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_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类体育课程特点的分析,积极构建非体育专业《师范体育》课程模式,对师范生的个人素质及在未来对中小学的教育岗位所能起到的作用加以说明,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师范体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师范生 体育教学模式

自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来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建设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围绕学生需求与培养、教师发展与服务,定“性”在行业,定“向”在应用,定“格”在特色。以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本,构建订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师的发展与服务立校,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以转变管理理念为基础,提高管理团队的服务能力;以建设特色学科专业平台为核心,满足行业应用需求;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实现可持续跨越发展。

1.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生体育教学的特殊性

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类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地方和农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幼师教师。师范专业的“全科性”和“地方性”,从教学体系建设上应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这就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教育类专业开展大学体育课程的特点。

1.1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男、女人数比例的特点不容忽视。

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女多男少”的特点,这种男女比例不均的现象使得大学体育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显得尤为重要。要合理而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调配好男、女学生各自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职责,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大学体育课程将体育带入人心。

1.2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体育教学作用有异于其他专业。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成为各级基层小学或幼儿教师,其最大特点为“一专多能”,这就需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在任职班级中有组织和领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和班队体育竞赛的能力。因此,大学体育课程中对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不能仅限于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还要掌握基本的体育教学常规,具备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

1.3教师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影响,决定着“终身体育”的思想能否有效地传承。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体育课程必须通过大学体育教学让高校师范学生全面的、正确地认识体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及组织和指导体育锻炼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在青少年中间的执行,更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因此,对于高校师范生来讲,体育教学影响的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循环效应,从而影响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

1.4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而二者可以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得到锻炼。

作为师范专业学生的必备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决定着一名教师是否合格。在大学体育课程中,无论是教学还是游戏,这两个方面的体现都无处不在,只是重点应当放在如何让学生从参与者向组织者转变上。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从而更好地将自己的教学思想传达给学生。

综合上述,无论是师范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是师范教育类专业大学体育课的特点,都要求师范教育类专业学生的大学体育课程与其他专业学生的大学体育课程有所区别即必须对其大学体育课程进行适度调整和改革,以达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生体育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体育课程应围绕师范生体育课程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主要问题,确立以“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师范生体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规划,重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深入研究:一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规划师范生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大纲;二是以提升实践能力培养水平为突破,选择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三是以优秀教学方法与经验为基础,凝练师范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四是以研究与实践互动为手段,搭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平台。

2.1构建完善的师范教育类专业体育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体育课程一般在两年内,分四个学期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应努力提升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第一学期:利用《基础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跑、跳、投”等体育专业技能的传授,以及“篮、排、足”等体育项目的介绍,使师范生了解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初步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手段;学习运动损伤和运动急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用以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第二学期:该阶段是师范体育课程区别于普通体育专项课程的初始阶段。通过简单的队列队形教学,结合体育徒手操的编排和设计,师范生从单纯的体育锻炼向学习教学方法和手段方向转变。

第三学期:该阶段是师范体育课程的重要阶段,是学生从学习教学教法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时期。师范生以“教师”身份参与教学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给师范生以大量教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教的能力。授课教师以“体育游戏”为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并及时讲评学生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学期:该阶段是学生教学能力提升的阶段。结合我校师范教育专业女生较多的情况,让学生把他自身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教法结合到“健美操”的设计和编排中,充分展示他对体育教学的创新和想法。

2.2构建体育课堂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

第一阶段应以教师的传授和讲解为主,学生只要求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

第二阶段基本上以教师授课为主,但开始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进行简单的体育教学设计和编排。

第三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就要求以学生实践教学为主,每个学生20分钟的体育游戏实践教学,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教学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阶段实际上是学生和教师融合和互动的过程,可以采用研究性教学的方法,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和教学,然后共同探讨教学的效果和改进措施。

2.3构建完善体育理论知识体系,培养未来“终身体育”的传承者。

针对每个阶段的体育课堂实践,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体育课程还应针对教学过程中所需的体育理论知识进行重新设计,要求师范生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编写规范的体育教学教案,同时独立组织小型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

3.结语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体育正处于一种待改革的状态,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急需进行探索和创新。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实,各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类体育课程模式都在积极构建和不断完善,相信师范体育会对培养优秀的师范生起到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涛.对学校体育内涵的认识与探讨[J].体育学刊,2000(03).[2]陈琦.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2.[3]于旭东.试论师范体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4]马强.师范类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对师范生重要性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ISSN 1009-8976 CN 22-1322/C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卷第2期J.Chang chun Inst.T ech.(So c.Sci.Edi.,2005,V ol.6,N o.224/26 65-66 工商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摘要】本文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特色,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该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

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张燕,董昕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610031摘要:本文分析了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的人才需求现状,结合实际情况,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教学与改革

改进应用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应用型本科非中文专业应用写作教学的实践教学与改革摘要:作为理工科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应用写作的教学的不仅注重理论性,更注重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论文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论文摘要:文章以新建旅游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主要研究背景,在借鉴相关研究理论、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新建旅游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基......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范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 教学模式 师范生 应用型高校体育教学 体育 教学模式 师范生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