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办普法宣传资料_居民法制宣传资料
法治办普法宣传资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居民法制宣传资料”。
法治办
“一五”普法(1986年—1990年)
背景: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同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定》。由此展开了一场全民普法活动。这是在“*”后拨乱反正的特殊时期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的全民活动,具有启蒙式的扫盲运动性质。
对象:是工人、农(牧、渔)民、知识分子、干部、学生、军人、其他劳动者和城镇居民中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
内容:主要是“十法一条例”,即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试行)、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兵役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基本目标:通过普及法律常识教育,使全体公民增强法制观念,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二五”普法(1991年—1995年)
背景:这是在坚持改革开放、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况下开展的全民普法活动。这次将普法规划改为法制宣传教育规划。
重点对象:县、团级以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军高级干部;执法人员,包括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特别是大、中学校的在校生。
内容:以宣传宪法为核心、以专业法为重点,这标志着普法活动开始转向学用结合、依法治理的轨道。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宪法,有针对性地学习国家基本法律常识,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部门地学习专业法律知识,促进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
“三五”普法(1996年—2000年)
背景: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重点对象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年。
内容:学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理论;继续开展宪法知识和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以及与维护社会稳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着重抓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的普及。
基本目标:通过在全体公民中继续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各级干部依法办事、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四五”普法(2001年—2005年)
背景: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确立了“12〃4”法制宣传日。
重点对象:各级领导干部、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内容:继续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与公民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以及与维护社会稳定有关的法律知识教育; 2 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保障和促进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等社会发展迫切要求的各项法律法规。
基本目标:通过“四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方位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五”普法(2006年—2010年)
背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倡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普法开始与人本文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对接。
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
内容:通过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以及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提升法制宣传教育的文化品位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基本目标: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
“六五”普法(2011年—2015年)
背景: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指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法制权威,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加强普法教育,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六五”普法规划正是根据这一要求全面谋划,精心制定的。
重点对象: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是重中之重。
内容: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继续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深入推进依法理。
基本目标: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传播法律知识,进一步坚定法治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
从“一五”到“五五”普法
从1985年开始实施的“一五”普法,是继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后所实施的全民法制启蒙教育活动。早在1979年,刚刚经历10年浩劫的共和国面废待兴,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总结历史经验时高屋建瓴地指出:还是要讲法制,讲法制靠得住些;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把法律交给十亿人民。198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宣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 4 划》。随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一场由政府组织开展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从此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一五”普法以“十法一条例”为主要学习内容,其主要经验集中表现在:在广大公民初步填补了法律知识的空白;广大干部逐步树立了依法办事的观念;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依法管理。全民普法这一伟大创举,使社会主义的法制之根,逐步扎入广大人民群众这一肥沃的土壤之中。与此同时,依法治理工作在“一五”普法时期开始产生。
以普及宪法和两百多部专业法作为重点的“二五”普法,显现了学用结合、学建结合的显著特征。由普法到依法治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依法治理与普法工作相伴而行,相得益彰,推动了各层次、各行业的依法治理,普法工作开始逐渐向法治实践的方向延伸。
在“三五”普法启动的1996年,党中央提出把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作为我们党、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将普法工作的最终目标确定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贯穿于“三五”普法始终的两条主线是;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形成热潮,作为依法治国生动实践的依法治理工作取得了实破性进展。各地相继建立起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一个以基层依法治理为主体的依法治理网络初步形成,三者互相关联衔接,共同构筑起依法治国的大厦。
“四五”普法是从2001年开始的,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十五”计划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年。“四五”普法提出了“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工作目标,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坚实的法治基础支持,更标志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始进入一 5 个新的发展时期。“四五”普法期间,我国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了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和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学习宣传了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学习宣传了与公民工作、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努力提高了广大公民的法律素质。通过注意培养公民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增强了公民遵纪守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意识。通过注意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水平,提高了他们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四五”普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社会发展迫切要求普及的各项法律法规,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四五”普法期间,我国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了依法治理工作,使依法治理成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在要求,妥善处理了学法与用法的关系,以法制宣传教育为基础,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成为了重点,以法治化管理成为了主要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大了依法治理的力度,积极推进了依法治国的进程。“四五”普法期间,我国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五五”普法提出了“两个增强、三个提高”的主要工作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对于保障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五五”普法期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注意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创新,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认识到了普法与其他相关工作相互联系制 6 约、互为存在和发展条件的整体互动关系,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其在社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在“五五”普法期间里,我国继续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围绕地方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环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努力提高了全社会法治化水平。此外,“五五”普法的工作实践推进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形成了依法、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和机制,保障了普法工作在法治进程中长期发挥作用。
目录:1.网络游戏危害大 2.未成年人保护法 3.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4.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5.交通安全记心间 6.预防校园暴力 7.小偷小摸危害大 8.敲诈勒索要不得 时间: 10月13日 地......
2001年1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个规划》确定:每年12月4日即现行宪法实施日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旨在通过法......
“六五”普法宣传资料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98更新时间:2011-12-10热“六五”普法宣传资料实施了几个五年普法规划?986以来,已完成了五个五年普法规划。各地各部门紧......
宣 传 资 料 (普法专刊) 1、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主要有哪些?⑴观看电视台《法制视点》等法制栏目。⑵接受普法资料和学习法律知识。⑶参加法律咨询活动。⑷因买假货向消协投诉......
法 治 宣 传 资 料一、安全生产基础知识1、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就是说:既要消除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一切有害因素,同时也要消除损害产品、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