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施蓝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思考_浙江海洋经济发展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浙江实施蓝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浙江海洋经济发展”。

浙江实施“蓝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1-11-1

4信息来源:

21世纪是海洋的时代。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海洋资源、突出的特色产业以及灵活的体制机制,使浙江具有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最近国务院批复浙江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之一,今年3月25日省委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浙江要抓住机遇,结合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大力实施“蓝海”战略,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一、优势与潜力:浙江“蓝海战略”呼之欲出

调研表明,我省对发展海洋经济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了大念“山海经”的发展设想。20多年来,我省发展海洋经济经历了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到“建设海洋经济大省”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三个发展阶段。但相对于海洋资源大省的地位,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还远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下一步应当在前几年建设“海上浙江”的基础上,推进实施“蓝海战略”,面向海洋要空间,面向海洋求发展。因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4大优势:

一是浙江海洋资源丰富。全省陆域面积仅为10.18万平方公里,人均陆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省份。但是,浙江有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约为陆域面积的2.6倍,拥有丰富的港、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并适宜进行规模化、集群化开发。其中,沿海深水岸线达506公里,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约占全国的40%。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渔业资源种类繁多,海洋渔业量约占全国的27%。东海油气资源蕴藏丰富,大部分位于浙江海域,勘测开发前景良好。滩涂资源面积达391万亩,其中适宜开发利用的262万亩,约占全国的13.2%,是重要的未来发展新空间。四级以上海洋旅游资源单体达820个,约占全国的12.1%,海洋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浙江海洋经济发达。近几年来,我省积极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港口海运业较为发达,经过资源整合后的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一大综合港、第八大集装箱港行列。船舶工业、海水淡化、海洋旅游、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浙江区位条件优越。浙江沿海和岛屿地区位于我国沿海与长江“T”字形经济带的核心区,海域处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纽带。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使杭州湾两岸城市群有机相连,与上海、苏南乃至更大区域的联系更为便捷;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加快,使沿海港口物流、中转储运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甬台温、温福和沪杭、杭宁、杭长、杭黄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使我省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地区和皖、赣等周边省份的联系更加紧密;金温、甬金高速公路建设促进海陆联动、山海协作深入推进,对浙江内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是浙江体制机制灵活。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温州模式”、“义乌经验”、“浙江模式”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在全国较早推进县域经济、山海协作、新型城市化等改革,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并具备利用国内外海洋科技力量、发展“蓝色产业”的体制优势。

二、开发与保护: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双难选择”

从我调研的情况看,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我走访调研过程中,反映突出的有三个问题:

一是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减少,渔业转型显得迫切。沿海群众反映,目前,东海近海大黄鱼基本绝迹,带鱼的身板越来越小,身价越来越高,其他鱼种在东海近海的产卵量减少,东海渔业资源急剧衰竭,渔民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难题。宁波市最大的渔产品加工企业——象山飞日集团公司反映说,这些年海水鱼日益减少,原料收购难度明显增加,改变以捕捞为主的重索取、轻培育的资源利用方式迫在眉睫。在看起来浩浩荡荡的东海,到处都布满了星星点点的渔船,以渔业为著称的石浦镇东门村,有1200多户计3868人,全村有270多只船在从事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渔业显得重要而迫切。此外,尽管东海野生海水鱼行情一路大涨,但渔民实际赚钱甚微。一方面,本地愿意从事渔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渔业工人的工资已达5000元/月,加上几百万的渔船每年都要修理、保养,渔业成本很高。另一方面,与山东等地的渔业公司化相比,浙江以个体经营的“群众渔业”为主,渔民各管各,雇佣关系松散,组织化程度不高,所赚利润不如流通领域中间商利润高。

二是在无人海岛的保护开发上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基层同志反映,当前浙江各级对发展海洋经济十分重视,态势也很好,但对无人海岛开发目前尚无明确政策,这给基层在发展海洋经济工作中带来了难题。比如,象山有600多个海岛,其中不少是无人海岛。政府曾设想进行码头开发、建设储备站、开展海岛旅游等,但由于海岛土地征用缺乏明确政策无法实施这些项目。石浦、爵溪等地领导深有感触的说:“如果能在科学规划、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无人海岛,发展海洋经济就有了新动力。”因此,在发展海洋经济中应当对海岛保护和开发给予足够重视,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摸索出一些经验来。

三是应当重视发展“港湾经济”,促进沿海区域统筹发展。浙江有杭州湾、象山港湾、三门湾和乐清湾,宛如一串珍珠环绕在浙江沿海。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布局,但没有对四个港湾开发建设作出明确定位,这是令人遗憾的。我在台州调研期间,当地政府就提出希望省里能加强战略研究,统筹推进三门湾区域开发和建设。据我了解,三门湾区域目前是宁波都市圈与温台沿海经济带之间的“洼地”。整个三门湾区域涉及宁波宁海、象山和台州三门等两市三县,是浙江省滩涂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象山石浦是著名港口,深水岸线10.6公里,可建设码头40多个,货物吞吐能力可达2700万吨。宁海环三门湾区域临湾滩涂及海涂平原约350平方公里,目前在实施中或即将实施的滩涂围垦区约77.9平方公里。台州三门县对统筹开发这一区域也愿望强烈。建议省委、省政府应从更高层面、更加重视、更快推进三门湾区域开发建设,使之成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四大建设”、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平台。

三、沿海与腹地:海陆联动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

18世纪中期起,英国借助海洋,经过百年发展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初,美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沿海工业化城市带,依托海洋,发展以海外贸易为主体的海洋经济,成功地带动了区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霸主。50年代,日本以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为纽带,发展临港工业,促进经济腾飞。60到70年代,号称亚洲四小龙的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兴起,也无一不是借助海洋经济发展起来的。我们浙江要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标准,进一步创新海洋开发理念,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港口航运和临港产业为突破口,以沿海产业带建设为主战场,坚持以陆引海、以海促陆、陆海联动,坚持集约用海、科学用海、合理用海,不断增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把港口建设作为“海陆联动”的基础。调研中我感到,目前我省港口建设存在着整合水平不高、开发建设运营模式比较粗放、服务功能不强等问题。从国际四代港口发展演变来看,优化港航布局,推进以港口联盟为主要形态的港口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港航发展的重要态势。在东亚,争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决策。要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统筹协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港口一体化特别是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努力把港航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发展优势。应当加大对舟山港口资源战略研究和开发力度。此外,我还了解到,国际货运85%以上是海运,尽管前几年遇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世界船舶市场需求势头依然很好,造船产业关联度大,可带动97个行业发展,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为1∶8。目前全球造船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近年来,我省对此十分重视,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希望省里进一步加大船舶制造业的规划、管理和扶持力度,使发展的速度更快、效益更好、水平更高、产业链更长,特别是进一步发展与港航业相配套的海港通关、物流信息、船舶经纪、国际金融保险、技术咨询等服务产业,以港口建设带动腹地经济发展。

二是把蓝色产业作为“海陆联动”的依托。海洋是个巨大的生物宝库,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潜力无穷,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生物能源产业。目前,美国、日本、以色列和我国青岛、大连等地都在进行海洋微藻能源技术的研究工作,利用微型藻类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美国在2007年推出“微型曼哈顿计划”,计划在2010年实现藻类产油的工业化,达到每天生产百万桶生物“原油”的目标。浙江可以考虑建立微藻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利用水深在2米左右的浅海、荒滩养殖微藻,开拓海洋生物能源产业。同时,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海涂资源、海水综合利用和海洋矿产资源。爱尔兰到2010年潮汐发电量将满足全国6%的用电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主要海洋能理论装机容量达3496.5万千瓦,应当加快开发。我了解到,浙江海水淡水开发潜力大,如在舟山嵊泗海域海底已经发现了长江古河道蕴藏有大量的淡水资源可以开发。海水淡化技术工艺已基本成熟,成本逐渐下降,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每吨成本已下降至5元左右。随着陆地淡水资源的缩减、价格的上升,实现海水淡化的规模化、产业化越来越成为必要。海水直接利用范围也在扩大。如果这些工作做好了,整个浙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资源、赢得新动力,有利于浙江转型升级。

三要把区域统筹作为“海陆联动”的引擎。发展海洋经济,既是国家战略,又是地方战略;既可解决发展空间问题,又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问题;既是发展规划布局、又是体制机制政策创新。省委、省政府已经把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单独成章。下一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浙江海洋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的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大力建设沿海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深入推进港航强省建设,努力把浙江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海洋海岛开发开放改革示范区、现代海洋产业发展示范区、海陆协调发展示范区、海洋生态文明和清洁能源示范区。应当抓住国务院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个历史性机遇,深入推进省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和城乡、教育、文化等体制改革,推进民营经济、金融等创新发展,协调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显著提高海洋经济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使我省沿海地区成为环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一环。

中小企业更适合实施蓝海战略

中小企业更适合实施蓝海战略实用主义丢不得 我是一个不喜欢随大流的人,更不喜欢赶时髦。因为我的座右铭是:换个方向,就是第一。 尽管社会上前几年流行这个,流行那个,但我依然坚持......

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某农行业务发展规划)

立足县域经济 实施蓝海战略 为把我行打造成为重点县域支行创造条件 (韩城农行2009—2011业务发展规划)今年以来,韩城农行根据省行《重点县域支行推进计划》、“加快县域业务发......

《蓝海战略》读后感

《蓝海战略》读后感颠覆传统的战略思维的蓝海战略即在当前尚不存在的所有行业(未知的市场空间)开辟出新的市场空间。绕过竞争创造新的市场便成为其核心。在跨度达100多年,涉及3......

《蓝海战略》读后感

蓝海战略读后感题纲-----------一.蓝海战略一书的内容的理解二.蓝海战略在中国企业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把握蓝海战略的核心)三 蓝海战略在中国家电制造业的实施建议(结合冰箱制......

《蓝海战略》读后感

《蓝海战略》读后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蓝海,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要进军蓝海,“蓝海”已成为2006年最脍炙人口的词汇,我作为徐州广播电视台的一员,认真拜读了《蓝海战略》一书,结......

《浙江实施蓝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思考.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浙江实施蓝海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几点思考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 海战 浙江 几点思考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 海战 浙江 几点思考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