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向师性_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向师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向师性

——读《有效教学十讲》有感

汉代著名学者刘向曾经说过,“书犹药也,读之可以医愚”,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来说,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好的案例可以给予我们以启示,好的经验可以给予我们以借鉴,好的理论可以给予我们以指引。最近读了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就有这样的感受。

《有效教学十讲》以讲座形式,分为十个部分,分别探讨了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生成性、三维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关系、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新课程教学改革成绩与问题反思、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校本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和校本研究的三种基本类型,全书紧扣有效教学和新课程标准,对有效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生动而深入的阐述,读来使人受益匪浅。而其中尤其引起我的注意,给予我启发的是关于学生的“向师性”的论述。

一、何谓“向师性”

在《有效教学十讲》一书中余文森教授引用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的观点认为,学生具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向师性和独立性。向师性是学生的本质属性,它对学生“乐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决定着教学的成败。

“向师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表现是学生感:我是学生,我要学习,我要听老师的教导。凡是学生,都具有这样的学生感。由于有了学生感,所以学生会在各方面看重老师,会把老师想象得更完美,学生的这种期待和他的学生感非常奇妙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个表现是学生有一个共同的心理:不论学习哪门课,都希望有个好老师,不论在哪个班级,都希望有一个好班主任。这两个希望非常重要,这说明学生在学校能不能过得好,能不能学得好,能不能非常愉快、健康地成长,都和老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们热切期待有好老师,好班主任,并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特别关爱和照顾。

第三个表现是学生还有一种共同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多看我一眼,多关注我一下。但是由于教师多数忽略了学生的这一要求,许多教师往往会对一些表现平平的学生视而不见,很少注意到他们被重视的强烈心理需求。从以上的三个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向师性的三个表现实际指向两个方向,一是对教师的崇敬感,这是教师威信建立的前提,也是向师性的基础;二是对自身被重视的需求,要求有个好老师,要求有个好班主任,更要求老师对自己的关注,被关注是学生心理的一种巨大需求。从这种心理上来看,教学要想有效,老师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不仅要重视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也要关心那些学习特别不好的学生,更要关注那些学习一般、表现平平的中等学生。一般来说,学习最好和最差的学生往往在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一般的学生,则很少引起教师的注意,而正是这些中等学生的发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如何培养“向师性”

明白了什么是学生的向师性,我感觉到教师的态度、言行举止,都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这样的影响甚至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向师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向师性。不仅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高尚的师德修养,还应通过一些具体的行为方式让学生乐学,进而达成会学、学会的目标。

一是语言沟通。言为心声,语言既是思维的外壳,也是心灵的外显,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对学生是否尊重和关爱,常常通过老师的只言片语即可显露出来。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的内涵、语气、用词等方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无论在什么场合,面对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语气和善,用语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用平等语气对待学生,语言中必须体现出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的语言都应该尽可能是赞赏的、表扬的和鼓励的,而不应该是蔑视的,讽刺的。即使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其批评的语言也要抓住要害,在指出其错误之处的基础上,还应有表现出相信学生能改正错误的鼓励性话语。当学生遇到挫折甚至灾难的时候,教师更应该通过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关爱、同情,给予学生受伤的心灵以抚慰。

二是动作传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教师对学生会心的微笑、关切的点头、关爱的抚摸,都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理体验,能从中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细微的动作胜于任何的语言,学生会在教师的动作中体会到教师如同父母般的疼爱和关怀。当一个孩子在剧烈的运动之后满头大汗时,教师轻轻擦去他额头的汗水,他会顿时感觉到轻松;当在寒冷中学生冻红的小手在微微颤抖时,教师将那双小手攥在自己的手中,他将会立刻感觉到透心的温暖;当一个老师将没有扣好的纽扣给孩子扣好时,学生的内心一定会涌起一股暖流……教师的这些动作,其实就是无声的语言,体现的是师长的关爱,有的会让孩子铭记终生,当然也就更加信任和喜爱自己的老师,使得教学更加有效。

三是眼神交汇。一个教师对学生一个赞赏的眼神往往会对学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他从老师的眼神中体会到了老师的喜爱,体会到了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位置,体会到了自己潜在的价值,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这样的体验是多么深刻啊。当然,有时教师冷漠、蔑视或熟视无睹的眼神也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和敬重,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一句话,失去了自身的“学生感”。

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肯定还可以有更多的行动方式,帮助我们培养孩子们的学生感,增强其向师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细心揣摩,不断实践,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有效教学十讲》真是一本好书,书中还有很多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让学生的向师性更强

让学生的向师性更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但目前,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不喜欢某个学科教师,而不喜欢该学科的教学,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增强学生的向师......

论学生体育锻炼动性培养论文

论学生体育锻炼动性培养论文摘要:本文根据当前普通高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主动性严重不足的现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力性提出若干对策。关键词:体......

论学生体育锻炼动性培养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论学生体育锻炼动性培养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培养教师过程性材料

指导青年教师过程材料青年教师一般知识面宽,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对新事物接受很快,但没有教学经验,对高小学语文缺乏感性认识。如在教材的驾驭、课堂的调控、教育教学规律的熟练运......

关于创新性大学生培养

关于创新性大学生培养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高校承担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就业对大......

《如何培养学生的向师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如何培养学生的向师性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培养学生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