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解读_财政票据使用管理办法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解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财政票据使用管理办法”。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解读
主讲老师:王淑杰 第一章 背景和总则
一、概念
由财政部门监(印)制、发放、管理,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管理或者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或者从事非营利性活动收取财物时,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具的凭证。财政票据是财务收支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
二、《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 1.“收支两条线”制度改革的推进 2.财政改革和票据管理的需要 什么是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是指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财政非税收入的一种管理方式,即有关部门取得的非税收入与发生的支出脱钩,收入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标准核定的资金管理模式。
三、近年来财政票据管理工作进展
四、制定《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的原则
一是立足实际、兼顾改革,既充分考虑财政票据管理实际,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制度化,同时又兼顾财政改革需要,体现财政票据管理发展的要求;
二是理顺体制、规范管理,明确规定财政票据的印制由中央和省两级财政部门负责,财政票据管理工作按照财务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部门分别负责;
三是全面规范、便于操作,明确规定财政票据的印制、领购与发放、使用与管理、核销、销毁、监督检查等程序和要求。(1)立足实际、兼顾改革(2)理顺体制、规范管理(3)全面规范、便于操作
五、内容
(一)财政票据的定义和种类
(二)财政票据主管部门及其职责
(三)财政票据管理要求
(四)四是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要求
(五)监督检查及罚则
六、宗旨
1.规范财政票据行为。
2.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和单位财务监督。
3.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案例】
票据不规范导致财政违规
W校是市委市政府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以及进行理论宣传和理论研究的部门,为市级一级预算单位。经查,该校使用结算票据收取的各类费用2 715 389.55元未纳入单位统一设置的会计账簿核算。该单位作为市级一级预算单位,属市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纳管单位,却在统一设置的会计账簿之外另行设立“教材费”会计账簿.另外,该单位在无收费许可手续的情况下,使用结算票据收取上机费75 300元。
七、适用范围
财政票据的印制、领购、发放、使用、保管、核销、销毁及监督检查等活动,适用本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适用《军队票据管理规定》。
八、管理体制
1.财政部门是财政票据的主管部门。2.财政部负责全国财政票据管理工作,承担中央单位财政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销毁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指导地方财政票据管理工作。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财政票据的印制、发放、核销、销毁和监督检查等工作,指导下级财政部门财政票据管理工作。
4.省级以下财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财政票据的申领、发放、核销、销毁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二章 财政票据的种类、适用范围和内容
一、财政票据种类
(一)非税收入类票据
1.非税收入通用票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收取政府非税收入时开具的通用凭证。2.非税收入专用票据,是指特定的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收取特定的政府非税收入时开具的专用凭证。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政府性基金票据、国有资源(资产)收入票据、罚没票据等。
3.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是指实施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行政事业单位收缴政府非税收入时开具的通用凭证。
(二)结算类票据
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发生暂收、代收和单位内部资金往来结算时开具的凭证。
(三)其他财政票据
1.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是指国家机关、公益性事业单位、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其他公益性组织依法接受公益性捐赠时开具的凭证。
2.医疗收费票据,是指非营利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服务取得医疗收入时开具的凭证。3.社会团体会费票据,是指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向会员收取会费时开具的凭证。4.其他应当由财政部门管理的票据。
二、票据形式
(一)非定额财政票据 1.票据要素
非定额财政票据应当包括票据名称、票据编码、票据监制章、项目、标准、数量、金额、交款人、开票日期、联次及其用途、开票单位、开票人、复核人等内容。
2.三联票据
非定额财政票据一般设置三联,包括存根联、收据联、记账联,各联次采用不同颜色予以区分。定额财政票据一般设置两联,包括存根联、收据联。存根联由开票方留存,收据联由支付方收执,记账联由开票方留做记账凭证。
3.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
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属于非定额财政票据,一般设置五联,包括回单联、借方凭证、贷方凭证、收据联、存根联。回单联退执收单位,借方凭证和贷方凭证分别由缴款人、收款人开户银行留存,收据联由缴款人收执,存根联由执收单位留存。
(二)定额财政票据
定额财政票据应当包括票据名称、票据编码、票据监制章、金额、开票日期、联次及其用途等内容。
第三章 财政票据的印制
一、管理体制
1.财政票据由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分别监(印)制。
2.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确定承印财政票据的企业,并与其签订印制合同。3.财政票据印制企业应当按照印制合同和财政部门规定的式样印制票据。
二、票据防伪
1.印制财政票据应当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确定的防伪专用品。禁止私自生产、使用或者伪造财政票据防伪专用品。
2.财政票据应当套印全国统一式样的财政票据监制章。财政票据监制章的形状、规格和印色由财政部统一规定。
3.禁止伪造、变造财政票据监制章,禁止在非财政票据上套印财政票据监制章。4.财政票据实行不定期换版制度。
三、中文印制
财政票据应当使用中文印制。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票据,可以加印一种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有实际需要的,可以同时使用中外两种文字印制。禁止在境外印制财政票据。
第四章 财政票据的领购与发放
一、用票计划
省级以下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用票需求,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向上一级财政部门报送用票计划,申领财政票据。上级财政部门经审核后发放财政票据。
二、领购
1.财政票据实行凭证领购、分次限量、核旧领新制度。2.领购财政票据,一般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3.首次领购财政票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
4.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应当提交申请函、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填写《财政票据领购证申请表》,并按照领购财政票据的类别提交相关依据。
5.领购非税收入类票据的,应当根据收取非税收入的性质分别提交下列依据:(1)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提交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文件复印件;
(2)收取政府性基金的,提交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收取政府性基金的文件复印件;(3)收取国有资源(资产)收入的,提交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批准收取国有资源收入的文件复印件,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出租、出借、处置国有资产的文件复印件;
(4)收取罚没收入的,提交证明本单位具有罚没处罚权限的法律依据。6.领购其他财政票据的,分别提交下列依据:
(1)领购公益事业捐赠票据的,提交本单位符合接受捐赠条件的依据;
(2)领购医疗收费票据的,提交《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以及县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批准的收费文件复印件;
(3)领购社会团体会费票据的,提交社会团体章程以及收取会费的依据;(4)同级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7.财政票据一次领购的数量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六个月的使用量。
三、发放
1.受理申请的财政部门应当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核发《财政票据领购证》,并发放财政票据。
2.《财政票据领购证》应当包括单位基本信息、使用的财政票据名称、非税收入项目(含标准)、文件依据、购领票据记录、审核票据记录、作废票据记录、票据检查及违纪处理记录、销毁票据记录等项目。
3.再次领购财政票据,应当出示《财政票据领购证》,提供前次票据使用情况,包括票据的种类、册(份)数、起止号码、使用份数、作废份数、收取金额及票据存根等内容。受理申请的财政部门审核后,核销财政票据存根,并发放财政票据。
4.领购未列入《财政票据领购证》内的财政票据,应当向原核发领购证的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依照本办法规定提交相应材料。受理申请的财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财政票据领购证》上补充新增财政票据的相关信息,并发放财政票据。
5.财政部门发放财政票据时,对按照规定可以收取工本费的,收取后应当缴入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
第五章 财政票据的使用与保管
一、票据使用要求
1.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财政票据,建立票据使用登记制度,设置票据管理台账,按照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票据使用情况。2.财政票据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真实、印章齐全、各联次内容和金额一致。填写错误的,应当另行填写。
3.因填写错误等原因而作废的财政票据,应当加盖作废戳记或者注明“作废”字样,并完整保存各联次,不得擅自销毁。
4.填写财政票据应当统一使用中文。财政票据以两种文字印制的,可以同时使用另一种文字填写。
5.财政票据使用单位不得转让、出借、代开、买卖、擅自销毁、涂改财政票据;不得串用财政票据,不得将财政票据与其他票据互相替代。
6.省级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发放使用,但派驻外地的单位在派驻地使用的情形除外。
7.财政票据应当按照规定使用。不按规定使用的,付款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款项,财务部门不得报销。
二、票据保管要求
1.财政票据使用完毕,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填写相关资料,按顺序清理财政票据存根、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2.财政票据存根的保存期限一般为5年。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报经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查验后销毁。保存期未满、但有特殊情况需要提前销毁的,应当报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批准。
3.尚未使用但应予作废销毁的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应当登记造册,报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核准、销毁。
4.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撤销、职权变更,或者收费项目被依法取消或者名称变更的,应当自变动之日起15日内,向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办理《财政票据领购证》的变更或者注销手续;对已使用财政票据的存根和尚未使用的财政票据应当分别登记造册,报财政部门核准、销毁。
5.财政票据或者《财政票据领购证》灭失的,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应当查明原因,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并自发现之日起3日内登报声明作废。
6.财政部门、财政票据印制企业、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应当设置财政票据专用仓库或者专柜,指定专人负责保管,确保财政票据安全。
第六章 监督检查及罚则
一、监督检查
(一)监督检查者 1.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政票据监督检查制度,对财政票据印制、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检查。
2.财政部门实施监督检查,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得向被检查单位收取费用。
(二)被检查者
财政票据使用单位和财政票据印制企业应当自觉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弄虚作假或者拒绝、阻挠。
二、罚则
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对非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1 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金额3倍以下不超过30 000元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 000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一)违反规定印制财政票据;
(二)转让、出借、串用、代开财政票据;
(三)伪造、变造、买卖、擅自销毁财政票据;
(四)伪造、使用伪造的财政票据监制章;
(五)未按规定使用财政票据监制章;
(六)违反规定生产、使用、伪造财政票据防伪专用品;
(七)在境外印制财政票据;
(八)其他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的行为。
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单位和个人对处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国家工作人员对处分不服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或者提出申诉。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解读主讲老师:王淑杰 第一......
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授课提纲《财政票据管理办法》政策解读《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0号,以下简称《办法》)已经颁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发布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0号,一下简称《办法》)已经颁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发布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管理规定》同时废止。为更好贯彻落实《办......
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财政票据管理,规范财政票据使用单位的财务行为,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 70 号《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10月11日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2012年10月22日财政票据管理办法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