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语文试题_江苏省盐城中学官网
江苏省盐城中学届高三全仿真模拟检测(最后一卷)语文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江苏省盐城中学官网”。
绝密★启用前
高三年级全仿真模拟检测
语文Ⅰ试题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与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一项是(▲)(3分)
A.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着力以新视角、微表达、心驰神往的故事手法揭秘中华文物之美,真正让国宝“活”起来,火起来。
B.一灯大师知道,此时慈恩心中恶念越积越重,终有一日堤防溃决,一发而不可收拾,只有盼他善念滋长,恶念渐消,方能入于证道之境。
C.共享汽车、共享房子……各个行业都被共享经济 “入侵”,但我们身边不乏有很多人在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是什么原因让你走入“别人吃肉,我们喝汤”的窘境?
D.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解释每张年画的美好寓意,年画不再是尘封在历史里的老古董,而是以一种新潮的姿态重新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带命语境的一项是(▲)(3分)A.我们要倡导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坦诚相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总结经验教训,交流思想认识,达到帮助同志、增进团结、做好工作的目的。
B.对于正在转型过程当中的中国来说,经济步入新常态,改革进入关键点,“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味着改革者的勇气、担当和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C.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入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虽无痕,页
1第 却有着惊人的力量;润物虽无声,但能于无声处听惊雷。
D.教育部指出,个别地方的教育依然“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仍然存在德质教育资源不足,校际差距较大问题,少数地方存在继续增大的趋势。
3.下列各句的描述,与括号内场所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铁笔能书千家号,刀工可琢万户名。(碑帖店)B.叙声露绕千章锦,春晓云流五各笺。(文具店)C.虽为毫末个技艺,却是顶上大功夫。(理发店)D.瑞牙雀舌含新意,芳蕊龙团寄逸情。(茶叶店)
4.根据诗中描写的季节,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甲、春季 乙、夏季 丙、秋季
①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②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③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④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⑤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⑥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A.甲:②③ 乙:①⑤ 丙:④⑥ B.甲:②④ 乙:①⑥ 丙:③⑤ C.甲:④⑥ 乙:②③ D.甲:④⑤ 乙:②⑥ 丙:①⑤ 丙:①③
5.下列诗句中,与漫画情境晕的一项(▲)(3分)A.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 B.社雨晴时燕子飞,园林何许觅芳菲 C.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D.禽鸟也知勤作室,衔泥带得落花归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戒讽刺 清•李渔
①武人之刀,文士之笔,皆杀人之其也。刀能杀人,人尽皆之;笔能杀人,人则未尽知也。则未有能知之而明言以戒世者。
②窃怪传奇一书,昔人以代木铎,因愚夫愚妇识字知书者少,劝使为善,诫使勿恶,其道无由,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页
2第 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后世刻薄之流,以此意倒行逆施,借此文报仇泄怨。心之所喜者,处以生旦之位,意之所怒者,变以净丑之形,且举千百年未闻之丑行,幻设而加于一人之身,使梨园习而传之,几为定案,虽有孝子慈孙,不能改也。
③噫,岂千古文章,止为杀人而设?一生诵读,徒备行凶造孽之需乎?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以之报恩则可,以之报怨则不可;以之劝善惩恶则可,以之欺善作恶则不 可。
凡作伟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而后鬼神效灵,予以生花之笔,撰为倒峡之词,使人人赞美,百世流芳。传非文字之传,一念之正气使传也。《五经》、《四书》、《左》、《国》、《史》、《汉》诸书,与大地山河同其不朽,试问当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轻薄之子厕于其间乎?
④予向梓传奇,尝埒誓词于首,其略云:加生旦以美名,原非市恩于有托;抹净丑以花面,亦属调笑于无心;凡以点缀词场,使不岑寂而已,是用沥血鸣神,剖心告世,倘有一毫所指,甘为三世之暗,即漏显诛,难逋阴罚。此种血忱,业已沁入梨枣,印政寰中久矣。而好事之家,犹有不尽相谅者,每观一剧,必问所指何人。吾于发端之始,即以讽刺戒人,窃恐词人不究立言初意。谁无恩怨?谁乏牢骚?悉以填词泄愤,是此一书者,非阐明词学之书,乃教人行险播恶之书也。上帝讨无礼,予其首诛乎?现身说法,盖为此耳。
(选自《闲情偶寄》,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务存忠厚之心 务:一定 B.厕于其间乎 厕:置于 C.予向梓传奇 D.难逋阴罚? 梓:付印
逋:拖欠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奇: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的短篇小说,如《李娃传》;也指明清两代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B.木铎以木为舌的太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也比喻宣扬教化的人。古代打仗时为激奋军心则使用以铜为舌的金铎。
C.生旦净丑:戏曲行当的名称。生.,指男子;旦,指女子;净,一般指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俗称花脸;丑,指演滑稽M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花脸。
D.四书五经:四书又称四子书,是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一般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的合称。
页
3第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人知所趋避,是药入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4分)^ 译文:(2)加生旦以美名,原非市恩于有托;抹净丑以花面,亦属调笑于无心。(4分)译文: 9.“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根据第②段,概括此种肺肠”的内涵不超过10个字。(4分)答:
二、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沧于金人之手。
10.上片抒发了哪几层感情?(5分)
答:
11.赏析过片“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的艺术特色;(6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3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 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2)__ _,发于声,而后喻。(孟于《生无忧患,死于安乐》)(3)但见悲鸟号古木,__ _(4)冰泉冷涩弦凝绝,__ _
。(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5)__ _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6)从今若许闲乘月,__ _
。(陆游《游山西村》)
(7)__ _,言之成理。(荀子《荀子•非十二子》)页
4第(8)白日不到处,__ _。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苔》)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残秋下的弦月 施蛰存
夕阳从屋脊上消隐下去,小小的庭院中归于寂静了。
妻是患着种种可憎的病,她淹滞在床上已经六七周了。除了每天上午,他必须到距离五里外的一个中学校里去教书以外,从下午回家后一直到睡觉的时候,他总是在卧室里写着文章陪伴她的。
对于她的妄想①,他觉得有严厉取缔的必要了。这种消极的思想,医生曾经说起过,对于她的病体是很有妨碍的。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这反而容易加重了她的病,烦恼着的丈夫,这时几乎把因果颠倒转来,而认为她是因这样妄想而生病的了。
他站起来,走近床前去。
“谁教你想到这些的呢?你不能静静地睡一会儿养养精神吗?少想一点,病就更容易早好一点,那个时候,我们坐了马车去玩公园,红叶还不会掉下来呢。”
她很注意地听着,眼睛里露出了特异的精采。但好像没有听到他说完,她又沉于自己的妄想中去了。
“我……我觉得……”
“怎么,你觉得?”
“我觉得……我要你坐在这床边上。”
“哦,我坐在那边陪伴你不好吗?”
“不,我不是害怕。我觉得你应该坐在这里的。”
“但是,哎,你难道忘记了我正在写文章吗?”
“哦,我没有忘记。……但是,我要你先在这里坐一会儿,你会不会告诉我,从前我们在公园里常常讲些什么话的?”
这简直没有意思!丈夫感觉到了愤忿。是的,确实是有点按捺不住的愤怒了。
“难道这种都值得去回想的吗?”
他忽然归了原位,重新抽理着他的计划。为了要描写一个录事的纳贿行为,所以先应当想停当他是在哪一件关于公益事情的案子上做这种不检行为的。哦,现在,就决定了那是为了倡设消防队的事情罢。某一个绅士,因为在经手这种公益事业的时候,侵占了一笔公款。是的,应该写成一件绅士侵占公款的案子。……但是,她怎样了,好久不响了。一想到病人,他不禁又回转头去。
她凝看着天花板,还在沉思。微笑着,好像在她的眼睛里,神秘地看见一个乐园。但他的关注,她并页
5第 不是不觉得的。她立刻就略微侧转头来,眼光触了他。
“我看见了采采了②。”
他突然感到一阵恐怖。他走到床边,凝看着她,好像她脸上浮现着邪气似的。
“怎么,你说什么?”
“我说吗?……我好像看见了采采。”
“胡说!这是胡说!你一定是想起了她!”
“但是我们几时给她埋葬呢?”
“等你病好了!”
他是恐怖,憎厌,又烦恼,所以语气不免粗暴了。
“哦。”她漫应着,又沉思似的凝看着天花板,独白似的说:“我们要葬得她很美丽呢。坟上一定要一个小天使的,那种外国孩子坟上的小天使石像要多少钱一个呢?”
“不要想到这些!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再间!现在你应该睡着了。你不应该打搅我呀。我今夜非把文章写出来不可的!纵使你不替自己的病体着想,难道也不给我想一想么?”
虽然他费了许多力说了这些话,但她完全没有听见。她只管自己继续着述说她的妄想:“哦,等我病好了我会得自己去办的。我要给她做一个美丽的坟,用白石砌起来的。四周还要种许多花。……我应该种些什么花呢?哦,蔷薇,月季,海棠,还有紫罗兰,那是外国花了。晚上,让月光照在她的坟上,那又多少美丽呢?哎,说起,今天是几时了?……九月二十一,是的,月光该还有着哪。你为什么要紧开了电灯呢?喂,你把它熄了罢,并且把窗帘开了,我要看一会儿月光呢!”
他是除了愤怒之外没有别的感情了。决然地回复到他的座位上,大声地叱着:“你给我睡!不许想起那些!我要写文章呢。今夜如果再写不出来,下星期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这个你不觉得可怕么?”
“但是,请你熄一刻儿灯也成。我只要看一看月光,——这快要残尽的下弦月,只要一刻儿工夫,我一定会睡着的,我请求你,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丈夫静悄悄地站起来,熄了灯火,掀开了窗帘,甚至开了窗,沉下在一只大软椅中。
残秋的下弦月,流进了这幽寂的小室。
不知过了多少时光,丈夫觉得冷了。他起来关了窗,下了窗帘,明了灯。
他走近床边去。她已经睡熟了。两颊显着绯红的颜色,微笑着,好像还在承受月光,又好像还在妄想着在花岗石上穿鞋子,坐了马车玩公园,和采采的美丽的坟。
他叹息着,替她盖好了棉被。
(有删改)
注:①她的妄想:之前,她看出他好像不愿意为她斟茶,便想起从前他什么都替她做,甚至肯给她穿鞋子。页
6第 她希望他从《肺病须知》为她查找病象;但他以写作为由让她自己查找,她便问他何时能再一起坐马车去公园玩。②采采:他们新死了的爱女。
13.试简析她“妄想”的内容及折射的心理。(6分)答:
14.小说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15.“他叹息着,替她盖好了棉被”,请概括他叹息的原因。(4分)16.小说以“残秋下的弦月”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在聪明与糊涂之间
牟钟鉴
①板桥书写过一横额:“难得糊涂”,颇受人喜爱,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以其新颖独特也。平常生活中,人们都想做聪明人,都愿别人夸自己聪明;都不想做糊涂人,都不愿别人说自己糊涂。可是板桥别出心裁,偏偏称赞糊涂,而且这种糊涂一般人还不易达到,在中国文人里,题写“难得糊涂”者只此一家,这就引起社会关注,纷纷加以解说并列为座右铭。
②在喜欢“难得糊涂”的人中,有些人把它看作是宣扬圆滑自私、不分是非、明哲保身的处世格言,果若如此,那就是孔孟尖锐批判的“乡原”,完全曲解了板桥的本心。板桥在此横额下有几句解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再联系板桥为人行事,“难得糊涂”的真义是劝人在处理利益关系上多一点忠厚利他之心,少一点个人盘算之机,不斤斤计较,忍让吃亏,多做善事,使自己心安理得,并不求回报,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大智若愚,它是经由大聪明的反思而得来的。板桥的“糊涂”乃是“中庸”的兼顾,不是“乡原”的世故。“中庸”和“乡原”表面上有些相似,都不走极端,而骨子里完全相反。“中庸”以利他济世为准则,“乡原”则为私媚世而乱德。
③板桥认为,要关爱、包容他人,必须“糊涂”一点,就是要自觉吃亏。什么是“吃亏”?俗人认为是个人利益受损,板桥认为是人我俱安。他写过“吃亏是福”的横额,并注曰:“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这里有着儒家“爱人者人恒爱之”的情怀,又有道家“满招损,谦受益”的智慧。
④如果读者要真正了解板桥心中的“难得糊涂”,不妨看一下他于雍正十年寄舍弟墨的一封家书,内中说:“愚兄为秀才时,捡家中旧书簏,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页
7第 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呼!如此存心,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若事事预留把炳,使入其网罗,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板桥思想里有着“天道福善祸淫”“天道循环倚伏”的观念,虽未必都符合科学理念,然而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把聪明用在损人利己上的人,到头来往往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工于谋画害人的人,难免以害己告终,所以《红楼梦》里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历史昭示给我们的真理。
⑤板桥的“难得糊涂”,从思想根源上说是受益于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和老子的“愚人之心”,孔老都坚信与人为善则人亦善己。老子所谓“愚”乃真朴之义。人类在进化的同时,人性亦有退化,如同一个人在智力成长的同时往往丧失儿童的赤子之心。老子提倡返朴归真,却被自认为聪明的世俗之人目为蠢笨。《道德经》说:“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二十章)一般人总是自作聪明,精于计算,分毫必较,却昧于大道,这是小聪明大糊涂。得道之人,虽昧于个人利益,却明于“知和曰常”(十六章)、“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八十一章),这是大聪明小糊涂,可以说是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故板桥说“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庄子.德充符》有言:“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所以道通为一。这是一个“大我”的境界,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彼此不能分离,社会是一个共同体,如墨子所说“兼相爱则交相利”,反之兼相恶则交相害,板桥是有这种智慧的。
⑥当然,社会人群具有复杂性,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做圣贤;人们都有个人、家庭正当利益的考量,但底线是不能损害他人。《聊斋》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意思是做好事动机要纯,否则不宜赞扬,如同板桥以仁心积阴德,不求受惠者回报,甚至不使其知晓施恵者为谁,这个标准也许太高了。人人都想做聪明人而不糊涂,但对聪明与糊涂的理解颇难取得共识。不过聪明人只要不聪明到害了自己,糊涂人只要不糊涂到触犯法律,也就罢了。正如板桥在家书中所说“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精神生活中会充满光明,心中安详而自在,丑恶和烦恼便会离他而去。
(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减)
17.请简要归纳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答:
18.请分析第④段中所引《红楼梦》中相关语句的作用。(6分〉 答: 19.作者对“聪明人”、“糊涂人”和“难得糊涂人”分别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6分)答:
页
8第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少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家,不等于房子。家是成长的沃土、亲情的温床、心灵的港湾。房子可以购买,而家需要经营,购买不到。生活中,却有人为了房子毁掉了家。
高三年级全仿真模拟检测 语文II(附加题)
(满分40分,时间30分钟)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20题,共13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与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 温太真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恶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 皇太子作人何似?“ 温曰:” 小人无以测君子。“ 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 太子何以称佳?“ 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节选自《世说新语》))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
22.《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限填人名)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 ”(限填古代小说类型)代表作。(2分)
23.温太真是怎样的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页
9第 答: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既是 “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簌迷离的诗意烘托。
B.《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用自己的钱财成全了两桩婚事,一是还清叔父省钱的债务,成全了堂弟的婚事;二是给拿侬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的婚事。
C.《老人与海》中,小男孩认为桑地亚哥没有被打败,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 “本领”,象征着人德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D.《明天》中,宝儿生病不看医生,却求“神签”、许“愿心”、吃“单方”,反映了何小仙愚昧迷信,缺少科学知识。
E.《茶馆》写了两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反映“老北京”生活情状和人文心理,笼罩着独特的京味氛围,上茶馆、玩鸟、相面、说媒等在当时是常见的场景。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二百五回贾府被查抄,最后被治罪的是哪两人?他们被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答:(2)《三国演义》,中,郭嘉死前还给曹操留了封书信,曹操看了遗信后“点头嗟叹”。曹操为什么“点头” ?又为什么“嗟叹” ?(4分)答: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当今许多诗人不见得写出多少有说服力的作品,但却举止乖张,把恶俗当个性,把无聊当有趣,自认为有“诗人”的风范,其实这恰恰暴露露的是内心的浅薄与庸俗,正如西川所说“太像诗人的诗人不是好诗人”。诗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写出好的诗歌作品,是诗意地去生活、去写作。在当前这样一个物质化、消费化、浮躁的时代,诗人尤其应该自律、自重。尊重自己、敬畏诗歌,把诗歌作至高,神圣的追求,这样的诗人才是值得尊重的,才可能获得今众的尊重与好评。
如今诗坛,网络释放了诗歌的生产力,但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诗歌的门槛,甚至已无限趋近于“零门槛”。门槛的降低有其好处,但同时也使得鱼龙混杂、良莠难分,导致了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等现象的出现。而另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便是诗歌标准的缺失与混乱,关于诗歌的“共识”已然失去,诗之为诗的一些基本要素也遭到解构、质疑,旧的秩序打乱了,但却并没有新的秩序建立起来。这实际上也失去了自我反思、提高的机会,使得许多的人固步自封,当今诗歌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的状态,页
10第 从事诗歌写作的人虽然为数甚多,但真正形成个人化的风格追求的,为数并不太多。
在这样一个消费至上、“娱乐至死”的语境中,社会文化的快餐化,娱乐化无可避免。诗歌本应作为一种纠偏的力量而存在,但在现实中,诗歌却在相当程度上也沾染了时代病,很多时候它不但没有作为异性质性的力量做出文化上的警醒,反而是被同化,成为了现实秩序、消费逻辑的一部分。许多写作者在精神、思想上无根、孱弱。
(选自王士强《新世纪诗歌的活力与危机》,有删改)26.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意。(4分)答:
27.依据材料,概括导致当代诗歌存在问题的外在因素。(6分)答:
28.要解决当代诗歌存在的问题,作为创作者主体的诗人应做些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文本作简要说明。分)答:
页 11第6(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中考政治5月模拟试题(总分:50分作业时间: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出该答案填入答题纸的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2......
汇龙中学高考最后一卷语 文 试卷Ⅰ试题 (16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
盱眙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碧桂园大酒店是我市一家具有旅游、购物、饮食、娱乐的大酒店。每天,五邑地区......
Exercises1.He tried without succe to __________(摒除,不想)her from his thoughts.2.The disease o__________ most frequently in rural areas.3.She has been p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2)因为睡不着,打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