方国家,目前世界上不少成熟的艺术家、文学家、导演和演员,青年时期都曾是非主流文化的忠实拥护者。但时下青少年关注的所谓“非主流文化”是近年来随“哈韩”、“哈日”风流入的,其中的独创成分和深入研究所占比例很少,更多的是从报刊杂志的海报中模仿明星的装扮,以此来标榜自己。

一、什么是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也称主流意识形态,或称“文化—意识形态”结构。主流意识形态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传播力和广泛的认同的文化形式。非主流文化,是指文化中社会要求和期待之外的文化或者可以理解为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一种易于流行的次文化或亚文化,主要包括两种成分:一种是,虽然没有社会期待的根据,但也并不与社会期待发生冲突的文化,即狭义的“非主流文化”;另一种则是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违背的文化,即“反主流文化”。本文所述非主流文化,包括这两种成份。

二、非主流文化如何得已存在?

文化不可能只是社会期待的翻版,总要或多或少地混杂一些不符合或违背社会期待的成分。因此,非主流文化的存在是必然的,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有:其一,社会的期待本身与成员的期待总会存在一些差异或矛盾。其二,社会成员不能完全准确把握社会的要求与期待的标准和内容。其三,成员的个性因素,出于好奇,更容易接受新生或相异的信息。其四,非本土文化的渗入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这是任何一个想发展、想进步的国家都不能避免的因素。

三、非主流文化的特性、变迁及影响。

非主流文化具有社会性、伴生性和现实性。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是不平衡、不稳定的,其发展一般有三种情况:第一,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不相冲突,并被社会所接受或认可,则有可能转变为主流文化;第二,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背,则被社会所扼制和局限;第三,既不与社会的要求和期待相背,也不被社会明确认可,继续自发地发展。

非主流文化的产生是社会成员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因此,在形式上,非主流文化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和作用是直接的、内在的、自发的;在性质上,非主流文化对成员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主要取决于非主流文化内容的属性和社会成员的选择。

四、非主流与主流的关系。

非主流是主流的前身。非主流与主流的区别来自于它特有的新鲜感和活力。这个活力是指其对事物创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但结局只有两种:

一、灭绝;

二、变成主流。大多时候,非主流早期难以被大众社会所接纳,这主要是因为非主流毕竟是少数人,历史其实也正是如此。但非主流对事物拥有的创造力往往会改写历史。在外国的历史上,著名的爵士乐与摇滚乐都曾经属于非主流,但随着专业人士与文化学者的不断介入,它们到后来都成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这也表明,所谓主流文化总是在吸收非主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在世界的范围内,已经出现了研究都市非主流文化热的趋势。

五、当今“非主流文化”的一些特征。

在当今中国,随着《劲舞团》等低龄网游带来的漫画风格的非主流,到了中国后完全变成了青少年的精神寄托。一批批新生代网友开始将非主流文化改变为一种独特的网络现象,并自创了各种中国化的非主流方式。这些“非主流”文化有以下特征:

1:他们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这种“非主流文化“甚至泛滥成了色情、暴力、荒废,完全没有个性可言,具体表现为女生照相的时候装可爱,用PS工具PP图,如果不认识的觉得大家都长的一个样。男生则多为惊悚照。

2:绝对热爱网络,从开始的挂QQ热追逐到踩空间热,QQ名字和QQ空间一定搞得非常花哨。并以QQ为基点,以劲舞团为中心,以互联网为平台,迅速扩张。并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火星文”;

3:空间里泛滥着伤感与颓废。在任何新鲜的非主流形式出现之后,大量的模仿者没有了现实的营养,他们也就逐渐变成了主流当中的一个“零部件”,成了一个流行语,被商品化,然后在世界各地的橱窗里展览、出售。

4:九十年代后的青少年希望用非主流对“成人权威”挑战,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希望被打扰。

“非主流文化”在中国代表的是处于边缘地位的青少年群体的利益。青少年对成年人社会秩序往往采取一种颠覆的态度,所以,“非主流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这种处于破坏、颠覆状态的亚文化容易使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产生错觉,从而将低龄化的青年亚文化内容当作非主流文化来接受,把亚文化宣扬的价值观念当作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念来吸收。

六、作为身心和品德都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深受如下几种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1、非主流网络文化。互联网中的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和冲击令人担忧,多少青少年在游戏、网恋和聊天中着迷、沉沦。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宽带网民数1.63亿人;其中18—24岁年轻人就占37.7%。网络成瘾的青少年高达250万人,14—24岁是网瘾最高发的时期,占了整个网瘾青少年的20.9%。上网成瘾使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都发生剧烈变化。“网络游戏”、“虚拟交友”、“网络爱情”和“网络迷信”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非主流音乐文化。音乐本是最具教育作用的艺术门类之一,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幼儿园的儿歌,小学、中学、大学的校园歌曲,都曾起到过很好的引导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然而今天,主流音乐已经逐渐失落,非主流音乐却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校园大行其道。幼儿园和小学里小朋友们喜欢哼《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流行歌曲;而初中生、高中生则流行《黄蓉》、《喜唰唰》、《双节棍》等一些情感歌曲;大学生则吟唱诸如《不得不爱》以及《不要再来伤害我》之类的流行歌曲,那些积极向上的传统和主流的歌曲却难有市场。校园内外的这些非主流音乐,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是有负面影响的。

3、非主流影视文化。现在,好莱坞的大片冲击着几乎整个世界,尽管我国党和政府也十分努力地“以好的作品引导人、教育人”,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商业的原因,各种非主流的影视作品、影视文化仍然充盈着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各种场所,随时侵蚀着青少年,影响着他们身心的成长。

4、非主流商品文化。在我们目前的社会里,主流的商业文化尚在构建当中,非主流的商业文化仍然大有市场。虚假的商业广告,低俗的商业宣传,“性息”满天飞舞等,这些非主流的商业文化正在侵入孩子们的头脑,成了令家长和老师担忧的可怕“病毒”。

5、非主流理想文化。由于当今社会非理性、非主流的东西太多,拜金主义盛行,家庭和社会官本位、商本位、钱本位的潜影响,让青少年变得很现实,连幼儿园里孩子的理想都很非主流了。你问他们长大了要干些什么,许多孩子都会回答,长大要当科长、局长、书记,或者要当经理、老板什么的。

六、非主流生命文化。生命不光是个人的,更是属于家庭的,属于社会的,属于人类的。然而这些理念、观点许多青少年不去记了,他们把生命看得很个性化,“生命属于我自己”,常常成为青少年的“名言”。由此带来的是生命的自私,缺乏为人类为社会为他人的牺牲精神,以至于少数青少年视生命为儿戏,动不动就自虐和轻生,受不起挫折,受不了困难。媒体报道的一件件青少年自杀事件,都说明了非主流生命文化确实值得社会和教育者警醒和反思了。

七、要想最低限度减少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危害,除了加强对青少年教育及优化环境外,关键因素在于提高非主流文化的人文精神。这种现代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人文理想,它不全属于知识的领域,而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信念的范畴。它在信念、信仰上引起的引领当代审美文化的发展,使之呈现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势。可能有人觉得在当今中国提倡人文理想是否太奢侈了,可是过多对物质的追求,缺乏的恰恰是精神。要解决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正视流行文化现象对青少年成长所产生的消极乃至负面影响,我们应采取有效的对策:

第一,应当建立与市场经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社会倡导的理想必须符合现实的人的发展水平,价值导向必须与现实的价值取向一致。价值方向和理想具有指导人们合理变革价值观念的作用,具有提升和塑造人的作用。自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有一定的限度,否则就很难取得效果。

第二,以正确的价值方向引导非主流文化。文化改造与重建的目的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导民众适时地由传统文化教化出的“传统人”向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现代人”的过渡,为社会发展与进步培养出具有现代价值的建设者,保证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对非主流文化的引导应坚持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当代青少年竞争意识、开放意识、进取意识等文化价值观念。第三,重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有利于现代化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既要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又要吸取世界各民族的进步的科学文化成果。继承传统文化,要以站在现代化的高度对之进行重新阐释和转化为前提。吸取西方文化,分析批判当然是重要的,但必须有世界历史的视野和胸襟。

第四,规范非主流文化的发展。充分调动非主流文化内部的积极因素,使非主流文化向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弘扬非主流文化的积极因素,通过主流传媒来遏制商业传媒的俗滥,通过宣传主流价值观念来消解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加强非主流文化的立法与执法,严厉打击各种黄色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

第五,价值观教育走进生活,意味着对青少年主体需要的尊重,意味着对青少年主体精神的弘扬。教育者不能再把他们当作成为受教育的对象,而要充分肯定他们的主体作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主体将其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参与到学习过程的一个内化和建构的过程。价值观教育本质上是促使学生内在需要与社会规范对话的过程。只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和学生的自我教育。任何时候价值观价值都不是目的,而应当看作通往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对他人而言都是一样的。

[参考文献](1)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2)钟瑛:《网络传播伦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3)[加]克利夫贝克著,詹万生等译:《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摘要:针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正视非主流文化这一特殊现象和问题,认真梳理和审视了非主流文化对高校校园主流文化以及对大学......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6

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网络时代的到来,“非主流文化”一词开始在网络中流行,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青少年,作为思想最活跃、最不稳定的群体最易受非主流......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3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高校非主流文化是高校中仅为一部分人接受的文......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谈非主流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高校文化,以在高校中是否占主导地位,是否与社会期望相吻合为标准,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是健康活......

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摘要: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普通中学的高中生还是远程教育的大学生,其生活和学习都不同......

《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论非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非主流文化对90影响 文化 青少年 非主流 非主流文化对90影响 文化 青少年 非主流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