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产业反发展现状_有机硅行业发展现状
有机产业反发展现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机硅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
摘要 :中国有机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6年中国有机生产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东北三省,有机产品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缺乏,以初级产品为主,缺少加工产品。预计未来10年,中国有机农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产品将趋向多元化畜牧业和水产业产品比重将增加中国有机农业产量将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消费地区。从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现状出发,记述了有机农业发展在政策、技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现阶段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对策, 即从政策扶持、市场开拓、理论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策略。关键词: 有机农业; 现状;发展;对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2.1 生产现状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正式起步至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07 年底,全国约有约有 2 51 2家有机生产企业,总共有机面积358.6 万 hm2; 转 换 面 积 1 5.82万 hm2;合计约 374.42 万 hm2;中国以农业立国已有几千年,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越来越少,却能长盛不衰,并以占世界 6%多一点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令全世界瞩目。究其原因,就在于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了一套既会种田、又会养田,通过农牧结合,善于 “永续经营农业”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为现代有机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中国通过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开发,一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推广,也为现代有机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据统计,中国目前开发和认证的有机产品品种数量已超过300 种,如中国的豆类、茶叶、花生、蜂蜜、野生及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核果类(如板栗、核桃等)、蔬菜等众多的品种资源,中国许多地方的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尽管中国还有一些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如果将有机农业作为其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也具有其它地区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地方资源优势,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云南、西藏、内蒙古等地区)。目前,有机和有机转换产品已经有约 30 大类,300~400 个品种,但以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加工产品少;种植业、野生采集产品多; 水产(开放水域)、畜牧(放牧)、加工品少。到2005年底,中国约有 2000 家企业获得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其中有机认证面积 169.4万 hm2(包括水域、放牧面积),产量达到 307 万 t,转换认证面积 61 万 hm2,产量 181 万 t。野生采集 208 万hm2,产量5 万 t。有效认证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近年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产品开发加快,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全国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绝大多数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同时,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在有机食品企业中,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较占优势。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江苏、江西、内蒙古、吉林等省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而相对滞后的地区,如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省份正在加快发展。
2.2 市场现状
根据对北京和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调研,北京的超市中销售的由 COFCC 认证的有机蔬菜价格是常规蔬菜的 3 倍以上,上海的超市中销售的由 COFCC 认证的有机蔬菜的价格为常规蔬菜的 2~3 倍,而且销售状况相当不错。当然这是因为 “物稀为贵”,真实地反映 了中国有机食品发展初期,在最发达城市中有机食品的价格定位。根据对南京的有机蔬菜的市场调查,其价格为常规蔬菜的 l.5~2.0 倍左右,明显低于经济最发达的北京和上海的价格。在全国各地销售的由 COFCC认证的有机大米的价格为同等级常规大米的 1.4~3.0 倍。在不同地区逐步形成了以高级知识分子、白领阶层、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为主的消费群体; 集团消费也占有了很大的有机食品市场份额。中国国内有机食品销售额只占常规食品销售额 0.08%,是 2003 年的 4倍,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 相比,相差 25 倍,可见中国的有机食品产业即使只从国内市场分析,也可以说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由于世界贸易的发展,一个国家生产的有机产品不一定只在本国消费,发达国家间的有机产品贸易也 相当活跃,如美国就向欧盟和日本出口大量有机产品。国际权威部门对全球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的预测,2003 年全球仅欧洲、北美、日本和澳洲的有机食品市场销售额即可达到 203~250 亿美元,如果加上其他国家则应在 250~260 亿美元。根据预测,2005 年有机食品销售额高达 290~310 美元,如加上其他国家,估计可达320~350 亿美元。市场前景还是相当乐观。总体来说,中国的有机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总量及市场份额不足0.1%,远低于 2%的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并且 产品以出口为主,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市场,产品主要是有机茶叶、杂粮、杂豆类和蔬菜等。有机农产品的国内消费需求呈现强烈增长,中国将会成为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食品消费市场。但诚信体系的不完善、食品污染事件的出现以及国家法规、标准以及组织管理体系的相对落后又影响了有机农业出口和国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3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不论是中国有机产品的生产者或经营者都把目光放在了国际市场,而怎样开发国内这个隐藏着无限商机的巨大市场,还没有在有机农业的推动者中得到认真的思考。在市场上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从国外进来的有机产品。将中国自己的有机产品推向国内市场是有机农业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发展中国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
就目前来看,不少从事有机农业的人员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有机农业起源于欧洲,在欧盟的有机农业的定义上,保护生产区域的自然生态是取得有机农业认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点上很多涉及有机农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现尤其突出,他们理解的有机农业就是“不施化肥,农药和添加剂”,这是急需要得到纠正的。
3.1 有机食品在产业发展中的定位
中国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是顺应国际有机农业发展的潮流,结合中国国情,于 20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推动起来的。特别是 2000 年以来,有机食品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以有机农业方式生产的安全、优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 迎。但是有的部门或机构片面夸大有机食品在整个中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将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称为是解决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提出一些不切合当地实际的目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的生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其独有的特殊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既面临着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的矛盾,又要满足庞大的消费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相当规模和适度的增长,另一方面要求不断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3.2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到 2005 年底,有机食品企业数近2000 家,但企业及生产规模较小,产品数达到 4000 多个,生产面积230 万 hm2,食物生产总量已达 488 万 t。但是相对于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有机食品发展的规模、生产总量和开发面积都比较小,只占全国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 0.1%左右,而且有机食品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品种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对食品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据资料显示,2005 年,在中国有机产品中,农林产品86.7%,而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市场质量安全现状最令人担忧的畜禽肉类产品仅占 7.1%,加工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加之消费习惯和地域品牌的影响,无法形成多样化的有机食品市场。
3.3 基础理论、技术研究滞后, 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很不完善,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对付病虫害的能力还比较弱,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还比较少;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在市场管理上,有机食品生产流通和规范销售的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目前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开发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促进中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及经济配套的鼓励性政策还比较缺乏。发展有机食品要从基地抓起,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经过 2~3年的转换期,而转换期间的产量一般不高,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增加,这些都会影响到生产者的积极性。中国有机农业生产研究与科研开发缺少经费,国内鲜有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特别是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
3.4 各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对开发有机食品还缺乏明确的政策、资金扶持,主要体现在: 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迄今为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食品项目建设的很少。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扶
持企业开发有机食品。发达国家为鼓励有机农业,利用WTO绿箱政策,制定本国对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对有机农业的科研机构每年都提供相当数额的资金扶持[2]。
3.5 公共认识与诚信体系的缺乏
部分有机产品存在质量隐患,有机认证的公信度有待提高。目前国内已有可从事有机认证的各类机构28 家,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检查员,执行标准的差异性很大,已经导致认证活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有的产品原料还未达到有机的要求,其加工产品却被认证为有机,并在媒体炒作,误导消费者; 还有部分认证的有机食品质量不合格,达不到国家的基本标准的要求,引起社会对有机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度的质疑。农业部在前一时期对国内部分大中城市的知名超市的有机蔬菜进行抽样检测(执行标准为GB2762和GB2763),样品中的重金属或农残的超标率十分惊人。长此以往,将会动摇有机食品认证的根基。
3.6 有机认证的规范性亟待加强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鼓励认证机构之间通过正常的竞争相互促进,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认证的价值。但是,目前有的有机认证机构通过恶意的竞争手段去争取客户,既有不惜牺牲认证质量为代价不经过转换期、任意缩短认证周期、恶意压价,也有利用企业迫切想获得有机认证而又不知情的情况下,恶意斩客,给认证企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有的通过贿赂来获取合同; 有的甚至于恶意诋毁其他机构,忘记了自身的职责与本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可能会争取到一部分眼前的客户,却降低了有机认证的公信度,降低了认证的价值,严重地影响了有机认证行业的健康发展。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
4.1 科学把握定位, 发展有机食品需因地制宜
由于中国农业的基础设施差,生产个体多,规模小,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水平不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意识薄弱,农产品生产的商品率低,农产品认证的市场拉动力有限,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的选择和推进方式的确定,一定要适应中国国情、农情和农产品 质量安全实情,不能脱离中国实际照搬国外模式。农产品认证不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和合格评定措施。因此,自 2002 年起,农业部从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局出发,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 “三位一体,整体推进” 的工作思路,加快发展。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政策背景下给有机食品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
活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部在2005 年 8 月发布了《关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意见》,科学地把握了有机食品的水平定位、方向定位和重点定位,要求 “有机食品发展的重点是突出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在政府的指导下,立足国情,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 [3]。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有机农业不会完全取代常规农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在有需求的阶段有机农业应该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搞 “运动” 的做法只能破坏有机农产品发展的大环 境,有机农产品将会丧失其发展的优势。参考国外的发展经验,中国有机农业和农产品的在未来10 年的发展规模将达到 1%~3%的耕地面积。
4.2 制定、完善和实施有机农业的产业政策
有机食品的生产对技术、管理及周围环境的要求更高,其投入的劳动力、技术、认证、营销成本也比一般食品要高得多,而且在当前的条件下中国农民尚不能自发地生产有机食品。中国有机食品的生产主要是来自偏远的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的政府和企业财力又十分有限,许多企业还没有外贸进出口权,并受到国内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限制。为此,国家应加大对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支持的力度,尽快落实全面扶持有机食品快速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的产业政策包括补贴、税收、认证费用减免支持等形式,建议中国充分利用世 界贸易组织的绿箱政策,采用灵活的经济手段,保证有机农业产业的有序、良性、稳定发展。
4.3 制定切合实际的有机食品开发原则
中国有机食品的开发,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建立基地、循序渐进的开发原则。应选择基础好、容易转换成有机食品和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如杂粮、杂豆、茶叶、放牧性畜产品、开放水域的水产品等),发展精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有机大豆—如酱油、豆奶粉、黄豆芽、豆腐; 有机奶及其制品、有机茶饮料等); 在市场开发上应以发达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为主,销售对象应面向孕产妇、婴幼儿、高级知识分子、高级白领、大型企业的集团消费。
4.4 加强对有机食品及其产业发展的科学研究
有机食品的生产以有机农业为基础,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农业,它引入了农业产业化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 现代育种学、新型生物科学; 土壤培肥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而且有机食品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加工过程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防腐剂和保鲜剂,因此,要利用现有的理论和高新生物技术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展新型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攻关。只有 应用现代生物防治技术、生物肥料技术等,才能为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加强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有机食品产业的重要保证。
4.5 切实加强监管, 保障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
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认证农产品的生命线,有机食品的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市场秩序不规范,不仅影响到整体形象,而且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动摇有机认证的根基。目前,有机食品的质量总体状是好的,品牌信誉也是高的。但必须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 “诚信” 危机的现象。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隐患,部分企业放松质量管理,部分认证机构不顾实际求发展,一些地区的市场有待规范。为了保证有机食品的健康发展,今后,需要把加强监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规范运作,严格管理,确保质量,提高水平。要严格按照 《认证认可条例》 的要求和国家认监委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调整、规范和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保证认证工作的有效性、公正性和规范性。
4.6 健全和完善有机农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整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这就需要农业、环保、海关、技术监督、认证认可、工商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建立以农业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在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国家认监委、科技部、海关等相关部委积极配合,健全和完善在相关部委内对有机生产的管理机构,强化以促进生产和贸易、维护有机产品质量为目的的组织管理,确保有机农业的生产、营销、监管、认可、技术研发等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4]。中国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景展望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地域辽阔,传统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生态农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发展有机农业具有较低的成本优势和品种丰富的优势,面临快速增长的国际市场和已经开始启动、有巨大潜力的国内市场,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光明。未来将呈现下面几个趋势:
3.1 有机农业生产逐步规范有序,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中国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认证标准和管理措施的不断在完善和发展,政府和社会的监管、监督力度不断增强,有机农业生产企业行业自律意识在增强,中国有机农业生产进入规范发展时期。在国内外市场巨大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有机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 年,中国有机农业面积为 230万 hm2,位居世界第二,2008 年将超过 300 万 hm2。预计未来十年,中国有机农业面积将可能达到 600万~1000 万 hm2,保持作有机农业面积世界第二的地位,由于澳大利亚主要是有机牧场,中国将成为有机农业产量世界第一大国。
3.2 有机农业产品将向多元化发展,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
中国将逐步改变种植业独大有机农业格局,特别是有机畜牧业和有机水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后 中国有机畜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新疆贵州 云南 吉林 青海 江苏 浙江等地先后开展了有机畜牧业的生产和加工 目前 通过认证的有机畜禽包括鸡 羊 猪 牛 马 骆驼 驴 鸭和兔等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 未来十年 将是中国有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年 中国有机水产总产量接近 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预计未来十年 这一比重将超过国内市场走向规范 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市场规范化是未来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有机农产品国内市场即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有机农产品预计未来十年 中国有机农产品销售将达到农产品消费总量的 将成为美国 欧盟和日本之后的第四大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 有机农产品出口有望达到 10亿~ 37亿美元。
参考文献
[1] 杜相革.有机农业在中国 [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 28.[2] 吴文良.中国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和对策 [J].北京农业 2008 年 6 月上旬刊:1 3.3] 发展有机食品产业亟待解决五大认证问题 访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肖兴基主任 [J].有机食品时代.2007 2 21 22.[4] 卢东 张爱国 肖兴基.中国有机水产发展现状与展望[J].有机食品时代 2007 1 :12 17.5] 张新民 陈永福 刘春成.全球有机农产品消费现状与发展趋势 [J].农业展望 2008 11.22 25.
近日,国内主要电力企业与煤矿企业签订了2010年电煤供应合同价格协议,可以看出,合同价格较2009年上调了约30元至50元/吨。受冬季消费高峰、天气因素以及节日储备等阶段性需求因......
乡镇年度有机产业发展工作总结xx乡党委、政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产出、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培育发展......
成都平原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思考摘要:近年来成都平原有机蔬菜生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农村劳动力流失、自然条件的限制及产业基础薄弱等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产业发展......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新疆葡萄酒产业市场潜力巨大。2002年,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耿兆林日前指出,我国葡萄酒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2002 年1至10......
XX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专题汇报材料农业特色产业作为促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角,长期以来,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将其与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