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_南京大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南京大屠杀事件”。
南京大屠杀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75周年纪念日,血债迟早要血还。小日本鬼子,一群没有人性,没有博爱精神,只有野蛮,自私和极端思想充斥脑袋的种族。他们当年的所作所为,除了南京大屠杀这种惨绝人寰的暴行之外,还有东北731部队的生化实验以及慰安妇事件。这三种行为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极端最没人性的暴行。竟然被日本统统占全,而且都发生在中国,所以我们和日本不共戴天。当然,日本人的学习观念和竞争观念我们还是要学习的,为的就是要强大中国,消灭日本。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部我看过的对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抗日影片:《五月八月》 和《 紫日》第一部影片是通过两个小孩子的视角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和对一个家庭以及小孩子内心所造成的创伤。也间接反映了母爱的伟大和封建地主家庭的重男轻女思想。看完之后我久久不能释怀。
五月亲眼看着妈妈被十数只日军的魔爪拉去…… 从此,五月开始了照顾妹妹的责任。被教会难民营里的修女收留了一段日子后,姐妹俩终于见到了舅舅,来到了镇江投靠舅父。一天,五月、八月和表哥跟婆婆前去拜佛。在芦苇岸边,五月认识了喜爱画画的男孩方毅。在他的素描里,展示的都是骇人的尸体、残骸断臂、血红河水……原来方毅也是南京城逃亡出来的的孤儿。从此两个人成了好朋友。方毅告诉她们,父母们已经被烧化成灰尘,形成了烟云,然后又变成了雨水,落在长江里。于是,他们来到长江岸边,和爸爸妈妈说再见。五月把这些话告诉给南下的孤儿们,孩子们对着滔滔江水大叫:“妈妈——我爱你!”五月终于放声大哭,把心中的抑郁尽泄于风雨中。把天真纯洁的孩子卷入到
战争,那战争就不仅仅是残酷了。
尽管影片在画面上追求完美,绿意融融的芦苇荡、雕刻着精美窗棂的老屋、石头铺就的小巷……凄美与惨烈中,很难发现美,只有撕心裂肺的悲壮。《五月八月》是一部通过孩子的视角来表现南京大屠杀那场人间悲剧的。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从最初两个孩子眼神中对战争的无知、懵懂,到后来目光中的沧桑、压抑与愤懑,给人的唯一震撼就是:战争可以杀戮一切,包括孩子们的欢乐。
影片最后,她们和一群小孩来到江边和父母的骨灰做告别,当她们撕心裂肺的哭声加喊声在影片里起起伏伏的时候,我已经哭得看不见电影的画面了,这部影片是我几年前看的,但至今对我仍刻骨铭心。还有那部《紫日》,记得还是我六年级时候看的,运用其个性化的镜头语言所讲述的扣人心弦的故事———命运被战争连在一起的三个人的生死经历,揭示了一个令人刻骨铭心的主题:太阳本来是人类共同的生命象征,然而一旦蒙上了战争的硝烟,就会改变颜色,降临灾难。惟有驱除战争的阴霾,明媚的太阳才会重新带给世界光明、温暖与蓬勃的生命。这一主题贯穿于影片始终。
影片中那一望无际、饱含大自然韵致的北国林莽;有着童话般迷人景色的白桦林;闪烁着金色阳光的河流;浸透着瑰丽色彩的落日,无不展现着浓郁的诗情画意,令人神驰心醉。冯小宁的镜头又是直面残酷的:他用浓烈深沉的影调展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用长镜头追逐着铺天盖地吞没绿野生机的火海画面;用冷峻的目光摄录法西斯刽子手惨绝人寰的暴行。本片是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三部曲的收山之作,影片延
续了冯小宁作品如诗如画、写实亦写意的一贯艺术风格。它是继《红河谷》的雪域 高原、《黄河绝恋》的黄土黄河之后,再将大兴安岭的美丽展示于银幕。影片对白极少,而是以大量的电影语言和紧凑的情节来扣人心弦,而深刻的人物内心变化则是影片的重点所在。
虽然影片没有直接拍摄日本人的暴行,但却通过东北人,俄罗斯人,日本小女孩求生的过程反映出日本人在中国人民心中留下的残暴的形象和痛苦的记忆。俄罗斯人在影片中的加入以及和中国人民虽然语言不通却目标一致也说明消灭法西斯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而影片把视角放在日本投降前夕,也反映出侵略方是不正义的,失败投降滚回老家是迟早的事。当东北人想杀死那个日本女孩的时候,他想起他的母亲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当时他疾恶如仇,泪流满面已经把刀举起来,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杀死那个女孩。而影片最后日本小女孩却死在日本军官的机枪下,不幸被她那群丧心病狂的同胞射杀了。这两个场景鲜明对比,更加突出日本人没有人性。
影片画面结束后,出现了一长串字幕,首先说的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而此后打出各国战争伤亡人数,中国伤亡人数数目之多,令我相当震撼。当时我脑中浮现出一大批惨死的中国人民。而回过神来再看看四周,我安安静静的坐在家里看电影。觉得有种时间和空间的错觉。一晃眼,那个年代早已过去,可我们身处现代却不能忘记历史。虽然后来看过很多同题材影片。但这两部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一直印象深刻,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希望大家铭记教训,可以看下这两部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共伤亡8847万人
其中:
英国 37万人意大利40万人美国40万人法国60万人
前南斯拉夫170万人日本200万人波兰600万人德国700万人前苏联2000万人中国5000万人。。。。
75周年纪念日
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1937,令无数中国人都难以忘记的一年;1937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人心中不灭的梦魇,承载着南京人民的血与泪,倾尽了中华民族的伤痛!——题记2011年12月8日,跟着......
南京大屠杀在南京,在大屠杀纪念馆,一个巨大的头颅,一张巨大的嘴,在呐喊。呐喊声,在无涯的时间和空间,凝固了。一个被日本人活埋的中国人,一个人,喊出了一个民族的痛。被埋在泥土下的......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读后感汤阴县伏道一中 张映雪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作家何建明推出了近60万字的报告文学新......
“纪念南京大屠杀”主题班队会二(21)班【活动目的】教育学生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史料介绍、图片展示、集体朗诵......
《南京大屠杀》观后感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京大屠杀》观后感,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