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中概股危机的化解之道_国外危机管理的举措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化解之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外危机管理的举措”。

2012年 12月下总第279期 dio: 10.3969/j.in.1004-8146.2012.12.经济与法

中国外资 0

122

年I月下总第2279

238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化解之道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余波

摘要: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国际投资者的热捧,但两年来在美上市的部分中国企业因涉嫌财务 造假等原因被停牌或退市,中概股陷入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本文希望做一些具体而冷静的观 察,梳理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背景,并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分别提出化解危机的几点建议。关键词: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成因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会计通史系列问题研究”(11&ZD145),国家社会 科学基金项目“金融危机后全球会计治理及其国际协调机制与我国对策研究”(10BJY020)

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遭遇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信任危 机。自2010年以来,部分中概股因诚信等问题受到境外资本市 场的质疑而被停牌或退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 年上半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仅有1家,退市的数量则有19 家。由此,关于中国公司“会计造假”、“欺诈美国”的传言 在美国舆论界的持续发酵下,正演化为对中国公司集体信誉的 质疑,并由美国证券市场延伸至加拿大和德国等证券市场。本 文希望做•些冷静的观察,试图梳理中概股信任危机的背景,并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分别提出化解危机对策建议。

进入2011年3月以来,形势严重恶化,有24家在美上市中国 概念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其审计对象存在财务问题,19家遭遇停牌或摘牌;-些做空机构乘机渲染、放大中国概念 公司的造假嫌疑,事件愈演愈烈。特别是2011年6月以后,对 中小型、反向收购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逐渐演变为对中国概念 公司的群体性信任危机。一些证券经纪机构纷纷调整对中国 概念股票的交易策略;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则通过风险警示等手 段,对反向收购上市企业采取更严格的要求,并发布公告对两 家中国概念公司启动调杳。更有报道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将把调査范围扩大至更多在美上市中国概念公司。2011年“支 付宝”股权转让的纷争以及2012年7月新东方VIE结构的质疑也 加剧了市场的担忧。在上述几种合力的作用下,中国概念股无 论财务是否造假,经营是否正常,均纷纷大跌。据美国三大交 易所最新统汁数据显示,在2011年7月9日到2012年7月10日为 期一年的统计周期内,多数中概股公司的股价出现明显下跌,部分公司的股价跌幅更是超过了50%。i美股编制的中概30(1C S30)在上述统计周期内累计跌幅为46.63%,而同期纳斯达克综 合指数上涨了6.90%。

►►

二、企业自我救赎:打铁还需自身硬

从长期看,中概股逆境求牛需要一个自省自卫和品质重建 的过程,中概股上市企业应不断培养企业诚信品质、倾力定位 盈利模式、完善公司治理、改善信息披露质量、主动反击做 空。具体而言,以下举措对化解中概股危机必不可少。

1、掌握海外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树立“敬畏 法律、敬畏规则”的法治理念和合规意识。相较中国而言,海 外资本市场对公司上市后的持续性监管更为严格,司法保护投 资者的力度也更强。境外资本市场“全民监管”的模式,决定 了类似欺诈事件爆发后可在短时间内被查实和处罚。这种证券 监管模式对保证海外资本市场的公帄和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国赴美上市企业必须塑造对法律和秩序的敬艮,企 仲董事、高级符理人员要充分了解、熟悉和掌握英美法系的法 律精神与判例制度,避免因为法律规则不熟悉导致不必要的损 失。

2、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业务,大力提卨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

►► 一.危机的背景

中国概念股曾一度受到国际投资者的热捧。从1992年到 2011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跃升为第二,对外贸易总额 从1600多亿美元增加到3.6万多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和第二大进口国。携“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境外中概 股开始受到境外投资者的关注和热捧。2005年8月5日,百度登 陆纳斯达克,当日涨幅高达353.85%,创F海外IP0(首次公开 募股)最高纪录。2009年,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帄均涨 幅高达130%,其中有5家涨幅超过1000%,在美丨P0的中闺公司数 量更是占到美国全年IP0企业总数的17%。2010年,被誉为“中 国最牛概念股”的神舟矿业,年度累计上涨1083%,涨幅超过 10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当年,纳斯达克指数更是狂跌 41%。在美国股市哀鸿遍野时,中概股•枝独秀,成为美国基金 经理们的“救命稻草”。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债危机 持续恶化,世界各国包括中国均开始调减经济增速,而此时一 些中概股竟持续报出异乎寻常的“亮酣报表”,境外媒体、做 空机构、监管者纷纷将质疑的目光投向中概股,曾经风光无限 的中概股,集体遭遇了历史t最为惨烈的“滑铁卢”。2010年6 月28日,致力于对中概股“财务打假”的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发布报告称,东方纸业存在财务造假行为,由此打 响了狙击中概股第一枪。而后浑水陆续曝光了对绿诺科技、分众传媒、展讯通信和新东方等中概股的财务疑点,甚至还转 战加拿大,质疑在多伦多上市16年之久的木材公司嘉汉林业虚 增资产,最终导致嘉汉林业申请破产。短短两年之内,被浑水 “狙击”的中概股无一不是股价狂跌,其中中国高速频道、绿 诺科技、多元水务已经停牌或退市。

411

性。以美国为例,信息披露制度是美国证券法律的核心制度,不管是早期的《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 还是晚近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多德——弗兰克 法案》,均是以信息披露作为规制的核心和重点。因此,中概 股企业要采取积极措施防范和化解信息披露风险,努力做好与 投资者、美国SEC、交易所以及股票承销商、上市保荐人和 证券分析师之间充分的信息沟通,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 时、公帄地披信息。同时,要根据法律法规要求,不断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3、积极应对证券集团诉讼,最大限度地化解集团诉讼风 险。中概股企业首先应充分r解、熟悉海外集团诉讼的制度规 则、操作程序,在遭到集团诉讼时应积极举证和应对诉讼,而 不是消极不作为,争取胜诉或者降低赔偿额。其次,应选择既 懂得海外法律,又懂得中国企业需求的法律顾问和实力雄厚而 富有经验的财务顾问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应对集团诉讼。再次,应充分运用和解手段应对集团诉讼。因此,一旦发生遭遇集团 诉讼的情况,在经过富有经验的律师充分研究后,力求和解是 •种相对保险的选择,更利于公司的未来发展。

4、主动采取回应反击措施,尽力化解做空风险。众多的中 国概念股遭遇“猎杀”时选择沉默,从而导致了股价下跌、被 强制退市等诸多负面影响,但也有新东方、恒大、奇虎360等 个别中国概念股则选择了主动回击,较为成功地化解了做空风 险。如2012年6月21日上午,香橼做空恒大称其资不抵债,导致 恒大地产股价_.度暴跌19.6%,经恒大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亲自与投资者进行有效沟通,以及及时发布详细的澄清公告予 以反击,恒大地产从股价遇袭当天的最低价格3.6港元拉回至6 月27日的4.03港元,总体涨幅达到了 11.94%。因此,建议中概 股遭遇做空时,首先要建4企业诚信理念和规范运作意识,反 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是否存在屮介机构指出的相关 问题。如果确信不存在这些问题,应该主动迎战来化解做空风 险。

5、借助PPP策略或并购方式“以退为进”,在新的帄台重 塑企业价值。在中概股危机导致股价持续暴跌的作用下,自 2010-2012年上半年,共有60家赴美上市中概股完成私有化进 程。而在香港和新加坡,也有不少公司正在或者已经完成私 有化交易,其中还不乏阿里巴巴和小肥羊等“行业指标性”企 业。尽管上市企业退市存在不小的风险,如对回购资金需求量 大、复杂的退市程序、可能面临集体诉讼风险、以及退市后再 上市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等,但公司私有化退市的好处亦十分 明显:第一,摆脱公共企业监管束缚,着手实施公司战略调 整。第二,摆脱股价持续低迷困境,直接增加股东财富价值。第摆脱上市融资功能退化,借道私有化寻求再次上市。第 四,摆脱高昂的上市成本压力,提供管理层合理报酬激励。

三、政府应对:究苒引导和监荇体系

我国政府应致力于消除“中国企业==欺诈公司”的不良印 象,防止少数在美上市公司的问题,蔓延为全球海外中国概念 股的集体危机,通过不断完善引导和监管体系,引导企业提升 适应、利用和驾驭国际资木市场的能力。

1、完善国家经济公关的系统响应机制,注重维护中国国家 形象和介业形象。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加强国家经济公关的系统 性和计划性,应将可能影响国家形象、国家安全的对外投资、购并和企业境外上市等问题,纳入国家经济公关系统之中。如 国家经济公关系统要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问题,如企业 群体性诚信危机、政府是否“操控“企业对外资源、产业投资 等,提前制定相应的预案,避免企业微观层面的危机变成国家 层面的宏观难题。要通过合理手段维护中国企业形象、企业利 益和中国的国家形象、312!►

国家利益。

2、完善国家开放经济战略,促使企业务实审慎地参与经 济全球化进程。应将企业境外上市纳入国家经济战略的全局考 量与总体设计之中,进一步完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商务部 等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国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外 W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关 制度。证监会应在与40个国家、地区已经签署的双边监管合作 谅解备忘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双边监管规则,特别是考虑 未来境外上市企业监管的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制定H际游戏规 则,为国内企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3、进•步加强中美证券K管双边合作,有效遏制中国在 美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由于中M概念股的运营地和注册 地、上市地往往并不一致,中国监管部门对海外上市公司并无 管辖权,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又很难跨越大洋到公司运营地 进行核査,因此导致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的监管出现空白。所 幸的是,近年来中美两国在证券监管双边合作领域正在开展一 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2012年7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 北京会见SEC主席玛丽•夏皮罗,被普遍解读为谈判近5年的中 美监管机构的跨境审计监管协议有望在近期达成。因此,本着

“帄等、互惠”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的证券监管双边 合作,将有效遏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中 概股企业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4、加强对海外上市中国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的监管,完善 中国境外上市企业的法律制度。中国监管部门应加强对海外上 市中国企业的监督,如上市后满足芡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信息披 露要求的指导、完善信息资料的报备等;地方政府宜进一步发 挥金融办或上市办的职能,聘请国内外专家为企业提供咨询、顾问服务,加强对赴海外上市中国企、Ik的跟踪引导和监督;要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检查和培训,采取包括约谈、现 场走访、定期核查等多种形式监督检査临时执业情况;考虑足 否将中国境外上市公司纳入我国公司法管辖范围,从而为加强 监管提供法律基础等。

参考文献:

[1] 邱永红.中国企业赴美国上市的法律风险和对策[J].法 学论坛.2012,(3)

[2] 孙峥,刘浩.中国概念股:资本市场的泡沫与修正[J].上 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1,(6)

[3] 杨敏,欧阳宗书,叶康涛,杜美杰.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会 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12,(4)

[4] 在美上市中国概念公司近期遭遇信任危机的短期与长期 影响分析[N】.中国经济时报,2011-11-9

[5] 李石凯•中国概念股为何在华尔街屡遭猎杀[N].羊城晚 报,2012-9-12:第A26版

[6] 焦兴旺.实施整体解决方案.遏制中概股做空潮[N].中国 证券报,2012-6-18:第A17版

[7] 孙海泳.信任危机考验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J].国际融 资,2011,(9)

[8] 刘晓忠.中美跨境审计监管.最重要的在于互信[N].21世 纪经济报道,2011-11-26:第13版

(责任编辑:何秀秀)

中概股回归流程

中概股回归流程中概股回归的步骤包括:1、在美退市,2、拆除VIE结构,3、国内上市1、在美退市美国市场进行私有化的常见方式是并购。在退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可通过短式并......

企业危机管理之道

企业危机管理之道商界导读:企业大多数过多地依靠政府来解决危机,而自身却毫无章法,使得正常的经营秩序遭到破坏。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企业同样也需要建......

境外上市第一股金杯

境外上市第一股金杯以沈阳金杯客车厂资产为主的华晨汽车(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CBA),是中国在境外市场上市的第一股。它以“瞒天过海”的方式登陆美国,最终被决策层默许。金杯的大......

管理中的技巧十招化解“丑闻危机”

在信息社会,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背负着巨大责任和压力的时刻都行走在道德和法律的钢丝上,稍有不慎就会跌下山崖,给自已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形象带来致命的打击。......

美国中概股研究报告

重磅!投中研究院联合基岩资本发布《2017年美国中概股研究报告》作者: 投中 2017年12月22日 14:55:00 报告下载 收藏 分享到: 新浪 微信1 美国中概股市场分析 1.1 中国企业海外......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化解之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境外中概股危机的化解之道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国外危机管理的举措 之道 境外 危机 国外危机管理的举措 之道 境外 危机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