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原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食用菌种植业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_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红原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食用菌种植业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红原县人民政府关于规范食用菌种植业
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意见
撰稿人:红原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胡廷武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的农村工作目标,立足本地资源,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县特色生态产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以邛溪镇为例,从1992年到1997年的5年间,食用菌专业种植大户仅3户,总产量30吨,产值不足120万元,到今年,该镇食用菌专业种植大户14户,食用菌总产量达2000吨,产值达1750万元,产量和产值十年分别增加66倍和14.5倍,现已成为我省的最大低温食用菌种植基地。但是,在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同时,种植户无序发展、遍地开花,缺乏统一规划,也产生了一些突出问题。特别在城关地区种植户之间分布零星、乱占耕地与草场,菌棚乱搭乱建、安全事故频发,菌场管理混乱、作业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尤为突出。为进一步提高我县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效益,规范种植、集中管理,促进食用菌专业化分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切实提升食用菌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按照“扩基地、强机制、引龙头、活流通”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有效地解决全县食用菌种植业出现的各种突出问题,实现发展与规范并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和规范低温食用菌种植业的意义
(一)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 我县目前已是四川省最大的低温食用菌生产基地,在食用菌生产方面具有众多的发展优势。
1、自然条件优越。我县位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至33°33′,东径101°55′至103°22′,气候属典型的大陆性高原寒温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3600米,年平均温度约1.1℃,日照充沛,夏季(6—9月)平均温度为9℃,日照温度20—30℃,相对湿度70%,白天和夜间较大的温差十分适宜低温食用菌的生长(低温食用菌的培养温度为5—25℃和最佳湿度为60—70%,最佳出菇温度为20—25℃,)。
2、野生菌类资源丰富。全县林区孕育着丰富多样的野生菌类资源,许多是可食用的美味野生食用菌猴头菇、羊肚菌、草菇、杨柳菌、黄罗伞菌、獐子菌、鸡冠菌、牛肝菌、刷把菌、膜膜菌等珍稀食用菌的年产量达100多吨,目前,这些菇类还处于野生采集和人工驯化栽培阶段,国内外市场十分紧俏,价格昂贵,市场开发前景广阔。
3、区位优势明显。红原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素有高原“金银滩”之称。是川、青、甘结合部,是川西北草原距内地中心城市最近的一个纯牧业县,具有发展民族经济的良好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十五”以来,建成的以省道209线为干线的六条出入通道(理县——红原、黑水——红原、松潘——红原、若尔盖——红原、马尔康——红原),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鹧鸪山隧道、九黄机场也极大地缩短了红原县与内地的空间距离。即将在红原县境内动工兴建的马尔康机场距红原县城仅50㎞,机场建成后,由红原生产的产品出厂后一天内就可抵达全国主要消费城市。交通非常便利,为我县食用菌外销创造了便捷条件。
(二)规范低温食用菌种植业的现实意义
1、集中规范种植经营符合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需要 我县现有的食用菌种植户,各自圈地经营,未经过城市规划部门的批准,乱搭乱建,严重影响到城区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有勃于我县打造精品旅游城市的构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章第二十九条(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规定,建设邛溪镇食用菌种植基地符合城发展和县委、政府打造精品旅游城市的总体构思需要。
2、有助于盘活空闲土地
建设一个相对集中的标准化食用种植基地,可以盘活现有空闲土地,增加空闲土地的利用价值,增加财政收入。
3、有助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建设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搭建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化食用菌种植菌棚,制定合理的环保措施,能有效的控制污染,预防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有助于行业规范和种植户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过去,食用菌种植业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户与户之间缺乏合作,技术部门上门指导困难,再由于我县地处偏远山区,信息不灵,种植户一遇到疑难问题,很难及时得到解决。基地的建立,可以整合现有的科技人才资源,引进先进的管理与技术经验,加强食用菌产品种植技术的示范与应用,提供栽培、灭菌、丰产、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5、有助于实现“科、工、贸”一体化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增加食用菌产业的产品附加值
我县的食用菌产业各自圈地经营,缺乏行业规划,没有比较优势,也没有形成外界知名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市场营销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也还不完善。因此,依托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建立,将有助于大力开展食用菌品牌开发工作,深入挖掘品牌效益,培育一批忠实客户群体;也有助于重点开发菇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包装,改进质量,创立具有我县高原特色的绿色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
二、规范我县食用菌种植业,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目标
为规范我县食用菌种植业,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我县在“十一五”期间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一品为主、多品并举,突出优势、规范种植、整体推进”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食用菌种植先进适用技术为依托,以建设四川省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为目标,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推动市场与种植户的有效连接,加速现代食用菌种植技术信息的辐射,加强食用菌种植从业人才的技术培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努力使我县食用菌产业运行质量更高,经营效益更好,总体规模更大,竞争力更强,实现市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具本目标是:按照“基地+协会+种植户”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用工业理念谋划食用菌种植业,实现食用菌种植专业化分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突出比较优势,引进、培育以食用菌深加工为龙头企业的市场主体,切实提高食用菌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具体实施办法
1、以邛溪镇为中心,龙日、安曲、刷经寺等乡镇为示范推广区,突出发展金针菇,积极发展双孢菇、鸡腿菇、白灵菇等市场前景好的食用菌品种,逐步加大新品种的培育、示范、推广力度,重点开发高原柳菇、草菇、鹅蛋菌、马勃、杨肚菌等稀有珍贵的高原野生食用菌,形成一品为主、多品并举的产业格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培育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并引导龙头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在各个食用菌种植重点乡镇建立基地、兴办项目,逐步形成集科研、培训、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利益共同体。
2、按照低温食用菌种植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布局,一是由农业局牵头,国土、城建、安监、环保、科技等部门协调配合,通过统一规划,共同搞好邛溪镇食用菌种植基地的“水、电、路、网围栏、排污系统”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二是农业局要切实引导红原县食用菌协会的管理,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逐步引导邛溪镇辖区内各种植户3年内陆续进入种植基地。三是从本意见发布之日起,邛溪镇辖区内的新增种植户不得在低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外再搭建食用菌种植大棚。四是龙日乡、安曲乡、刷经寺镇等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低温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具本管理办法参照邛溪镇食用菌种植基地管理办法执行。五是壤口乡、阿木乡、江茸乡等适宜开发低温食用菌种植业的乡镇要以邛溪镇种植基地规划建设为契机,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低温食用菌种植业,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六是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把各个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发展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外经贸、财政、国土、科技、农业、城建、安监、环保、电力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食用菌产业规范与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食用菌产业规范与发展的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农业、科技等部门要负责搞好科技研发、技术指导和培训;国土、电力等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财政局要严格考核验收,做好政策兑现。有关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各自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要严格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县政府把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考核乡镇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强化技术服务。加强科研机构和科研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攻关,大力开展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新资源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品开发,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抓好红原县食用菌协会组织工作,对内搞好服务,对外协调产销,提高种植户的组织化程度。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乡到户,推广先进适用的食用菌生产技术,分期分批培训菌种生产人员、质检人员、管理人员、种植户技术骨干,建成一支多层次、结构合理的食用菌专业技术队伍。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典型,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以户帮户,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政府扶持引导为辅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重点扶持食用菌菌种生产、基地建设和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等项目。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地出台相应的优惠措施,县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迁入各示范基地内的种植户,3年内免征土地租赁费和各种税费,同时,要组织各相关业务部门,在菇房建设、安全生产、工人用工、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金融部门要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种植大户解决资金问题。各乡镇也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牧民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的积极性。
(四)健全经营体系。积极引导和培育食用菌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和专业化经销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同生产基地及种植户衔接与合作。同时,要在食用菌深加工上寻找突破口,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鲜品、干品和加工品并重的战略,引导各种形式的经营实体,参与食用菌产品深加工,逐步向即时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多方面、全方位、多元化渗透。要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落实长期稳定的集中经营、规范种植政策,大力推进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步伐,切实提升食用菌的产业化经营水平。
二〇〇七年九月
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食用菌行业概述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菌资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
丹麻镇锦州村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10年—2015年)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深化,丹麻镇锦州村计划依据其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积极发展以双孢菇为主的食用菌......
加快梧州食用菌产业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基本情况梧州市食用菌产业从2003年起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特别是2006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食用菌得到较大幅度的发展,已成......
2014年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议程目录一.论坛地点.................................................................................................................
××县位于吉林省东部风景如画的长白山东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县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辖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和三个国营森工企业。全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