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步教学法”研究与应用_四步探究教学模式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语文“四步教学法”研究与应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四步探究教学模式”。

语文“四步教学法”研究与应用

前苏联教学理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教会学生学习和积极主动发展是教师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很大的冲击,教材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因循守旧、闭门造车肯定是行不通的。

笔者在技工学校工作二十多年,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和实践,以求寻找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其中,“四步教学法”,即“导―学―析―练”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语文“四步教学法”提出的现实背景

技校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浓厚,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基本没有形成,被动接受知识仍是目前学生学习的主流。

教师因循守旧,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满堂灌”“填鸭式”等传统教法依然普遍运用,效果不佳。

学生能力培养薄弱。目前,学生能力发展薄弱成了教学工作的“软肋”,成了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语文“四步教学法”就是针对上述现象提出来的,目的是从根本上废除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传统教法,使“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学生勤于思考,主动学习,是完全适合技校学生心理特点的自主高效的教学模式。

二、语文“四步教学法”提出的理论依据

1.符合认知规律

“四步教学法”的“导”,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导入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明确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进行学法指导;“学”,就是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可视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析”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力求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可视为再实践;“练”,是指通过训练或其他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是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再认识的过程。

2.符合当代先进教学理论

当代教学论指出,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与工作奠定基础。“导”“学”“析”“练”四步教学模式结合了技校学生文化基础实际和技校语文教材、教学实际,提供了教与学可操作的思路,旨在让教师科学高效地施教,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进步,收获学习成功的乐趣。

3.符合启发式教育方针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就是要实行启发式教育,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四步教学法”恰与这一方针相吻合。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步教学法”理论联系实际,来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符合校情、教情、学情、课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三、语文“四步教学法”课堂模式的操作程序

语文“四步教学法”课堂模式的操作程序包括“导”“学”“析”“练”四个基本教学环节,具体操作要求为:

导:目标引导,学法指导,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学:学生自学,自我感知,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析:师生评析,共同感悟,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练:学生练习,检测反馈,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语文“四步教学法”模式是让学生在目标导控和教师指导下自学,在自学中感知,在合作研讨辨析中感悟,在训练中巩固提高。这四个环节始终围绕学生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四、语文“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四步教学法”既可以在一篇课文中实施,又可以在一个单元乃至一册教材中实施。实施中必须做到层层有目标,层层抓落实,层层显效果。

1.导:目标引导,学法指导(5分钟左右)

为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导入新课后,将新授内容的各个知识点及对应的学习水平层次目标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白该课时的主要学习任务和要求,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一节课的“最近发展区”);并根据教材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给予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即告诉学生本课时主要采取哪些学习方法。

教师引入课文内容时,可以是作者介绍、背景介绍,也可以是与作者作品相关的小故事,抑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电影、电视、戏剧、音乐片段或文体说明、文本诵读等。总之,引入方法应不拘一格,依需要而定。

“导”主要有二:即目标引导和学法指导。目标引导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明确的目标能给学生一个看得见的射击靶,让学生能“看见”结果,激起学生向结果靠近的冲动;它会给学生信心,给学生力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法指导能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这一环节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2.学:学生自学,自我感知(10分钟左右)

“学生自学”这个环节,教师可用谈话的形式,明确告诉学生自学什么内容(如文章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文章体裁、主要内容,应注意的问题等),应达到什么目标,并强调这与预习不同,它是有目标的。教师可出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依据前面“导”的环节中提出的目标和学法要求阅读课文,结合阅读指引、阅读提纲和注释等,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内容。找出疑难问题,标记后作为下段合作探究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前需精心准备,选择与创设与导学研讨问题相关联的内容,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和有关参考资料,动脑、动手、理要点、做习题,掌握教材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先自我感知。通过自学,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结构布局等有了初步了解,不明白的随时向教师质疑,获得初步知识。

“学”主要有三:即学生自学、同桌互学和组内帮学。其中,学习小组是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好、中、差学生搭配组成的,便于互相帮学。

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到学生中巡回指导,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了解学情,发现个性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共同启发,或加以点拨、讲解,边巡查边进行“第二次备课”,为下面“析”和“练”的环节设计新的“问题”,但最后都要保持与教学大纲同步。自学这一环节,教师要创设意境,激发情趣,带动文本阅读,创设一个和谐的符合文本特点的阅读自学氛围,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3.析:师生评析,共同感悟(15分钟左右)

学生在自学感知后获得了初步知识,为了帮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教师在学生自学环节结束后,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归纳知识要点,形成结构清晰的理性知识,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树”。教师在剖析当堂的重点难点知识时,要针对学生自学时反映出的学情特点,特别要将学生的易错点和值得注意的问题列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要掌握的重点和易错点一目了然,提高教学效果。

“析”主要有二:一是组内学生评析:逐人评析、逐题评析,对每种答题表现进行评析;二是教师评析:主要是讲共性的问题、知识缺陷、易犯错误、方法引导等。“析”的核心是悟出规律,析出方法,析成习惯。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阅读兴趣、理解能力、认知水平、思考角度与深度不同,自学得出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教师要依据自学指导的结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点拨、讲解、分析,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精讲,带领学生思维往深度和广度发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要有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造。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篇新课文,在初步学习后,自然还会有许多不了解之处,老师的责任在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假如不能解决,发生困惑,教师要及时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一定要注重实效,才能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评析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加强双边教学,启发思维,互动交流,活跃气氛,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4.练:学生练习,检测反馈(15分钟左右)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导”“学”“析”三个环节的学习,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锻炼了思维,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而学生练习,检测反馈,正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检测反馈的内容,可依据教学目标灵活制定,一般应涉及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创新思维、能力养成等几个方面。检测反馈的形式也应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练习题设计的形式可口头提问,也可书面问答;可单独提问,也可小组合作;可激情诵读,也可片段练习……总之,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和检测题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练习和检测,反馈教学效果,发现学生还未弄清楚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对未达标的学生和未达到的知识点,要及时采取对应的矫正方法进行补偿矫正,保证大部分学生达标,为学习新的内容作好准备。这一环节,教师需在课前精心准备好训练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练习,以当堂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提问检测。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的重难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答题和提高的机会,要打破那种同声齐答或解疑均由班内“答问专业户”承包的局面。在教学中,笔者对于那些平时答问发怵的学生,拣易而问,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已具有一定思考解答能力的学生,则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二是提升练习。一是做练习题。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训练题发给学生进行练习,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练习题的设计要注重知识的覆盖面,注重能力的提升,要紧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做课堂测试题。试题要抓重点、抓关键,要精而面不广,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充分发挥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让他们获得了“跳一跳也能摘到桃子”的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练习这一环节,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五、实施语文“四步教学法”的收获与体会

实施“四步教学法”后,笔者感到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近几年来,所教语文学科成绩较好,所教班级学生语文能力提升较快,学生在学习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效果更好了。主要有如下体会:

第一,“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使精讲多练成为可能,基本实现了语文授课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核心的转变。

第二,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既关注了优秀生,也兼顾了低差生,让每个学生都收获了学习的乐趣。

第三,无论是备课还是组织教学,对语文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需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语文“四步教学法”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全过程充分自学、交流、探究为主要形式,以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助形式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从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到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从更深层次上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也更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师进一步细心揣摩,潜心探讨。

(作者单位:梅县技工学校)

四步教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及情感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用老师的理论分析代替学生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加深情感培育,进一步体验理解,从历史学习中......

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为:创设情境确定目标、任务分解小组准备、开放展示互动生成、小结展示矫正提升。①创设情境 确定目标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

四步教学法

创、读、品、写四步教学法林坦中学 李志芹踏着课堂改革的步伐,举着以人为本的旗帜,我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反思,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在......

四步教学法

“四步教学法”学习心得刘洪泉东方教育好还是西方教育使用?我深深地考虑了好长时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东西方结合的教育应该是最完美的教育!就是把中国需要的扎实的根基牢牢地掌......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四步教学法心得体会一:四步教学法”学习及实施之心得体会我学习了营山县教学质量工程相关文件,对文件中提出的“四步教学法”也进行认真的反思,并在教......

《语文“四步教学法”研究与应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语文“四步教学法”研究与应用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四步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法 语文 四步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法 语文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