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_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应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长期以来,很多学校的管理受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只重物不重人,这种只重视物的管理的方式,使得学校教育教学都统统围绕着“物”而开展,而不是围绕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需求而展开。比如,多数校长注重学校制度、学校财务、学校事物等的管理,但对教师的个人状况漠不关心,这样,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容易形成“两张皮”。虽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倡导了多年,但很多学校领导对人的管理方式仍处于原来的初级阶段。教育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为对象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不等同于单纯的对人的管束,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管束,这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思想,与新课程下的管理理念是完全不相适应的。新课程所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应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看在某种管理制度下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一方面是看一个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是否活的有尊严和有价值。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学校领导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这种人际关系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其他成员。尤其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校长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矛盾和压力,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就是处理好各方
面的人际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这次课程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学校是这一改革的实施者,校长要积极配合各行政部门把课程改革的工作落到实处,并根据本校特点,因地制宜地将课程改革具体化。要树立学校职能新观念,把培养教师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改革现行学校只培养学生的单一职能的管理体制。必须确立“素质教育首先是对教师素质的教育”的观念,认真分析本校教师素质状况,把培养教师列入行政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使学校培养学生和培养教师两项工作一起抓。
其次,要消除家长对学校的担忧。课程改革应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比如人才观的变革、社会用人机制的改革等。但这些变改由于人们思维的惯性一时很难改变,而且与课程改革关系最为密切的考试制度的变革,也落后于课程改革,造成家长在择校和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时,仍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尺度,家长担忧学校进行的课程改革会造成孩子学习成绩的落后。而对于这样的问题,校长要让家长或家长代表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课程不仅重视学生的“双基”,而且重视学生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再次,要倾听教师心声。教师处于课程改革的第一线,对新课
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最了解,最有发言权。校长应更多地从思想上入手,加强对老师和学生的管理,创设宽松、和谐、团结的人际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做好工作,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而学校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优化,关键在于张扬管理人性,让教师安心、舒心、热心、尽心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以人为本是搞好新课程改革的最重要的因素。
学校后勤管理应以人为本后勤工作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先进的后勤管理理念,是时代发展和学校建设的要求,如何优化学校的人文环境,让......
以人为本―――浅谈学校管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千方百计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在一个学校里面,校长就会把学生既看作......
时下,不少校长为了把学校做强做大做优,大多把希望寄托在建造豪华的“标志性”大楼和购置先进设备上,如2005年第一期的《杂文选刊》上有一篇《没有大爱,何来大学》的文章,一针见血......
学校教育应是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的统一体提要:国家提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学校肩负重要责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道德和......
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施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学校发展的惟一动力。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思想工作是整个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