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路径思考_国有企业加强权力监督
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路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有企业加强权力监督”。
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路径思考
【摘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从根本上遏制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尤其是我国现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就显得极为必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不断努力探索,为国有企业在新形势下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国企;权力;制约;监督;思考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经济安全,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在国有企业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对于全面推进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保障企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本人兼职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十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路径,谈几点个人粗浅的认识与思考。
一、正确认识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必要性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窑洞对”中说过“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是如此,国有企业因资金往来密集、外界关注度高、内部管理行为复杂等特点,已然成为腐败案件的多发带,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更是十分重要。
(一)监督是促进党员干部落实责任的重要保障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义务多则权力多,义务少则权力少。但人的本能往往是执行权力时积极主动,而履行义务时却消极怠慢。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制约机制来约束权力运行,使之公开、透明、规范,只有充分发挥监督的整体制约和预防功效,才能使利用职权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无处藏身,确保党员领导干部责任义务得到落实。
(二)监督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措施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和保障。国有企业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责任。决策失误、管理失职、监督失位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原因。只有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有效规范事权、财权、人权和物权,才能减少决策管理的失误、降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资产损失。
(三)监督是增进群众信任的有效途径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义是靠监督增进信任。信任是目的,监督是手段,有了监督的信任才最靠得住,才能在职工群众中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更大的支持。监督至少能从三个方面增进信任:一是权利得以约束,二是真相得以披露,三是力量得以凝聚。
二、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途径思考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既要突出监督机制的独立性,又要强化监督资源间的协同性;既要深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中去,增强主动性,又要让群众积极反应问题,提高参与性;既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把已有成熟有效的做法固化为制度,又要不断探索创新,把有利于强化监督效果的想法思路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升华。
(一)建立权力制衡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一是突出监督机构的独立性。要发挥监督的保障职能,就要从根本上解决监督者的后顾之忧,使监督实体游离于企业利益之外。探索实行监督机构垂直管理,变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从体制上解决同级监督难的问题。
二是强化监事会监督职能。正确认识监事会的职责、地位和作用,脱开同董事会事实上的隶属关系,把监事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规范监事会工作程序,建立完善监事会信息收集制度、报告制度,向事前、事中延伸监督职能,切实对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决策、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制约,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是拓宽监督信息渠道。只有让监督主体参与到公司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中,融入至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而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加强监督,才能防止违法用权行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监督检查科学规范
一是建立约束制度。要制定合理限权、规范用权的具体措施,找准权力运行风险点,做好权力运行分解工作。要坚持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易于操作的管理制度体系,做到权力配置科学化、经营管理制度化、权力运行程序化。
二是建立检查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相配套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工作的主体地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案,细化检查内容,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从而形成科学、有效、严密、协调的监督制约制度体系。
三是建立惩处制度。对于疏于管理、驭下不严、失察失纠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从而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成为普遍意识,用实际行动维护监督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三)整合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率
一是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全面整合纪检、监察、审计、财务、监事会和风险管理等监督主体,形成联合监督机制,强化各监督机构的协同配合,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动态监督。
二是深化党内监督制约机制,不断提高党内监督的效能。要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防止痛点不敢揭、疑点不敢查的形式主义,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要做好党内巡视工作,重点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八项规定、政治纪律、选人用人等进行巡察,不断强化党内监督、严肃党内纪律;要实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制,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任用公示等程序的执行情况加强监督,防止用人不公、荐人失察。
综上所述,教育是基础,就要深化教育,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使党员干部不想腐败;制度是保证,就要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监督是关键,就要强化监督,及时制止和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使党员干部不敢腐败。总之,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和阳光下运行,使企业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管理高效的良好环境,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党的十八大报告
2.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
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我国今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全会公报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
加强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对策初探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
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中共凤台县委党校刘传标引言2013年1月,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