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情_商洛市情简介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商洛市情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商洛市情简介”。

商洛市情;(下述知识要点仅供参考,希望全面复习);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商洛历史悠久;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近年来,商洛市依托区位、资源、交通三大优势,瞄准;历史文化商洛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2011年10

商洛市情

(下述知识要点仅供参考,希望全面复习)商洛,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与鄂豫两省交界。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西峡、淅川县市接壤;南与湖北省的郧县、郧西相邻;西南与安康、宁陕、旬阳,西北与长安、蓝田毗邻;北与潼关、华阴、华县相连。全区总面积1929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6%。辖商州、洛南、丹凤、山阳、商南、镇安、柞水7县(区)。山阳县面积最大。

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有秦岭、蟒岭、流岭、鹘岭、新开岭和郧岭六大山脉,绵延起伏。岭谷相间排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伸展,呈掌状分布。海拔最高点位于柞水县北秦岭主脊牛背梁(2802.1 米),最低点位于商南县梳洗楼附近的丹江谷地(2154米)。主要河流有丹江、洛河、金钱河、乾佑河、旬河五大河流,纵横交错,支流密布。横垮长江、黄河两个流域。北部气候属暖温带,南部气候属亚热带。其风土人情,既兼北国之旷野,又融南国之灵秀。

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已发现的矿产资源60余种,有大中型矿床39个,矿产资源的丰裕程度处在我国280多个地级市的第一个台阶,储量潜在价值3400亿元,是我国一个金属和非金属的宝库。目前,商洛市已成为全国第一大优质钒生产基地,柞水大西沟铁矿是我国未开发的第二大铁矿床,洛南钼矿探明储量和开发规模居我国第三,镇安金矿为全国第四大黄金基地,被誉为光伏产业和信息产业“粮食”的硅石(石英石)自然纯度高达99%,世界稀缺的战略资源萤石有千万吨级储量,钾长石储量为亚洲最大,石灰石、白云石等矿产品质优良、储量巨大。全市现有林地1539万亩。境内遍生野生纤维、淀粉、油料等农林特产260多种。商洛素有“秦岭药库”之美称,现有中药材品种1192种,其中大宗道地中药材265种。

商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一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活动。《史记· 殷本纪》载,契(xiè)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国名也。《括地志》云:商州东八十里商洛县,古之商国。《水经注》曰:丹水自上洛经商县南,契始封此。契即帝喾之子。随着朝代的更替,地方建置先后为郡、州、路、道、区、分区、专区、地区,称谓不一,隶属各异。晋泰始二年(257)设立上洛郡。北周宣政元年(578)改洛州为商州。宋时撤销上洛郡再设商州,属永兴军路,后又改属河南路。元时属奉元路。明时属陕西省西安府。清时,商州升为直隶州,仍属西安府。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撤销商州,原属县分别划归关中道、汉中道。后废道制,由省直接领县。嗣后,设立陕西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领属商县、洛南、山阳、镇安、商南、柞水六县和民国末年设立的龙驹寨设治局(三等县)。2001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94号):撤销商洛地区和县级商州市,设立地级商洛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商州区。

近年来,商洛市依托区位、资源、交通三大优势,瞄准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和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两大目标,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开发、大强度宣传,先后投资十多亿元,打造了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四大国家森林公园及丹江漂流、柞水溶洞等一批知名旅游产品,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以生态旅游为主,文化、休闲、养生、度假以及农家乐等专项旅游为辅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初具规模。形成了丹江文化旅游线、商州—山阳绿色体验旅游线、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线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和多条自驾游线路。

历史文化 商洛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汉剧)、豫剧,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五十年代“夫妻观灯”、六十年代“一文钱”、七十年代“屠夫状元”、八十年代“六斤县长”、“凤凰飞入光棍堂”、九十年代的“山魂”等剧目,均获得省以上创作一等奖,有的赴京汇演,有的搬上银幕。1985年被省文化厅誉为“戏剧之乡”。商洛花鼓现代戏《月亮光光》 曾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斩获了包括“优秀剧目奖”在内的5项综合奖、14个单项奖。以演出139场创下了第八届中国戏剧节参赛剧目演出场次之最。商洛花鼓《揽月》06、07年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眉户剧《女儿沟》07年获全国人口文化二等奖。08年大型花鼓剧《聂焘》及《女儿沟》参加陕西省第五届艺术节,分别获优秀剧目奖和多项单项奖。商洛花鼓《夫妻观灯》、《对歌》、洛南静书《四大经》、柞水渔鼓《十探妹》等四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节目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展演。

2011年10月24日,商洛花鼓戏《月亮河》作为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参演剧目在西安易俗剧院首演座无虚席.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作曲奖,男女主人公获优秀表演奖等多个单项奖

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

商洛锺灵毓秀,人杰地灵。近代商洛革命斗争史上,无数商洛优秀儿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商洛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有3000多名献出了宝贵生命。有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陕西省委执委、陕南领导小组组长陈征,抗日战争时期领导商洛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共商洛工委书记王柏栋、彭一民,中共陕西省委特派员赵希愚,解放战争时期领导商洛人民开展革命游击战争,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陕南游击队指挥、陕南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巩德芳等。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为商洛赢得了荣誉。近代,商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为全国革命老区之一。在1927年大革命时期即建立商县、龙驹寨两个中共特别支部。1928年渭华暴动,西北工农革命军总司令唐澍率军入洛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7月,中共陕西省委派省委执委、陕南领导小组组长陈征回山阳开辟地下革命斗争。先后有五支红军(1932年10月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红四方面军,1932年11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红三军,1933年汪锋、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1934年12月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1936年12月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红十五军团和陈先瑞率领的红七十四师)转战商洛各县,建立苏维埃政府,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播下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中共陕西省委派地方科长王柏栋回商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陕南革命游击队指挥部成立,指挥巩德芳、政委王力领导游击队打富济贫,打击国民党反动派;7月,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副司令员王震、中央委员郑位

三、候补委员、组织部长陈少敏,中原突围进军商洛和陕南革命游击队合编,创建了以商洛为中心的豫鄂陕革命根据地。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二旅、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及陕南独立团进军商洛,开辟豫陕鄂边区根据地。9月又协同在商洛坚持游击斗争的王力领导的游击武装胜利会师。此后经过两年零三个月的战斗中,先后解放了全境,建立了7个县级人民政权。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1994年6月,国家主席李先念题词:“豫鄂陕革命根据地的烈士永垂不朽!”1994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词:“发扬革命传统,建设革命老区”。1995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老区精神,振兴商洛经济”。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

2009年6月25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的有关内容。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

区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等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三辐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铁路为轴线,向北辐射带动陕北延安、榆林等地区发展;以福银高速公路、宝鸡至平凉、天水至平凉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银川铁路为轴线,向西北辐射带动陇东平凉、庆阳等地区发展;以沪陕、西康、西汉等高速公路和宝成、西康、宁西铁路为依托,向南辐射带动陕南汉中、安康和甘肃陇南等地区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定位:“一个高地和四个基地”

——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产学研一体化,统筹军民科技互动发展,促进科教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新路径。

——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重点,打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

——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以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依托,发展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建设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展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和亮点

亮点之一:2009年7月24日,中共商洛市委二届六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循环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亮点之二:商洛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探索的“一册两聚四会”制度,得到中省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一册”,就是要求村(社区)干部每日填写《工作记实手册》,全程记录工作、学习情况,并以此作为干部个人考核依据。“两聚”,就是每月分别确定一天作为党员活动和村民固定议事时间,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场

所“主阵地”的作用。“四会”,就是由村党支部会议研究提议重大事项,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再由“两委会”商议,对村党支部会议提出的议案进行讨论、修改、表决,使村党支部的意图转入村民自治程序;然后由党员大会审议,把“两委会”的商议意见交党员大会进行审议讨论并表决通过;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把审议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并表决通过,使决策最终生效。这一制度目前已在商洛全面推广。亮点之三:商洛一区三县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商洛在陕南率先实现突破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2009年6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柞水县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范围,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商洛老区人民的关怀,也使商洛在西部大开发进入战略转型阶段崭新地位的确立。商洛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南板块经济增长极”,按照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要求,在商洛要倾力打造我省和全国有影响力的四大基地:一是以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10大产业链45个重大项目为支撑,建设“全国知名、西部一流”的现代材料循环工业基地。二是依托天津天士力、陕西香菊、陕西盘龙等制药集团,引领丹参、黄芩、桔梗、连翘、五味子“五大商药”开发,把商洛建成西北地区最理想的药源基地和现代中药基地。三是以商洛核桃、板栗等绿色农产品开发为龙头,打造全国知名品牌,把商洛建成具有规模优势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是以商州仙娥湖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商南金丝峡、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山阳天竺山四大国家级森林公园开发建设为龙头,把商洛打造成秦岭生态旅游的最佳目的地和西安的第二生活区。这些目标实现后,商洛将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具活力之一的新的经济增长板块。

亮点之四: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09年4月7日,商洛市人民政府在西安曲江宾馆举行了设立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新闻发布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省政府正式将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列为省级工业经济园区,享受省级经济园区的优惠政策。这标志着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的总体规划正式启动实施,标志着商洛突破发展的期望即将变成现实。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设“一区三园”。“一区”即商(州)丹(凤)循环工业经济园区。“三园”是在“一区”管理模式下规划三个工业园,分别是刘湾生态工业园、沙河子现代材料工业园、留仙坪化工建材工业园。

亮点之五:商洛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暨商洛首届核桃节,充分展示了“秦岭生态名城,中国核桃之乡”的魅力。2009年10月9日—11日,由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陕西省林业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商洛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绿色时报社、全国核桃产业发展协作组、商洛市七县区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二届中国核桃大会暨首届商洛核桃节,在秦岭生态名城商洛市成功举办。

亮点之六:重大项目建设撑起商洛突破发展脊梁;亮点之七:商洛市中心城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亮点之八:陕西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落户商洛;亮点之九:商洛成为全省高速公路最密集区;亮点之十二:我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亮点之十三:我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大关;亮点之十四:成功举办“秦岭最美是商洛”首届中国秦;亮点之十五:2012年2月21日,省委、亮点之六:重大项目建设撑起商洛突破发展脊梁。2009年5月13日,商洛总投资近百亿元的10个重大项目集中宣布开工,拉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序幕。

亮点之七:商洛市中心城市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稳步推进。2009年12月9日到11日,省建设厅组织专家组对商洛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进行了实地考核验收,认为商洛市中心城市已经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标准,标志着商洛市已经迈进了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

亮点之八:陕西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落户商洛。2009年9月下旬,由马来西亚天成控股集团全资子公司香港长达控股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西部天成投资有限公司落户商洛。这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首家外商独资投资性公司,注册资金达9900万美元。

亮点之九:商洛成为全省高速公路最密集区。2009年10月16日,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州至银川线商州至漫川关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这标志着福银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全线贯通,实现了陕西连接东南沿海的黄金大通道全线畅通无阻。2007年1月20日,国家高速包茂线西安至柞水段建成通车,西柞高速成为商洛第一条高速公路,柞水也成为商洛通上高速公路的第一县。2008年10月26日,国家高速沪陕线西安至陕豫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商洛中心城市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商洛通高速公路的县区由一个增加到四个。2008年11月28日,国家高速包茂线柞水至安康小河段建成通车,镇安县通上高速,商洛通高速的县区增加到五个。2009年福银线商州至漫川关建成通车,山阳县通上高速,商洛七个县区有六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沪陕、包茂、福银三条穿越商洛的国家级高速公路在商洛境内的通车总里程达到355公里。随着榆(林)商(洛)高速商洛段和西(安)商(洛)二线两条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洛南县也将通上高速公路。届时,商洛将成为陕西高速公路网最为密集的城市和全省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市。亮点之十:商洛公共社会事业创出多项全省第一: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居全省第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居全省第一,高考上二本线以上比率居全省第一。亮点之十一:“比亚迪杯”全国竞走大奖赛在商洛举行 在2010年7月10—11日,“比亚迪杯”全国竞走大奖赛在商洛举行,10日上午结束的女子成年20公里比赛中,我市丹凤县姑娘杨明霞以1小时34分47秒绝对优势夺得金牌

亮点之十二:我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考核验收。2010年11月2--5日,省卫生城市考核验收团的领导、专家抵达我市,开始对我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为期3天的检查验收。考核验收团认为我市已基本达到省级卫生城市的标准。在经过3个月的公示期后,省爱卫会将上报省政府审议命名商洛市为“省级卫生城市”。

亮点之十三:我市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0亿大关。2009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1.24万元,增长29.2%,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让人顿生“计划赶不上变化”、“发展引领着规划”的慨叹。

亮点之十四:成功举办“秦岭最美是商洛”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 2010年4月28日,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和商洛市政府承办,省林业厅、文化厅、国土资源厅,商洛市各县区政府以及西安市商洛商会协办的的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隆重开幕。

亮点之十五:2012年2月21日,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被评为201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等次的37个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受表彰的优秀市(区)是: 西安市 宝鸡市 咸阳市 商洛市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010年12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西安举行全会指出,“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外向度低三大难题,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农业四大产业体系,着力实施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深化改革开放五大任务,全面推进富民强省十大工程,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的西部强省,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奋进的新陕西,为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商洛市第二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1月10日至11日在商州举行。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奋力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商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实施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全力打造“三区四基地” "(即,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立足关天经济区、建设生态发展示范区,面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依托资源优势,建设现代材料工业基地、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是商洛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5年,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285.9亿元, 比上年增长14.9%。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1.24亿元,增长29.2%。2010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4.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8.66万人。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11元,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3605元,增长20.1%。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195元,增长18.0%。“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是“十五”末的2.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08.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4.1倍和4.9倍;工业增加值达46.5亿元,是“十五”末的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2.1倍和2.4倍。

《商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施。这里解读其中的几个关键词。

三大战略四大带动 三大战略是“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四大带动是“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

“生态立市”主要是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绿化美化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搞好自然灾害重点薄弱环节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中心城市、县域和重点镇污水垃圾处理厂(场)建设,努力把商洛建成关天经济区生态发展示范区。“产业兴市”主要是做大做强现代材料、生态旅游、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四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劳务输出、特色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着力打造全国现代材料工业、秦岭最佳生态旅游、西部现代中药、优质绿色食品四大基地。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提升“秦岭最美是商洛”品牌,加快西安第二生活区建设。

“工业强市”主要是全力推进商丹园区十大产业链61个重大项目和县域工业集中区的重大项目建设,基本形成太阳能光伏、高储能钒电池、氟材料、钼材料、锌冶炼等产业链,把商丹园区和县域工业集中区打造成商洛工业经济的核心区和县域经济的新亮点,全市规模企业发展到220户左右,园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0%以上,工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60%以上。

“开放带动”是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型区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逐步提升经济外向度;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大招商、招大商,到2015年,国内外500强企业集团在商洛户达到20家以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城镇带动”是要修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促进商洛中心城市、六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卫生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推动洛南、柞水、商南、山阳、镇安等五县城县域经济中心建设,实施省、市级重点镇建设。

“项目带动”是围绕13个领域,策化500个重大项目,“十二五”总投资2000多亿元,形成对“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同时,就落实项目前期费用,拓宽融资渠道,严格项目建设管理,完善项目建设机制等方面提出要求。

“科技带动”是要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面实施“51158”科技带动工程,重点抓好十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重点实施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领军人才,逐步形成一支有一定影响和比较优势的人才队伍。

三个上水平四个翻一番 “三个上水平”即循环经济发展、民生和公共服务保障、区域创新和开放上水平;“四个翻一番”即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双跨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达到 650亿元,人均26100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到25亿元。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双提速。投资结构进一步化,消费需求尤其是居民消费增长加快,对外贸易不断增强,形成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00亿元。以现代材料、绿色产业和太阳能光伏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以生态旅游、劳务输出和现代物流为重点服务业加速发展,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0:50:40,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26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城乡一体化稳定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8%。和谐社会和生态建设双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同步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明显加强。突发事件应急 管理、公共安全防控能力大幅提升,社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5.8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49万人以内。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7%左右,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 提高,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达到66%左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突破。国有企业以及投资、财税、金融、户籍、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五 年累计招商引资900亿元。

三区四基地 “三区”是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国生态发展示范区、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四基地”是建设现代材料工业基地、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现代中药产业基地、优质绿色食品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十二五”期间,商洛将重点围绕循环型企业、循环型园区、循环型社会三大领域,加快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企业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融合、资源循环式利用、区域循环式开发的循环经济体系,在全市建设1个国家级、10个省级、50个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成1个国家级、3个省级、5个市级循环经济园区,加快实施20个循环经济标志性工程,打造10大循环经济发展产业链,努力把 商洛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全国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建设关天经济区生态发展示范区。按照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商洛市将积极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防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秦岭山地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水质保障区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程,加快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把商洛创建成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并在全市建成3个生态县、20个生态乡镇和210个生态示范村,使商洛成为关天经济区中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围绕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加快西安第二生活区建设。商洛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向西安、融入西安、服务西安,通过引进大企业和集团投资,重点打造商州仙娥湖、洛南华山南区、五洲植物观赏园等西安休闲度假新地标,新建一批星级酒店,并依托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500万平方米的商住用房,真正使商洛与西安融为一体。全力实施《商洛市现代材料工业基地建设规划》,把商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西部一流”,与关中制造业优势互补的全国现代材料工业基地;以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四大国家森林公园、十大精品旅游景区深度开发为中心,努力把商洛建成秦岭国家中央森林公园核心区,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00亿元;投资建设一批优质药源基地及产业化开发项目,使商洛道地中药材发展到200万亩,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成为西部现代中药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特色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和国家、省、市龙头企业,把商洛打造成优质绿色食品基地,绿色食品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

幸福商洛 中国共产党商洛市第三次代表大会2011年12月28---30日在商州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建设绿色现代、开放和谐、文明宜居的幸福商洛而努力奋斗!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实施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科技带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全力打造“三区四基地”,奋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四项指标分别翻一番。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党的建设明显加强。

商洛随笔

商洛随笔深秋,我去了商洛。脑海中,商洛应该很远,山大沟深,土地贫瘠。想去商洛,应该坐几天几夜的火车,翻山越岭,穿洞过桥。商洛的城市应该是宽宽窄窄的巷子,市民背着竹筐,房屋上长满青......

商洛随笔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商洛随笔,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商洛印象

一最早知道商洛这个地方是在我小时候。那时,我爱看电视,经常在陕西台的天气预报上听到商洛这个地名,知道它是陕西的一个地市。但是商洛总是最后一个出现,我就问父亲,他说商洛地处......

汩罗市情

龙舟故里 洞庭新邑汨罗市地处洞庭湖畔,因名江汨罗江而得名,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汨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春秋时为罗子国都城,秦置县,南北朝设州,唐并入湘阴,1966年分家......

德阳市情

德阳市情德阳年建市。今辖、、、、、,幅员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居全省第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民人均纯收......

《商洛市情.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商洛市情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商洛市情简介 商洛 市情 商洛市情简介 商洛 市情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