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2.doc2_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论文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2.doc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育科研论文: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作者简况:张雁 女 职称:中教高级 学历:本科 单位:贵州省纳雍一中 电话:1868576852)

【文摘】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为何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学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课程目标中也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由此可以看出,新世纪课程改革,是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这表明,新一轮课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在历史教学中为何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高中历史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本人就此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肯定。《辞海》认为人文主义“humanism”是由拉丁词根humanus演化而来,意思是人性、教养。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贲》里: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教化的意思。在西方古希腊文化中,人文是指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性等理想的人性,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主张崇尚理性和科学,重视人,注重人性,提倡人性解放,“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成为这一时代的标志。而现在人们常说的人文精神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珍视人的个性而又全面发展的精神,它并不是一种具体化的东西,而是一种智慧,一种不仅是思想性的,而且是行动性的智慧。

二、人文精神与高中历史教育

(一)高中历史教育呼唤人文精神

从目前的教育现状看,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过分强调分数、追求升学率的提升、学校之间录取率的激烈竞争、同校同级之间的较量等等。于是乎学校取消与教学无关的大小活动,教职工大会说的最多的就是教师要怎样学习、学习、再学习,教学效果要好上加好。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要想随时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与成就感,就必须得花很多钱订购大量资料来作为自己备课的宝贵资源,还要花很多时间上网查阅资料方能备出一节课,课堂上从时间地点背景到原因经过结果教训启示满堂灌输,面面俱到,唯恐掉了哪一个细节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除了是教书的机器,还必须是学习的机器,否则随时都有可能“掉队”,所以除了吃饭睡觉每天时间基本上排得满满的,没有锻炼时间更谈不上娱乐时间,不出半年,痨伤病一身,刚参加工作时的“雄心万丈”结果变成了“躺在床上”。这一切对于教师来讲有何人文可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尽知识的灌输使教室成为“录音棚”,学生成为“录音机”;大量的机械训练,使学生成了教育和考试的“机器”,智力得不到开发、个性得不到张扬,对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也被忽视,这样的学生很难体会到人文精神。另外,由于受教育行为功利化倾向的影响,导致了文科教育和理科教育的畸形发展:一方面是人们重“理”轻“文”;另一方面是普遍的人文素养的匮乏。

从历史教材的编写看,基本上是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定义等等枯燥无味的内容,教材上出现的历史人物只是点缀,大多没有具体的事迹,比如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太平天国,就让背景、失败原因、意义教训占了大量篇幅,看不到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很多生动的历史人物也被淹没在这些原因、背景、意义、影响中,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运动的悲壮气息。人文精神是高中历史教材的灵魂,失去这一灵魂也就失去了吸引学生的魅力,最后使学生愈来愈厌烦历史,愈来愈远离历史。由此可知,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1、“人文精神”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创新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历史事件的分析入手,也可以从历史人物的评价入手。

历史史实可以作为榜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例如:俄国十月革命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爆发就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爆发的改进和创新,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也是对马列主义的创新。从历史人物的评价来看,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一个角度评价历史人物。这同样有利于学生个性自由地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但不同的角度却有同一标准,那就是历史史实。如对曹操的评价,如果从政治家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暴虐的政客;从文学家的角度来看,他却是才华横溢的文豪。不同的时代对历史人物有不同的评价,例如岳飞,今天我们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但在当时却被一些人指责为急功近利。不同的角度最终会形成不同的结论,这其实就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也是学生展现个性自由的表现。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不同主题的选定来研究同一阶段的历史,这其实就是新课改提倡的研究性学习,通过这一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个性的塑造。例如新加坡经济的发展,有的学生崇拜政治上有作为的风云人物,就会研究李光耀如何让一个弹丸小国变成亚洲四小龙之一,以培养自己的雄才大略;比较有经济意识的学生看好新加坡的高工资,就会去研究新加坡如何使用高薪养廉。

2、“人文精神”是情感教育的体现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最常见情感教育是爱国主义、道德主义,属于人文情感的教育范畴,而科学情感的教育则属于理性情感的教育范畴,理性的体验与人文的情感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融相通的。理性的体验一定是人的感受,而人文的情感也一定要赋予理性的判断。历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人文修养,而且要具备科学情感。

3、“人文精神”是审美教育的体现

教师讲述语言的美妙是激发学生审美的开端,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往往贯穿着教师美丽的语言。从教学内容来看,无数生动的历史画卷在向我们展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历史教学当中的人物、故事、作品、成就等等都会成为美的象征与代表,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学会去感受它们,用真实的感情去理解它们。在评价历史的过程中,让学生用美的理念联系历史,从而学会在生活中创造美。

三、高中历史教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一)做人文之师

历史教师不能只是教师,还必须是人师——人文之师。历史教师必须有宽泛、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人文精神,因为:

首先,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能敏锐地洞察知识的人文层面,为学生建构对历史学习的人文感觉,而不是把历史学科按教材内容所叙述的表象知识进行简单的归纳整合。

其次,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就会对教材有通透把握能力。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教材的境界教育,使学生立足教材而又在立意上高于教材。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老师,往往是厚积而薄发的老师,课堂上常常会机智地调出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品位,让学生自觉利用学习教材而得的知识和能力去放眼观察世界。从而使学生站在人文的高度,培养起人文的素质。

第三,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能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鼓励上等生,提升临界生,帮扶后进生,主动体察学生在教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困境,并及时给以人文高度的解惑,从而使学生改善对教材的学习状态。

第四,具有一定人文精神的教师,才能营造具有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教学的人文程序设计和人文课堂策略的实施。

(二)转换教学观念,打造新的人文课堂教学模式

人文精神内涵极为丰富,我们应拓宽思路,从课内、课外知识,环境言传身教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地展开,大胆突破,更新教学观念,打造新的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打破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生为本。改变过去学生充当“录音机”、充当教育和考试的“机器”、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营造积极创新、张扬个性、追求真理的氛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自由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第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可指导学生搜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传记,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编演小历史剧,编唱历史歌曲、进行辩论等等。如在讲到辛亥革命中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时,我在所教的四个班都分别请学生担任主角,进行辩论,学生们引经据典,慷慨陈词,充分展现自己的主观见解,有人赞同革命,有人反对革命,有的气宇轩昂,有的言辞犀利,结果这一课的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类活动既彰显了学生的个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是人文教育的很好体现。

第三,用全新的理念领悟历史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新世纪的教师担负着为祖国培养新型的全面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必须具有现代意识,解放思想,大胆进取,勇于创新,重新构建全新的人文理念,感悟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深层次的挖掘教材中人文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贯彻落实人文精神。

结束语

今天,用时代的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已成为历史教育的关键。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待历史,用历史的观点来窥视现代,让历史为人所用,为今所用,是历史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用现代人文精神来理解历史,诠释历史,并在历史学习中理解人文精神,发扬人文精神,强调个性、勇于创新。让我们一起用人文精神打造新的一代,让人文精神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舞台上闪光吧!

【参考文献】 ①《辞海》

②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③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加林.意大利人文主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④朱琳:《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 ⑤吴玉凤:历史教学应体现人文精神 ⑥湖心:《人文精神促进历史教学》

⑦网络作者,不详:《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教育》 ⑧网络作者,不详:《人文精神促进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高邮 戴广美长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中学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初级的做人道理,教懂他们何谓做人的价......

语文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

摘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它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级目的。人文精神的获得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语文......

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初探论文

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初探论文......

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初探论文

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初探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两个学生在数学课上突然发病的事件,引发自身的教学反思,使教学观念得以改变,并尝试课堂教学方法的一系列改革,让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注......

《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2.doc2.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2.doc2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论文 试论 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论文 试论 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