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_阅读创造力
创造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阅读创造力”。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把握住创造力,就是把把握了先机。创造力并非是个别人特有的天赋,而是每个人都拥有的一种能力。而为了理解创造力、分析创造力,我们就需要了解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而对我自身而言,我的创造力并不丰富,并非缺乏,而是由于环境和自身的因素,小时候就没有进行有力的发掘和培养,以致现在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只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素质。为此,我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家庭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孩子的创造性从小就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启示。在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中,父母对子女的不专制会影响子女大胆的尝试新的事物而不受拘束。我的家庭环境是属于比较民主一类的,只要是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的,父母便会尽量给我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例如只要我想玩耍,不管是在外面玩泥巴还是在屋内整理、拆卸东西,父母都是允许的。当然,父母还要信任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并且能够鼓励、支持他们的探索精神。由于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的父母对我是采取“放任”的态度,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将我转学到了镇上一所比较好的小学,中午只能在学校附近吃饭,因为这样的关系,我接触到的人多了,交流开始频繁了些,锻炼了我的交际能,一定程度上还能锻炼我的思维逻辑能力。如果孩子在家里不怕犯错误,能感受到安全感,更能发展孩子的创造力。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小错就责骂他,而是依旧鼓励他尝试,并积极的引导他,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大程度的发挥他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我是个不敢犯错的人,不是因为害怕父母的责骂、批评,这只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不敢尝试、不敢犯错、过于现实的我,错过了很多的自由想象,而没有幻想那些可能或者不可能的事情。同时,家长对子女还起着一定的榜样作用,父母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会影响着孩子。
另外,学校教育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在教师方面,教师的开放和民主与否,可以决定对学生的创造力的高低。一个民主、开放的老师,可以灵活的运用教学的目的、策略、方法、手段,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从多方面入手,独立的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使学生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一位好的教师,不会对犯错误的学生只是以为的批评教育,而是从好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问题,善于发现学生的与众不同。在现在的教育中,这种状况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就是在教育规范、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扼杀在了摇篮里,使我们只会规规矩矩的遵守班规、校规,甚至是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所做的的不正确的、不合乎规矩的,是有违常理的。教师能够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观,不以学习成绩评定学生,鼓励学生对权威进行质疑,尊重学生的个性,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在教育环境方面,多开设一些实践活动也是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机会。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其创造力的最佳方式。当前的学校教育十分缺乏这一项内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由整个教育机制的不灵活和考试制度的死板所决定的,但也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此不够重视有关。其实,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创造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在“应试教育”的体质下,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方面,有时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收到抑制,难以产生创造的欲望。而学校教育中的所谓的标准答案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而学生只能呆板的按照规定的套路、模式学习,不再重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只求死记硬背教师提供的材料,结果在高考中也常常出现大同小异的模式化答案。教学环境实质是一种教学气氛,其民主化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并间接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托兰斯认为,自由安全的班集体气氛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所以,教师应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开放式课堂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开放式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对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程内容上的综合性、更多的个人或小组教学而不是大班教学,这样的课堂分为更有利于我们创造力的塑造。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一些新的教育思想来改善教师、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环境,如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活动教学的关系,确立以活动教学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借此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动性。
同时,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社会环境是否平等、是否开放、是否民主,也会影响我们的创造力。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中,我们的创造力、好奇心都能被有效的调动起来,并且不会受到拘束、压迫,能够自由的发挥。同样的,社会变革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依赖于科学知识及技术上的创造和发明。一个民族称雄于世界,依赖于一大批创造型人材的培养;一个人要成材,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水平高低,决定了我们挖掘创造潜力的可能性的大小。在一个科技水平较高的环境里,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事物必定其中包含的科学含量比较高,更能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和激发我们的探索精神,使创造力自然而然的产生,使创造力的发展从自发走向自觉。
家庭、教师、学校的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的因素,都是影响创造力的外在因素,而我们自己本身的因素也不能忽视。遗传因素对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许多的研究证明良好的遗传素质会促进创造力的发展。但这样的遗传是先天的,我们只能在其基础上进行后天的改变、提高。一方面,基本的能力倾向,是个体基于遗传天赋、培养后可以做出有效行为的反应能力,主要是指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操作力、思维力、质疑力等。虽然智商的高低不能决定创造力的高低,但我们可以知道,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并且低智商的人难以有高智商。另一方面,个人的经验、创造意识、推理能力、顿悟能力都与一个人的创造潜力有关。一个创造思维能力强、善于将外物与自身集合的人,必然他的思维活跃性高,创造潜力大,更易被发掘。当然,个人的意志力、态度和自我认识都能影响我们的创造潜力。个体的创造力并非短时间内就会被挖掘出来,也并非时时刻刻都表现着,我们认真对待自己,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兴趣,我们的创造力才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目前,我国大学缺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因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匮乏是我国大学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大学教育应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必须在教育教学的相关环节进行全面改善,即弱化应试教育错误引导,取消文理分科,培养塑造富有创造力的教师。注重引导大学生开展创造实践。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科学研究,这实质上是将教学作为培养和进行创造力实践的过程。而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创造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应该鼓励和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乡野实践活动,一方面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认识新事物,获得书本上无法获得的新知识,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智商和情商,而财商、科商和艺商则是其创造能力养成的保障,所以还要重视大学生“五商”的培养。
自身的努力,加上外界的培养,例如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独力创造、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并且积极开展有趣的创造性活动,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培养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个性,必定能够挖掘出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创造力》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no imagination, no creativity dear teachers and students: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my name is liu zi yuan.the title of my speech is the relationship......
《创造力》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造力》读后感,仅供参考,大......
There have been three themes running through the conference, which are relevant to what I want to talk about.One is the extraordinary evidence of human creativi......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俞国良曾盼盼(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摘要: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是鉴别中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创造力的界定是创造力测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