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_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打造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16
来源:《求是》期号:2005.10作者:佟志武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部位,依山傍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新世纪新阶段,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沿海大开放的双重战略机遇,把锦州打造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性经济枢纽和中心城市,带动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对于辽宁的崛起,乃至整个东北的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创新思维:克服计划经济积习,强化区域经济理念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在我国方兴未艾,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城市群的兴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是在东北,一些地方在谋求本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忽视区域经济的整体利益,地方之间相互戒备、相互隔离,少数同志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搞地区封锁和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这样的观念、倾向和做法,不仅不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不利于各地区通过统一市场和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双赢,不利于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逐步减少,市场半径的延伸和企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加速了区域内经济一体化进程;对外开放使各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步伐加快,统筹并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已经成为普遍趋势。近年来,国际上伴随区域一体化而出现的城市群、都市圈,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源。不同行政区域间的城市互利互惠,实现共同繁荣,也必然会成为我国城市化道路的正确选择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强化区域经济理念,促进区域协调与融合,是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必然要求。
审时度势:以全球视野审视辽西沿海经济带
辽西是辽宁省的欠发达地区,辽宁振兴的难点在辽西。辽西经济板块包括辽宁西部的锦州、盘锦、朝阳、阜新、葫芦岛五市,土地面积占全省的40%,人口占全省的30%,而经济总量却不到全省的20%,实际到位外资和出口额占全省总量的不到10%。但辽西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充
裕的人力资源、肥沃的土地资源、便捷的海陆空交通体系,因而辽宁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在辽西。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来审视辽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战略优势,其沿海城市群经济潜力巨大:一是城市间距小,在辽西地区432公里的海岸线上,特别是在120公里的交通圈内,形成了以锦州为中心,包括葫芦岛、盘锦三个地级市和凌海、兴城两个县级市的“高密度沿海城市群”;二是区位优势明显,辽西沿海城市群地处辽西走廊,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唐经济圈与东北经济圈的连接带,处于欧亚大陆桥的前端,是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腹地;三是交通设施完备,铁路及高速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设施构成了相对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四是产业连接紧密,锦州、葫芦岛与盘锦三市都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而且都以石化工业为主,依托辽河油田,形成了中石油锦州公司、锦西公司、华锦集团等多家石油化工企业,这些企业只有走好专业化分工和互利合作之路,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才能形成集群效应和规模优势,在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式企业和强势产业。通过产业大联合和城市大协作,将辽西沿海城市群打造成一个具有诸多战略优势的独特经济带,以沿海城市群为支撑点和增长极进行扩散和辐射,突破行政区划束缚,推进辽西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是振兴辽西区域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当前,辽西沿海城市群的发展,正面临着沿海大开放和老工业基地大振兴双重历史机遇。我们应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把推进辽西沿海城市群一体化、建设辽西沿海经济带纳入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总体规划。要创新体制,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并在财税政策、政绩考核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完善协调机制,建立各市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与合作,增强区域效益最大化意识,打破现有的以行政区划为主导的分工模式和市场分割体制,从整体上谋划全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加强区域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建设区域统一大市场。对重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进行区域协调和配合,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彻底开放,优势互补,整合资源,构建辽西沿海城市群产业发展和布局的整体框架,使辽西沿海城市群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实现合作共赢。要把打造国家级石油化工和储备基地作为一体化的战略切入点。辽西沿海城市群所属海域拥有储量巨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国家相关部门已对锦州临海临港地质条件进行了勘探,完全符合洞储石油天
然气的条件。因此,辽西沿海城市群完全有条件有能力以石化产业为纽带,发展壮大石化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石油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
率先突破:创新机制,加速辽西经济一体化进程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从全局视野审视,锦州具备成为辽西区域中心城市和辽西沿海城市群中心的基础和条件。从空间区位看,锦州地处辽西地区和辽西沿海城市群的区位中心,与周边各市形成了“1小时交通圈”。从产业基础看,锦州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命名为“新兴工业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居辽西之首,同时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棚菜种植基地、水果生产鲜贮基地和肉蛋奶供应基地,是全省规划的三大物流中心之一,教育科技卫生资源也居辽西之首。多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把锦州作为全省“三点一面”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点,明确锦州是辽西区域经济板块的中心。这些都为锦州建设辽西沿海城市群和辽西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障。特别是近年来,锦州市委、市政府着眼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创新振兴发展思路,明确振兴发展方略。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37亿元,增长16.1%,人均GDP为1340美元,是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5.2∶38.9∶35.9,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渤海大道的建设,使海风吹进了锦州城;港口吞吐量增幅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0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锦州经济社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带动辽西沿海城市群及整个辽西地区的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锦州,已成为全市人民认同的战略定位和目标选择。
锦州市要加快自身发展,努力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相协调的经济规模与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力、渗透力和辐射力,提升锦州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当前,重点是完善中心城市的四大功能。一是以建设“工业锦州”为主导,完善生产中心功能。坚持工业立市,实现“工业倍增”,打造新型工业。做强做大石化、新型材料、农产品加工三个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两个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机械装备制造、电力、医药、纺织等传统产业,使锦州成为辽西经济区的工业中心城市。二是以建设“港口锦州”为牵引,完善服务中心功能。要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走以市场配置资源、多渠道筹资、多企业经营的建港之路,迅速做大港口规模,把锦州港
建设成为区域性、多功能的枢纽港。要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使港口及滨海经济圈成为辽西地区的经济纽带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加快推进城市南扩步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和南站新区为牵引,建设滨海港口新锦州。三是以建设“开放锦州”为统领,完善集散中心功能。要坚持开放牵动战略,通过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打造各种经济要素集聚和扩散的平台。充分利用锦州作为环渤海湾地区重要的“商业通道”这一优势,以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为目标,提升锦州作为辽西地区商贸集散中心的整体水平。四是以建设“文明锦州”为重点,完善创新中心功能。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和机制创新,增强锦州实现自主振兴的自信心与内动力,使锦州成为文明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今后三年,锦州要基本构筑起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协调的经济规模与实力,以及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再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实现锦州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
(作者:中共辽宁省锦州市委书记)
区域经济作业3试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一、区域性一个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习惯的差别,往往发展的重点、方向偶很大的差异,而是依据地域合理分......
黄冈市县域经济的差异与协调摘要:本文描述了黄冈市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现状、并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几个基本原因, 并就如何实现全市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关......
答:一、区域性任何一个地区,由于其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习惯等的差别,往往发展的重点、方向有很大的差异,而是根据地域合理分工的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制定符合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思考题教材《区域经济规划理论与方法》(李克强主编)晋元1、我国当前区域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p40-43答:区域规划理论建设亟待加强;区域规划对城......
论我国双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整合一、双头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整合的概念所谓双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一国外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我国而言,是指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