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预防_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浅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预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浅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预防
万值华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触犯刑律的犯罪种类的总称。未成年人将是国之栋梁,社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当今社全,未成年人的违法与犯罪比例在逐年上升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和智能化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防范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得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现今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形式入手,分析出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因和外因。重点阐述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外因。呼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做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采取以预防为主,打击为辅的措施,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
引言
在我国,不满十八周岁的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犯罪是指十四周岁以上,十八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刑法犯罪和有关刑事法律规定的有关犯罪行为。根据多种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甚至全世界的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之希望,长此以往,国家的前途将不堪。记得在2001年的“四五”普法启动时,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在调查所列出的十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这项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迫切的任务。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概念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与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还规定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犯罪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2001年“四五”普法启动时,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已成为人们最关心的法律问题之一。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状分析
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当今时代,书籍、影视、网络等到各种传媒的迅猛发展,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积极与消极的机遇一同并存,就未成年人的犯罪方式也逐渐走向多样化,复杂化。与九十年代的未成年人犯罪相比较,新时期的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很快。2005年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有的比例为7.8%,2006年比例上升至13%,1 这使得未成年人的犯罪成了全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与九十年代相比,现今未成年人的犯罪有以下的特征:
(一)从案件的类型上来看
从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的类型上来看,主要是团伙犯罪,财产型和暴力型犯罪居多。其中以伤害、抢劫为主的侵犯人身类型的犯罪,多为团体作案,主要
对象为自己熟悉的同学、邻居,作案时临时起意的较多。抢劫、盗窃为主的侵犯财产型的犯罪,多为共同作案或团伙作案,且作案手段简单,犯罪预备期短。总体来讲,未成年人的犯罪预备期较短、更多为一时兴起,或者是哥们的义气。
(二)从案件的主体上来看
1.从年龄和性别上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从年龄上看,未成年人犯罪逐步走向低龄化,我国法律规定满十四周岁而未满十八周岁的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但近几年来,也有十一、二岁甚至更低年龄的少年儿童参与到伤害、盗窃等犯罪中,其中主要被教唆参与犯罪;在团体犯罪中多为从犯或者是胁迫犯;未成年人女性犯罪率也不断提高,且手法凶残,情节恶劣。
2.城乡差异。犯抢劫,盗窃罪的主要是辍学在社会上的无业少年。无业少年的违法犯罪比例远远高于在校的学生;农村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高于城区;在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高于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未成年人,特别是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也颇高;未成年人的犯罪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关,近几年以来的未成年人的犯罪主要是小学生和初中生。
3.从危害的结果来看。未成年人犯罪蔓延广、网络性较强,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恶性案件较多,其手段残忍,对社会的危害日趋严重。从犯罪的主体来说,十五六岁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不良的行为,只会让未成年人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发展,人生轨迹偏移,又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对社会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未成年人的犯罪,将演变成成年人的犯罪,从而挠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治安。
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这几年以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不断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现成的,它有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当今的社会的影响;家长的不当教育;学校的统一教育模式也是促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原因之一。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内因
从主观上讲,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能正确观察社会,判断是非、对自身或是社会不满。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经不起诱惑,容易受到各种不良风气和坏思想的影响。青少年犯罪多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并具有强烈的冲动性,若教育引导不当,极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外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俗话说:为人父母,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一语道破了父母爱护子女的方式。培养子女,不只是为他们提供生活中的物质需要,还得培养他们的精神品质。教育子女应向子女传授社会知识,灌输道德观念,教孩子从小就懂得如何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培养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孩子的行为。如今的社会每家只有一个小孩,很多做父母只会宠爱孩子,不讲原则的爱,使孩子视父母的辛劳和给他(她)的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不知他人的艰辛和辛劳,从而养成了他们贪婪、自私、任性、脾气暴躁的特性。而另一类父母对子女要求过严。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怀有较高的期望,把自己的理想全强加于孩子身上,却不知如何去引导。爱变得畸形,只重管束、过度施压,甚至常常棍棒相加,孩子内心压抑、苦闷,为逃避家长的施压,孩子学会说谎;为寻求心理上的慰藉,孩子会逃离家庭结交坏人。更甚有孩子不堪忍受而反过来杀害父母的惨案。家长不切实际的要求逼使孩子精神崩溃,从而做出残无人道的疯狂行为。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的精神空间处于窒息状态,即使没有棍棒施加在肉体上,但在精神上早已被“杀死”。溺爱放任和粗暴打骂在我国是常见的管教孩子的方式,可是这两种方式都是极端方式。这只会促使未成年人参与犯罪。
2.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教育的大方向是好的,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就这些问题非但没有完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任务,而且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的教育一是太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缺乏法律常识,道德知识方面的教育,缺乏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的教育,缺少根据青少年特点提高其心理素质的教育;二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对成绩差的学生缺乏管理,使学习差的学生得不到关注,以至他们悄悄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三是个别教师素质低下,教育时不顾忌青少年的心理,有意或是无意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脱离学校,走上犯罪道路;四是教师所起表率作用不够,一方面要求学生同违法犯罪做斗争,另一方面又不能及时处理善后事宜。
3.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的社会存在着许多不良的风气,官员的腐败,奸商的不当得利,小人得势。这些被未成年人看在眼里,与他们在学校,在家里接受的教育发生了抵触时,部分少年对社会产生怀疑和矛盾心理,失去了是非观念,甚至对正确的东西也持怀疑态度。社会上某些腐朽思想生活方式也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青少年中产生了不良影响。青少年身心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吸收能力强,而批判、辨别能力差,容易把坏的当成好的去仿效和追求。加上社会及家庭缺乏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为追求物质精神享受而不惜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促使青少年成熟较早,具有了成年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要求。在生活上、思想上就有了独立的愿望。希望自己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就业除经济意义之外,还反映出他们一种精神方面的需要。这个问题一旦得不到解决,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生活的困难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到自己正当权利没有得到正当保障,产生反抗心理。
4.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监督脱节。一人未成年人在学校可以是一个好学生,能把自己的事做好,但回到了家就会变成另一个人,骄横,懒惰,成了家里的小皇帝。有这样的反差是因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没有联合起来,父母与教师没有沟通。也许在学校里和家里,未成年人都有很好的表现,可一到社会上,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让未成年人走向歧路。就使得未成年人在不同的环境变成不同的人,也许在家还是个好孩了,到社会上和朋友一起就变得凶残了。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
(一)家庭的预防
家庭教育与影响是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家庭要担负起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责任。
1.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做父母的要给孩子做好榜样的作用,在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要注意他们的精神需要,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做父母的尽力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做一个正直的、品行合格的父母。当孩子犯错了,不要一味的打骂,可以进行实事教育,还得自己我检讨,孩子的这一行为是不是受到自己的影响。
2.有问题及时解决。(1)观察少年儿童的一言一行。一般情况下,少年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长如果细心观察就可以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2)多与孩子谈心。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许就会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人生悲剧。(3)别怕家丑外扬。家长应克服虚荣心理,将孩子的不良言行告诉教师和邻居们,在相互配合下,在孩子的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
(二)学校方面的预防
1.给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各级政府,各社会团体要从硬件上保证学校校舍充足。现今国家提供资金,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教师和各有关部门要确保各适龄儿童到校接受教育。学校教学设施尽量齐全的同时,更要注意把有设备的安全性,加强学校管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2.建立健全良好的师德风貌。教师和学生的父母无区别,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一个教师的言行有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建立一个积极的健康的教育团队。我国的教师制度改革正在进行中,学校教师不仅是有证的,合格的,要的是有敬业精神,能把教育当作事业来做。毕竟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在生产一些没有生命的玩具,这就要求学校的教师队伍是积极的向上的,有良好的风貌,为人师表,做人表率。(2)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教师要有责任心,作为一个教师可以遇到很多读同一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可能是重复的,可是一个学生一辈子就只有一次相同的年级,他受的教育机会只有一次。当接到一个学生就要把它当一份责任。(3)注意未成年人个体的发展,关注未成年人的个体动向。学校的教育不是大批量的复制,每个青少年都是独一无二的。学校的教育不仅要看重班级的成绩,更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发展,许多老师多会注意学生优秀的一面,鼓励学生去发展他们的特长。对于差生和没有特长的学生不太关注,更甚者对学生的缺点只是打击,不去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其改正。长此下去,这只能让青少年走向犯罪之路,3.教育与育人为主,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学校的教育不要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重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学校也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不能用学生的分数来看个人的好坏,应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注重素质的培养,完善教育的评价机制。
(三)社会方面的预防
1.为未成年人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1)规范社会次序,净化社会风气。在学校的教师可能都有其身的体会,许多的学生在学校里是遵规守纪,讲文明,有礼貌的。可一走出了校门就忘记了纪律的存在,学校里打饭他们会排
队,可到了商场就不自觉了,不在校园里乱丢垃圾,到了街上随便起来了,这一切都是由于社会的影响让其变质。成年人们的素质提高了,社全风气好了,未成年人就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形成一股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强大社会力量。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各社全团体,各机构,个人都应有责任加强青少年的成长监督。
(3)增强司法机关的打击力度。我国是一个法制国家,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各行各业,各种犯罪都有想关的法律,对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和严惩,法律的惩戒作用得到具体的体现。
(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互相勾通,预防未成年人走向歧路 未成年人的犯罪不是个人的问题,也不是每一个环节的的错误形成的,学校,家庭、社会在各负其后,应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做好对未成人的监督。特别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
1.王艳宾:《论未成年人的违法与犯罪》论文网,2007-10-2
2.李娜:《也谈青少年违法与预防》论文网2010-2-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条例
4.《新未成的、年人保护法今起实施》,北京晨报,2007-6-1。
5.高铬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新罗法院,《新形势下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原因及对策―基于新罗法院窝里斗案件的分析》,《闽西社科》2008年第6期
7.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附《预防违法犯罪“十戒”》一、法制概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的立法步伐以超常规的速度加快。其......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制度为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部署,将预防青......
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同学们:为了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国制定了许多有关保护青少年成长的法律法规,今天,我要和大家讲的就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今天......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总结今年,团县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班会目标1.明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危害,让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2、让每一个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做一个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