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英语写作支架的搭建_5_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
例谈初中英语写作支架的搭建_5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支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
例谈初中英语写作支架的搭建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附属中学 吴红
选自《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年第8期
【摘要】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能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达到既训练阅读能力又训练写作能力的目的。本文针对读写结合课型,从阅读材料如何为写作服务这一角度,结合教学实例介绍了为写作搭建内容支架、语词支架、结构支架和情感支架的方法。
【关键词】 读写结合,写作,内容支架,语词支架,结构支架,情感支架 Reading for Writing 课型是一种新的英语课型,即读写结合课。在这种课型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本阅读材料,然后以语言实践为核心设计写作活动。与传统阅读课型相比,这种课型强化了写作活动,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
1.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教师通过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增强学生学习课文的动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阅读的目的不再仅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而是提升到了运用、实践的层面,学习内驱力得到提升。
3.渗透英语学习策略。教师以阅读材料为范例,向学生介绍、演示、指导写作方法,使学生的写作有章可循,学生既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又学习了阅读策略和写作策略。
读写结合课型建立在英语阅读课的基础上,体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英语实践的机会,从而达到既阅读课文又训练语言表达基本功的目的。笔者以一篇阅读材料的处理为例,探讨教师应如何灵活运用阅读材料,为写作搭建有效支架。
教学内容是人教版英语(新目标)Go for it!(下同)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When was He Born ?” Section B 3a 部分的阅读材料。短文用 95 个词介绍了钢琴家李云迪小时候就会哼唱歌曲、四岁时学手风琴、七岁时学钢琴、2000 年参加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等情况。文章重点学习一般过去时的常用结构,如“ when he was a small boy , he could … ”, “ At the age of four , he started … ”等。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写个人自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选择一位笔友,向他
/她介绍自己”的写作任务。
一、为写作搭建内容支架
确定写作任务后,教师要从多角度设计写作前的学习活动。这个过程就是为写作搭建内容支架的过程。
如果在学习完课文后,让学生直接写自己的成长过程,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枯燥无味。因为学生们的生活模式大都很相似。这种写作活动不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涵,更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笔者设计的读后写作任务是:选择一位笔友,向他/她介绍自己。为了避免学生无话可说,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李云迪的素材,将他作为学生的笔友候选人外,笔者还自编了两段文本(见图 1)。这两段文本与课文结构相似,语言相近,但选材角度不同。一段文本的主角为苦娃,描述了经济落后、偏远山区孩子的成长经历。另一段文本的主角为 Mary,描述了经济发达、生活优越的西方孩子的成长经历。李云迪、苦娃、Mary 三位笔友候选人,代表不同成长背景的同龄人。通过学习他们的成长经历,不仅增加了学生内化语言所需的输入量,弥补了短篇文章容量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内容组合,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多方位的取材角度,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开展写作活动。
为写作搭建内容支架时,可以将丰富文化内涵作为突破口。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外国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增强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部,2012)。以文化作为配读文章的选择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易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
教师应围绕文化内涵,从课本阅读材料拓展开去,收集具有相同主题、相同写法或有其他相同之处的配读文章供学生阅读。这些阅读材料的组合表面上是相同的,实际上却有着比较的因素。这种组合能拓展教学的广度,也能体现教学的深度。
收集创意新颖、角度精巧的配读文章,需要教师平时的积累和独具匠心的思考。教师要主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教育部,2012)。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时,section B 3a 部分是一篇题为“ How D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School ? ”的短文,全文 98 词,介绍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在构思配读材料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笔者以“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同龄人吃什么和穿什么”为线索,编写了两段文本,为学生的写作开阔思路,搭建内容支架。一段是“ What D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Wear Now ?”,让学生将打乱顺序的短文排序。另一段是“ What Do Students around the World Eat ? “,让学生阅读后填词(如图 2 所示):
本节课的语言项目是谈论和比较不同的交通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时事热点来设计写作任务,让学生用英语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例如,在 2010 年,恰逢中国举办第 16 届亚运会,笔者设计的写作活动是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介绍“ How d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the Asian Games ? ”。增加的两段配读文本暗示了各国文化之不同和各国人做事方式之不同。学生写作时思维活跃,表达灵活,显现出角度丰富、语言多样、创意较多的特点。又如,2012 年英国伦敦将举办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 How do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get to the 30th Olympic Games ? ”将会是能引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话题之一。
总之,要成功地为写作搭建内容支架,教师就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能力,精心编写材料,努力使材料在文化内涵、语言内涵、思想内涵三方面富有张力。
二、为写作搭建语词支架
确定了写作内容后,教师就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掌握完成写作需要用到的词语和句式,搭建写作的语词支架。本课的写作任务是写个人自传,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一般过去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已能初步感知一般过去时描述的是过去的事情。为了使语词支架更加明确,笔者设计了“说说你的成长经历”的半开放操练活动,并制作了一张幻灯片(如图 3 所示)来突出主干支架“ when 1 was …,I … ”,要求学生描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事件。
搭建起支架后,学生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语词支架。教师设计的操练活动密度要大,节奏要快,同时要考虑操练形式的多样化,避免过于机械。
笔者先让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主干支架进行个人准备,说一说自己的成长经历,然后进行组内交流,最后向全班汇报。经过几轮的反复听说操练,学生基本都掌握了“ when 1 was … 1 Could … ”这一主干支架。
三、为写作搭建结构支架
写作文段需要一定的逻辑顺序。“一篇文章虽有一个中心思想,但仔细分析起来,总是联合几个小的中心思想成功的”(夏丐尊、刘熏宇,2007)。根据文章的内容,这些小的中心思想会依据一定的顺序排列,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为写作搭建结构支架,就是帮助学生发现小的中心思想的排列规律,这个过程也是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过程。
笔者将本单元的一个听力材料——日本小提琴家 Madori 的成长经历改编成文字材料,并将其分解成四小段,每小段都有一个中心思想;然后打乱段落顺序,让学生将文段按合理的逻辑排序。
待学生排出正确顺序(B-A-D-C)后,再鼓励学生总结每段的话题词汇。这四段的话题词汇分别为 personal information.important things.hobbies和 hopes.此时教师点题,明确这四方面即写作个人自传的基本逻辑顺序。
当然,仅此一次示范是不够的。在设计关于苦娃和 Mary 的配读材料时,笔者也是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编写,并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通过这样的聚焦式训练,学生学会了以合理的顺序来写作个人自传,搭建起牢固的结构支架。
搭建写作的结构支架, 指导学生遵循写作逻辑去写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文章,自动纠正写作方向。归纳法、演绎法、推理法都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学生需要掌握多种文体的写作,如书信、日记、说明文等。教师要善于分析和归纳,指导学生按照最佳的思维逻辑去写。教师要善于细细咀嚼教材,深度钻研教材,为写作搭建精巧的结构支架。以说明文为例,在写作“如何制作 … … ”类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分步骤说明的逻辑来构思;在写作 My Hometown 类的文章时,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分要点说明的逻辑来构思;其他还有分部位说明、分类别说明等。
四、为写作搭建情感支架
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写作主题产生共鸣。不仅可以达到让学生乐于写作的目的,更是弘扬真、善、美情感的教
育本真使然。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在配读文段中借苦娃的口说:“我很聪明,因为我在四岁时就可以照顾我的小妹妹了 … 在我十岁时,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足球”;然后,再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交流,让学生讲述他们在四岁时正在做什么,几岁见到真正的足球。无形的对比引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后来交笔友的写作中,很多学生选择苦娃做笔友,并表达了想帮助他的愿望。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He said 1 Was Hard-working ”的长篇阅读文章是“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在处理完阅读文本内容后,笔者设计了“小组合作制作倡议书”的写作任务,要求在倡议书中呼吁大家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动机,笔者以一位特警朋友去汶川地震灾区做志愿者的经历为主线,以他的故事贯穿一节课始终。在学生写作前,汶川地震灾区的惨状和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已经让学生有所触动。开始写作之前,笔者设计了“ Blue Ribbon 传递爱”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心情感。笔者举起右臂,向学生展示手腕上的蓝色丝带,这是特警朋友从汶川带回来的,是地震灾区志愿者的象征。解释了这条蓝丝带的含义后,笔者拿出一大把蓝丝带,抽出其中一条,系在一位学生的手腕上,可以看出这位学生非常激动和自豪。此时笔者向全班学生询问:谁还想要这种蓝色丝带,并愿意将爱传递下去?所有学生都高高举起了手臂。在这样的情感状态下,学生制作出一张张倡议书,有的要帮助地震灾区的孤儿,有的要帮助盲人,有的要帮助老人,倡议书言辞诚挚,内容丰富,感情充沛。
“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英语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教育部,2012)。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Marzano, R.Pickering , D.& Pollock , J.2001.Claroom Instruction That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