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分析报告_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
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分析报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
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分析报告
水东镇中心小学总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谦让,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尤其是一些问题家庭(父母离异或因种种事故造成对孩子缺乏管教的单亲家庭)孩子的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
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我们的研究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
二、理论依据和研究意义
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友善、融洽、和谐,使校园的文明气氛更浓厚,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温馨、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协调、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三、研究目标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明细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传承中华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少年儿童打下终身受益的厚实基础。
2、礼仪课与礼仪养成活动相结合,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小学礼仪教育模式。
3、将学生外在的礼貌言行举止内化为文明礼仪规范,初步具备现代文明人的自觉意识,懂得一定的礼仪知识,知晓在校乃至社会不同场合中的基本礼仪常识,从外在的衣着、言行举止到内在的礼仪文化素养都能文明得体,以自觉做现代文明人为荣。
4、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帮助教师进一步确立现代教育思想,转变育人观念,改进育人方法,撰写出有一定水平的德育论文,提高教师教育理论实践水平,享受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并在研究实践中提升教师人文素质与综合素质。
5、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底蕴、人文氛围,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研究内容
1、明确小学礼仪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礼貌用语及体态语言的使用,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和特殊场合礼仪等。
2、探索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的规律,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实施相应的礼仪教育内容,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形式、方法,力争做到教育、训练的序列化。
3、创新礼仪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校情、学情、社情需要,使教育的策略更新,方式方法更贴近儿童、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感,从而更易走进学生的心灵。
4、开发校本礼仪教材,开设校本礼仪课程。
五、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超前化和成人化误区。
2、系统性原则:在学校主课题下落实到各年级,每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相应的研究计划、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系统性。
3、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研究实践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
5、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实验充满生机和活力。
6、可操作性原则:课题中选择的内容、要求、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以及有关资料收集、应用研究、效果检测都尽量不增加过重负担的情况下进行,力求做到操作简便、行之有效。
7、效益性原则: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
六、研究方法与策略
(一)实验方法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因此,总体上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改进实践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探索教育机制,具体采用调查法、比较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多种方法结合进行研究探索。
1、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调查研究法:从课题立项之前到研究的各个阶段,分别用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不同内容的调查研究,提高研究的可行性。
3、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以及相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分析研究的时代背景,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选取典型案例,建立研究档案,进行跟踪研究。
5、经验总结法:由具体经验总结上升到科学经验总结,提高经验研究水平。
(二)实验策略
1、文献法与行动研究法相结合,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
2、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重视并优化过程管理,不搞虚假研究,在我校现有的研究力量与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逐年提升。
3、专家指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科研骨干(优秀班主任)的带头作用与科研成员(一般班主任)的自主参与相结合,以科研骨干班主任为主。
4、建立激励机制。
教师方面:重在精神激励,强调自主科研与创新意识,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撰写科研论文;评选德育科研能手,颁发证书和奖金。
学生方面:采取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群体激励——星级文明班评比:每周评比文明班级——每月文明班升级——期末评出四星级文明班,举行授奖仪式,组织四星级文明班报告会等,以营造浓厚的激励氛围。个体激励——优生激励:各班评比“每周一星”(周一升旗仪式佩戴绶带表彰)——期中初评“班级礼仪之星”——期末分层级评比“水东镇中心小学礼仪之星”(班级类每班10名,年级类每班各3名,校级类每班各1名),并来期举行“水东镇中心小学礼仪之星”报告会等,以此扩大榜样辐射的积极影响。进步激励:各班评比每周进步之星(周一班队会上佩戴绶带表彰)——期中初评班级礼仪进步之星(在升旗仪式上佩戴绶带表彰),——期末分层级评比水东镇中心小学礼仪进步之星(班级类每班3—5名,年级类每班各2名,校级类每班各1名),并来期举行“水东镇中心小学礼仪进步之星”报告会等,以此激励礼仪后进学生也能积极上进,以达到让礼仪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提高学校礼仪教育的实效性之目标。
5、其发展轨迹为:启动、探索期——反思、完善期——成熟、总结期——成果鉴定与推广期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时间是:2014年2月至2017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3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小组,建立课题档案,制定研究方案,设计并完成对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礼仪现状,撰写现状调查报告。(14年2月至3月)
——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完善实验方案,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研讨、学习资料,供课题组成员阅读。(09年4月)
第二阶段: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研究阶段)
——搞好课题申报、立项工作,举行课题启动仪式;开展小学生礼仪教育与实践系列活动,诸如:在学生中开展礼仪歌谣、对联的创编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分层次地举行两次“礼仪之星报告会”,深化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养成。
——探究培养小学生良好礼仪养成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及时反馈礼仪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与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在学校的教师、学生及其父母中开展“礼仪与生活”、“礼仪你我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同时举行“良好礼仪养成”经验交流会,探索礼仪教育养成的成功经验。
——结合少先队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形成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礼仪养成教育方案。第三阶段: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总结阶段)——继续研究探讨,撰写研究报告,接受结题评审。
八、研究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实验小组
(一)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戴外权
副组长:王跃明
(二)课题研究组成员
舒象智、彭永红、刘喜芳、刘
云、李
慧、石黑仁、贺
杰、陈绍永等为核心参与人,水东镇中心小学小学全体班主任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
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施意见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为弘扬崇德尚礼的宝鸡精神,推动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宝鸡文明城市建设,形成未成年人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
浅谈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合肥市锦绣小学 马会琴摘 要: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
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案例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均以其知书识礼为世人所称道。文明识礼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时代......
浅谈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白庄小学王春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