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_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谈“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浅谈“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记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数学教学点滴

一、领会课改精神,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出台,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传统的向现代的转变,而转变就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及领会课改的精神。教师是课改的建设者、实施者和开发者,没有良好的素质新课程改革那只是张空头支票。通过学习使我真切的体会改变过去教学方式的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课堂教学中的顽疾及改变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普遍现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实作为一线教师也是很反感这些教学中存在的弊病,但因应试教育的大环境的影响,总感觉束手束脚,好不容易有些创新的灵感和想法,才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因为考试成绩的暂时不理想而遭到家长和校领导的强烈反对,于是乎仅有的灵感就在萌芽中被毁灭了,又走了老路。想来,素质教育这个好的构想也是受到了种种现实的阻碍,道路异常艰辛,甚至有反复的现象。好在终于新课改标准出台了,这不异于给一些有教学想法的教师提供了一块施展才华的舞台,在这舞台上教师用自己的智慧诠释着课改的精神,一扫往日的阴霾,呈现了百花其放的可喜的课堂教学局面。舞台下孩子们不再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真正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和学生扮演了属于自己的角色(互动的角色),人人都得到了发展。由此,足可见学习新课程标准、改变教育观念的重要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谈到教师观念的转变,最先转变的应该是教师的本位心理,新时期的教育,教师应树立民主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是有思维、有思想的人,应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记得教育界的前辈斯霞老师说过:“教师热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用爱的感情去打开孩子们的心扉,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在祖国的阳光下健康的成长,成为四化建设有用的人才。”多么富有爱心的话语,这样的教师孩子们怎能不喜欢?不尊敬?不爱戴?进而热爱所传授的知识、道理,乐于探索、勤于学习。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及他的兴趣、爱好、人格,不歧视、不偏心、不冷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温暖,温馨的爱。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教师赞赏和鼓励是孩子们向上的动力源泉,犹如雨露一般“润物细无声”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并不知不觉中促进他们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也不例外,学生在这样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才会热爱这门学科,主动自觉的去学习。

2、转变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路人。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以往教师注重授业,忽视了传道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而在传授知识时,又偏重于灌输式,课堂上重结论,轻过程;重学会、轻会学;重讲授;轻实践;教师包办代替取代了学生自己去收集、求索的过程,学生被动的从教师那里学习现成的知识。缺少了互动的过程的课堂压抑了多少学生个性的发展。

数学是一门注重规律的发现、知识间紧密联系的学科,一味的单边“教”,学生一味的单边的“学”,久而久之,学生越学越觉得索然无味,兴趣荡然无存,又怎能学好这门知识呢?因此,教师要转变固有的角色,做学生学习数学的指路人,改变传统的课堂一言堂现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要多解释;学生会做的,教师就不要做拐杖;学生能收集、整理资料的,教师就不要准备现成的;学生能说的,教师就不要帮助说。总之该放手的就放手,该出手时就出手:探究学习前,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总结结论时,要激发学生联系前面的学习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多请几生讲,不断完善结论,最后达成共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喜悦中焕发学生的智慧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贯彻课改精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1、树立教师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富有趣味的东西,都能引起人们的思维,从事有兴趣的活动,思维就特别活跃。学生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也就显得重要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的人格的养成,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求教师要热爱数学教学工作,要品德高尚,要精力充沛,要办事公正,对待学生能循循善诱、平等待人,课堂上要和蔼可亲,语言幽默,能随机应变,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进而热爱学习数学。

2、改编例题、习题,让后进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人物。后进生之所以成绩不理想、课堂不专心听讲,一是因为对数学没兴趣,还有就是长久得不到老师和同学认可和关注,造成了反正好坏都一样的消极心理。其实改变后进生的消极心理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在教学中多关注他们,多表扬他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中改编例题、习题就是一个好办法,大家都知道例题、习题是教学的中心,是为了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服务的,而题中出现的名字往往是什么小明、小红、妈妈等,远离身边的孩子们,出现这样的题目,学生总觉得与自己无关,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自然平淡。我就把这些动了个小手术,换上了一些后进生的名字,这些题目一出现立刻引起全班轰动,好生羡慕、后进生开心,全班人人兴趣高涨,积极性大大提高。例如,苏教版数学第九册P8页例1“小红去商店买……。小红一共用去多少元?”我改编成“郎东平和朱超去超市买……。他们一共用去多少元?”(郎东平和朱超是我班的后进生),此题使他们成为了班级的中心人物,那节课他们二人都举了手(而且不止一次),积极性特别高。他们的表现使大家都不禁鼓起掌,令人感动。还有如苏教版第九册P13页例4“妈妈买一个茶杯,……应找回多少元?”改编成“妈妈让武颖秋去超市买一个茶杯……”(武颖秋是个聪明的女孩子,但她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不理想);书P29例5“张丽、李华到布店买布,花布每米8.7元……”备课时我改编成“上个星期天,我们班两位能干的女同学王静和徐思嘉去山西路面料城买布。花布每米8.7元,白布每米3.6元,王静买了1.85米回家做衣服,徐思嘉买了2.64米白布做窗帘和台布用,她们各应付多少元?”

这样改编的例题、习题经常出现在课堂上,贴近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极大的鼓舞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当然优生的名字也会出现在课堂上的题目中),也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能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去超市买东西,去书店买书等。另外让学生自己编一些类似应用题,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看图编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是学生养成数学素质的主要场所,是为学生学习数学可持续发展的打下基础,所以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还要教会学生“会学”。现在提的较多的是探究学习,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好事,但若处理不当,既没有效率,也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在学生探究学习前,要让学生明确要自学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这样学生自学将会事办功倍。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小数和复名数》第一课时里,学生要认识“量”、“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出示,学生读几遍,再举例,我想学生举例时会有困难的。于是复习出示课题后,我出示了自学P3最后一段话的自学提纲:(1)什么是量?

(2)什么叫做名数?能举例吗?

(3)什么叫单名数?什么叫复名数?你能从举的例子中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吗?(生带着问题自学),自学后,回答,举例,再出判断(哪些是单名数?哪些是复名数?)学生顺利的过关,从中说明学生是具备自学能力的,若教师舍不得放手,长久下去学生就会过于依赖教师,缺乏创新、探索的意识。

4、“你能行”,信任学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钥匙。

新世纪,少年儿童有一句口号“新世纪我能行”,这句口号提的太好了。“你能行”是我数学教学工作中的口头禅,我用我的信任鼓励孩子们学好数学,打牢基础,树立信心,纠正以前不好的学习习惯。如我前面提到的郎东平、朱超、武颖秋等,他们都是聪明的孩子,之所以成绩不理想我认为是缺乏自信心造成的。我接班后,经常课堂提问他们,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带头为他们鼓掌;当他们回答有困难时,我鼓励他们“你能行的,再想想”然后再重复一遍问题,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当他们出现偷懒的情况时我会在本子上写道“你看你,做的这两道题全对了,那么其它的题目相信聪明的你也能做得全对,试试看,你能行的!”;当他们作业本做的题全对时,我会说“你真棒,我为你自豪!如果字再写端正些,就更美不胜收了!”等。几周后的小测验,居然他们每人都上升了一个等级——原来是不及格的变成了及格;原来及格的变成了良;课堂发言也积极踊跃、回答问题也很少出错,真是可喜。当然“你能行”、“你真棒,我为你高兴”、“你很聪明,我为你自豪”等话语也经常对学习比较自觉的学生讲,每个人都欣喜的发现数学原来也满容易的吗!呵呵

5、教学面向全体和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学生,他们有着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而独特性也就意味着差异性。因此,就要求教师要把这种差异性视为教学的财富,善代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教学过程时,问题的提出,请学生回答,练习的设计都要注意分层次,既要让所有学生吃饱,后进生不会因为偏难挫伤了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又要使优生每节课都感到意尤味尽,学了还想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 《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三课时练习课,最后我出了一道思考题:“朱超去山西路百货大楼买文具,他买了一本相册6.54元,一支圆珠笔2.05元,还买了一支派克钢笔18.7元。他一共用去多少元?

师:这道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师:要求一共用去多少元用什么方法做?怎样列式?

(生讲,师板书算式)

师:这道算式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朱超给了营业员阿姨50元,应找回多少元?你会吗?用什么方法做?

(生讲,师板书算式)

师: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有兴趣的和想把数学学好的同学回家预习书P13内容。下节课见。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些数学素养。

6、引进竞争机制,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一个团体若没了竞争意识,那么所有人都会产生一种懈怠的思想,班级也是,数学课堂教学就更不能没有竞争了。课堂教学中请学生板演是常事,我就在这里找突破点,引进竞争机制,把班里四个教学组,分成南北两个代表队,口算也好、板演也好,都是以代表队为主搞小竞赛,累计得分,下课时小结表扬获胜组,当然每每都是不分高低,相约下节课继续比试。如,有两道计算题,那么南北代表队各出一人上黑板,写完后再请两队各派一人给对方打分,打完分还要说出理由,让人心服口服,原则是“公平公正”,这样几周下来,每节课学生走神的很少,因为不想给自己的代表队抹黑,板演的书写也非常美观、工整。培养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水平,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时时刻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为己任,让每个孩子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个个都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小主人。

通过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自己的课堂里充满欢声笑语,让每个孩子扬起笑脸,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反思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学习榜样人人争优

学习榜样人人争优建功立业年第三阶段活动开始后,常压车间树立了以“优秀班组长”张德亮和“三八红旗手”王福娥同志为榜样的“学习先进”的活动。王师傅和张班长都对这次活动......

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反思模板

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反思模板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反思模板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这也充分说明了适应新课程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那么应树立怎样......

在活动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高矮(人教版教案设计)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在活动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高矮(人教版教案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在活动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高矮(人教版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高矮”的内容。设计思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浅谈“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谈“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 浅谈 数学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 浅谈 数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