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生活化探究_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地理课堂生活化探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

将“生活”融入地理课堂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 从生活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一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经验,巧妙导入新课

心理学认为,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才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新课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联系学生当地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熟悉的生活经验等一些地理现象,设计出地理问题,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点燃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新疆》之前,我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吃过葡萄干吧?说说葡萄干的味道。当学生回答后再提出下面的问题:哪里能生产葡萄干呢?为什么本地不能生产?学生当然知道葡萄干产自新疆,但却不一定知道为什么只有新疆能盛产葡萄干,而这正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地理之间的距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就是要选择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中日常所见所闻的、感触特别深的地理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入手,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充满趣味性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感受到地理的趣味性,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学习“南北方的地理差异”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三张图片:本地民居建筑风格、黄土高原民居建筑风格、浙江民居建筑风格。通过联系本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说明:为什么本地传统民居屋顶不那么陡斜,而是介于陡斜与平顶之间?再如:为什么北方人冬天要取暖,要睡火炕,而南方人一年四季都睡床?引导学生从自然环境因素探究其成因。这样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定会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从而产生地理学习的需要,也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技能。

三、引入时事新闻,融入课堂教学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过于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而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点“空白”,从平时日常生活入手,在相关的地理教学中适当插入,并进而用地理知识阐述,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对地理知识也会变得乐学、爱学,并将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例如6月11日的南非世界杯足球赛非常引人关注,但在刚开赛几天后,就有一股寒流席卷了南非,不仅影响了赛事,还对当地人和前去南非观赛旅游的游客造成很大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南非海岸的500只小企鹅因此被冻死。说起这条新闻,学生只注意到南非有世界杯赛,没人对当地的气候感兴趣,但是当我说到寒流造成小企鹅冻死的新闻时,学生才显现出好奇。于是我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

类似的教学还有很多,如汶川、玉树地震,南方的干旱等,每发生新事件我都会在教学中引用,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解决地理问题,理解地理知识,这样学生不再视学习为负担,他们在愉快的分析、深切的感受中既内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增添了学习地理的自觉性。

四、关注身边地理、促进课堂教学

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地理。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关。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多留意,多问几个为什么,积极主动地进行调查探究,可以加深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而通过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生活实际。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处处留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究其中奥秘。

记得在学习西双版纳一节时,提到了西南地区的干旱,于是我引导学生回想去年辽宁省的干旱情况,接着又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里宽甸地区发生过大洪水吗?平常年份怎样?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宽甸地区降水状况,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关注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建立在自觉接受和情感认同基础上的教育,才是比较稳固和持久的。这样的乡土地理知识一般都是学生熟悉的,看得见模得着,能具体感知和认识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情感纽带作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体现出情感的相融性。与课本材料相比,乡土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并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法制观念等方面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当地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地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因此,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引导学生用地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世界,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地理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地理的应用价值。

地理课堂生活化的探究问卷调查表

地理课堂生活化的探究问卷调查表学校调查人:201 年月日亲爱的同学们,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为此必须转变教学方式、优化学习......

地理课堂生活化

地理课堂生活化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对生活常见地理知识予以准确把握、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深入发掘生活内涵,从而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使之更富于生......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摘要:地理科目作为最具实用性的科目,早早就被录入教学课本,作为培训学生基本技能之一。地理教学从小学的"社会"科目就进行了,地理的知识空间十分广泛,随......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2400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探究摘要:地理学是最贴近人类生存世界的一门学科,他帮助人们认识地球、认识身边的一切,上至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下至深不可测的地心地幔,人类离不开地理知识,无......

《地理课堂生活化探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地理课堂生活化探究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 生活化 课堂 地理 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 生活化 课堂 地理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