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是什么(讲座一)_课题讲座详解
课题是什么(讲座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题讲座详解”。
课题是什么?
黑林镇中心小学 柏纪荣
一、什么是课题?
提起做课题,大家都有点头大是不是。许多老师对做课题不以为然,觉得当老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行了,研究课题那是专家的事。那么,到底什么是课题,课题真的就那么难吗?
我认为课题并不是你们想像的那么难,也并非有的老师认为的那样,课题只有专家才能做。
首先,“课题”就是一个问题,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关注、澄清和解决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教育教学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寻求问题解决的路径,总结有益的经验,记录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些须感悟和心得。
其次,“课题”就是一个愿景,是自己在先进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教育教学的憧憬和勾画,是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工程,如某一种特色教育、理想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等。
第三,“课题”就是一个主题。每个教师每天总在反思,经常会用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日记、教学扎记、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林林总总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点滴思考,但往往比较凌乱、零散、随意,而课题就为这些研究提供了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的主题,有了贯穿的线索,使我们的这些研究主题集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
总之,我认为一线教师课题研究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强化从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二、为什么要做课题
这个问题可以从学校与个人两方面的发展来考虑。
1.学校发展的需要
当前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许许多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变革,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和解决,就难以使教育适应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是伴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而出现的,原有的经验不能奏效,已有的老办法不能破解,教育科研自然就成了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的最佳切入点。同时,当一个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建立和完善之后,自身的发展也正越来越处于一个新的“高原期”,此时要凸显学校的特色,破解学校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将学校的潜在资源提升到显在的层面上加以整合,使学校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只有科研才能实现。个人成长的需要
2.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应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三、我的观点
观点一: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研究者
研究并不难,它就是一个烙好饼的过程。只不过,我们的“烙好饼”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课题研究就是对未知问题的探索,从发现问题开始,然后提出研究假设,并不断对假设进行验证和分析。
具体的过程是:选择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做出结论
观点二:选好研究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华国栋老师指出教师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关键,题目选好了,就是成功的一半。一线教师选择校本研究的课题要遵循需要性、可能性、科学性、创新性四个基本原则。我觉得教师在选题时要考虑几个问题:
1、教育改革发展是否需要这个研究?
2、你可能完成这个研究吗?
3、题目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表述科学吗?
4、题目是过去没有过的吗?
5、题目和别人一样也可以,但你的角度和方法是否和别人不一样?
过去,我一直认为选题不能和别人一样,总是自己冥思苦想,但现在我转变了这个错误的观念,提出问题要在研究的基础上,而不是胡思乱。
那么教师怎样选择研究题目呢?华老师介绍了四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即实践中提炼、查阅指南、借题蘖生、资料中发现。
实践中提炼就是从学校、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出发、从优势出发。在自己熟悉,能引发自己激动、感动、冲动和行动的教育现象、事件、情境和理念中发现问题。
查阅指南指的是查看教育科学规划指南。
借题蘖生就是靠大课题,可作为大课题中的小课题,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平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时多问几个问题,多查阅点资料,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走上校本研究之路。其实,课题研究并不难,从选好题开始,从现在开始,每位教师都能成功解决自己的问题,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观点三:研究要有理论支撑
相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来说,教师理论相对薄弱,采用的手段相对陈旧。这些都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有效扎实的进行。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建国老师提出个人课题的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支撑,教师只有对课题方面的知识越丰富,基础理论越深厚,才能保证研究水平,更好地对研究资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可一提到理论,很多老师都头痛,不知道用何种理论,王老师提出了理论依据的参考,我觉得对教师很有帮助。
1、建构主义理论: 情境教学 研究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合作学习 对话
2、人本主义理论:非智力因素
3、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
2011 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 教育评价 分层教学 年10月10日
班级 : ______姓名:______主备人: 王雪峰参加人 : 胡长军审核人:_____使用人:_____使用日期:_________课题一:秒的认识课后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课题讲座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我们为什么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是发展教育科学的需要,也是我们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思想从哪里来?思想源自于思考,思考植......
《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策略研究》课题总结(一)大柳屯学校 丁艳梅本学期开学初,我们小组着手进行了以“小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策略研究”为课题的教学实验工作。回顾这一阶......
课题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要求 ㈠ 知识与技能: ⒈学习观察身边的物质 2.初步认识化学课学习的内容 3.初步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 ㈡ 方法与过程1.学习用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