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知识点_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入世;入世和分税制。国企三年脱困并列为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的里程碑,长达15变的入世谈判改变了几千条工业管理规则,及其对我国的工

业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不仅入世后没有出现主要行业的衰落,反而使

我国大部分行业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尤其是出口增长速度显著,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

2、抓大放小;指国有企业从完全竞争、垄断竞争行业全面后撤,是民营企业在这

些领域占领先锋行业的过程,实现了“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初始

构思!

3、三年国企脱困;从1998年到2000年,对国企实行改制减员增效等一揽子方案,使国企从整体亏损边缘转变为大幅度盈利。是中国工业史上极其

重要的,为接下来的入世创造基础性条件!

4、外汇并轨;1994年把国定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到市场汇率,使人民币一夜之间

对外贬值六成多!

5、分 税制;主要是统一了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取向,是由于增值税作为新税制的主

要税种,中央取其四分之三地方取其四分之一,再辅以中央对地方返

还政策!

6、价格双轨制;是针对当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存局面的一种价格政策,为了

保护国营企业的核心地位,采取价格保护性定价,对欣欣向荣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给予市场定价!

7、海发展战略;给予沿海省份多余中西部省份各项优惠政策,促使东部省份优先

发展,抢占因新兴工业化国家产业升级而出现的的国际市场,这

一政策促使了东部省份与东西不拉开了距离,尤其是东北,老工

业基地,位次逐位后移相当显著!

8、三中全会;(1)确定了务实改革派代表性人物,邓小平党中央核心领导地位!

(2)把阶级斗争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三中全会后,随即推动了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的提高了粮食

产量,农村开始出现资本积累,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9、土地改革:按费井汉模型,工业化不仅需要剩余劳动力而且需要剩余产品,尤

其是在工业化初期,恩格尔系数较高,意味着工资成本受农产品价

格影响较大,同时在工业化初期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份额较高,从而土地改革在推动农产品提高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工业的发现!

10、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中国工业具有奠基性影响。

1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因为采取了赎买,公司合营等政策,从

而对生产力影响较小。

12、大 跃 进:不顾客观可能„„大干快上‟‟,使国民经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使国民

经济严重失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3、统供统销:是国家对几乎所有的商品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对工业

积累,促进总工业发展起意义是积极的,对农业和轻工业而言却有

消极的作用。

14、三线建设:在„„反美防腐‟‟的背景下,把国防工业向„„山、散、洞‟‟疏散的过程,违背了产业积聚,规模经济,专业化协作等原则,影响了工业化进

程。

15、文化大革命:实质上是一种内乱,运动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社会的工作重心,在此期间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改革后的高速增长与中国未来增长的思虑:改革后的高速增长是中国在工业革命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积累无疑是最重要的参考因素,而我国在这一方面恰恰是最为优势的,从而中国取得了持续三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其中年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提高了土地与人力资本的使用效果,沿海发现战略通过推动加工贸易大大刺激了投资,分税制成倍的增加了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的设施,3年国企脱困极大提高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入世把中国的投资水平又提高到前所未见的高度,从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始终围绕着提高资本积累,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的历程。

2013年我国人均收入接近7000美元,(甚至最近的一段极力认为如果按购买力水平核算,2014年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中国即将跨入高收入国家行业,至此,哈路德多马模型不再适用,而人均增长只与技术进步相关,那么,习惯于资本积累的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无疑是靠技术推动,首先通过城市化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的份额,尽可能的创造非农就业的机会然后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升级,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可能要超过新兴产业,从而要加以重视。但是新兴产业是希望,要加大基础研发费用。第三,我国服务业无论从层级和业种和生态都非常落后,在服务业上的技术进步,中国人再也不能轻视了,此外,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诱导向适应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

第二章

一、古典假设:主要是劳动力无限供给,资本是稀缺的,两者不能相互替代V=S/K(v经济增长率,s储蓄率,k资本产出系数)

二、统购统销:(α1+1)(α2+1)(α3+1)—1

三、索罗模型:

1、新古典假设,不仅资本稀缺,劳动力也稀缺

2、f’>0,f”<0 生产函数F=AL^αK^β

α=(△F/F)/(△L/L)劳动力增加一单位产出变化率

3、稻田条件lim Fk→∞k:人均有效资本

k→0

lim Fk→0F:产出

k→∞

四、k=sf-(δ+ρ+γ)k

δ:人口增长率γ:技术进步率ρ:折旧(图)

···

五、L/L=ρA/A=γk/k=ρ+γ

(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

Y/L→人均产出=K/L→人均资本=增长率γ

A·L·KA技术 L劳动 K资本

A→△A 新的技术进步 L↑→△AK↑→△A

六、内涵增长:①斯密式:扩大市场范围

②诺斯式:制度创新

③普罗米修斯:技术进步

第三章

一、经济“起飞”的条件

①从农业释放足够的劳动力

②积累率超过10%

③要有主导产业

④要做相应的意识形态调整

二、主导部门是和战略性贸易政策密不可分的三、斯密顺序:农业→工业→商业

①克拉克配定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②霍夫曼定律: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③悠元两基准、收入弹性基准、生产率上升基准

四、刘易斯假设是农村人口符合马尔萨斯均衡,城市符合工业赶超式,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隐蔽型失业)

五、1.在均衡经济中:工资=边际产出

2.在二元经济当中:工资=制度工资的加成3.工资=农村的平均产量加成=农民工的机会成本

第四章

一、1.在经济赶超阶段(V=S/K),资本积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这一点就是资本一词的来源。

2.资本的作用有三:

(1)在稳态之前,资本积累决定了人均有效资本(K*)生成速度。

(2)资本积累具有水平效应

(3)在索罗模型中,只有技术进步具有增长效应,但是实政研究表明是因为人均资本与科研教育份额是正相关。

3.在内增增长模型中,在要求平均收益动力驱使下,资本形成过程本身就是技术进步过程。

二、(最大的问题):我国的资本积累有一很大份额是政府推动的,实政表明,在垄断竞争行业中,政府推动的高额投资往往造成产能过剩,而产能过剩恰恰是引起高额不良贷款的重要根源,是金融危机的重要隐患。

三、在中国,储蓄分为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

四、1.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消费水平降低。

2.通货膨胀是利率水平上涨,降低了投资水平。

五、建国后我国的资本积累的主要形成是通过“统购统销”为主要特征的计划经济来实现的,在人均100-200美元的收入水平下实现的百分之二十几的储蓄率,这是一个奇迹。即使我们经受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那样重大坎坷,我们的平均增长率仍然超过了印度,改革开放后,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积累,形成了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民工总量超过了职工总数的半数以上,它们的机会成本与边际生产率之间的差额构成了我国积累的第三大源泉。

第六章

一、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人力的资本贡献约为6成,物质资本仅为4成。

二、实际上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互联网等都对教育有重大影响。

进入均衡增长以后,研发投入也是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宏观教育投资去年占GDP4%。

四、知识外溢:没有合同规定的溢出。

五、教育产业的成本在发达国家八成以上人工成本,在发展中国家这一份额要低一些,教育产业初始时建筑成本高一些,理工科实验设施成本高一些。

六、中国的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严重不足。

第八章

一.中国式的加工贸易同时完成了资本,技术,品牌与国际市场的积累,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二.中国在扩大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减税(三年免税,两年减税,免减税后对外商翻牌不宜追究。)

三.1982年前后,中国成立了四个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1984年前后开始14个沿海城市,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青岛,烟台,大连,丹东,天津,秦皇岛,营口。

四.外援对于中国这样的巨型国家,依靠外援是没有出路的五.资本项目下,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

六.往往是发达国家存在着债务危机。

七.我们不具备花外汇的能力。

第九章

一.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就是靠投资和出口驱动的,目前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工业投资转变为服务业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由出口和投资推动转变为投资和消费推动。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价格优势)

三.对于两国,如果一国两种产品都有价格优势,那么,该国将出口优势更大的一种产品,另一国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

四.对于一个像中国那样人口规模比较大、储蓄率比较高那样的国家,在其发展的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对于那些发展落后的小国家而言,具有比较劣势的重工业都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

五.幼稚工业针对比较优势而显示其重要意义。

六.采取补贴形式保护能使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相互竞争。

第十一章

一. 为什么在苏联解体后,朝鲜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

二. 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

三. 毛主席的八字方针: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四. 土地的贡献

像中国这样的土地匮乏大国,随着快速的工业化推进以及改革开放以后快速的城市化推进,农田的减少是相当显著的,是一个重大问题。

五.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最终消费品,往往农产品的比重都微乎其微。

六. 粮食就是政权。

七. 中国发展硬伤

1.中国的消费量是世界贸易量的2.5至3倍。

2.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

3.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4.荒漠化、石漠化、生态极为脆弱等区域占据我国绝大份额的土地。八.2013年中国农业GDP、农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10%,建国初期占80%以上。

九.中国城市化不同的特点: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十.外包、技术进步、土地流转。

十一.技术规模中性:既不发生劳动替代资本也不存在反向替代。

十二.中国粮食增长

1.政策(联产承包责任制)

2.资本和技术投入

十三.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印度2.5亿吨

十四.中国农业的隐患:①农田基本建设

②水利

③化肥过度使用

第十二章

1.土地改革(费景汉模型、刘易斯模型)

2.156项工程(完成144项)

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改造

4.1958年大跃进

5.统购统销

6.三线建设

7.文化大革命

8.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

9.分税制

10.沿海发展战略

11.外汇并轨

12.价格双轨制

13.三年国企脱困

14.抓大放小(国退民进)

15.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升级)

西方经济学 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一章 引论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一、起源于古希腊的家政管理亚里士多德(Aristotes,前384—前322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他的经济思想主要见......

发展经济学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传统农业升级路径分析耕地仅占世界10%的中国,人口却占世界的22%,十几亿人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粮食安全关系着国家的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在......

发展经济学

1.比较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增加投资而增加了产量,同时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经济发展,除去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也包......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概论目录1.新疆教育投入的意义 ..........................................................................2 1.1 大力发展新疆义务教育,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产业经济学知识点整理Ps:全手打,有错别字谅解。个人整理,仅供参考。1.产业是具体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P4 2.战略关联分类法 P6 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经济学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