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_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
东台中学 金松涛
【背景材料】 一.国际关系
1.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相关讲话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是,单边主义倾向有新的发展,局部冲突不断,国际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给各国人民带来严峻挑战。坚持促进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要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继续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深化睦邻友好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平等对话与磋商,逐步解决存在的分歧,促进相互关系的稳定发展。
拓展多边外交,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组织中发挥建设性作用。2.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时指出:
我们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二.反恐问题
2003年11月20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发生针对英国机构的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27人死亡,450人受伤。另外,在巴以、印尼、俄罗斯、西班牙马德里等地也出现了相关情况。
新一轮国际恐怖活动在全世界袭击的新特点是采用连环式,同时针对多个目标。三.中东问题
伊拉克局势使人担忧。美想转由伊拉克人掌握权力,但又要将伊作为反恐实验场。巴以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一再搁浅。阿拉法特仍掌权,沙龙有所思考。“精神领袖”亚辛死后余波震荡。不少国家加强防范。四.朝鲜问题
按照朝美1994年达成的核框架协议,美国承诺每年向朝鲜提供50万吨重油,而朝方承诺放弃核项目。美国自2002年12月起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严重违反了朝美核框架协议,导致朝鲜采取解除核冻结的措施。2002年12月朝鲜公开声明宣布解除核冻结,正式恢复核计划,启动电力生产所需的核设施。朝鲜政府2003年1月10日发表声明,宣布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朝核危机产生。
中国认为,1994年核框架协议有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有关各方都有责任维护和遵守。我们希望通过对话缓和目前的紧张局势,以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朝、美、韩、俄、日6个与朝鲜半岛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举行了“六方会谈”,表达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五.大国关系调整
温家宝访美,中美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台湾问题、经贸摩擦仍在。
美与法、德等欧洲国家间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有分歧。但现在美已经不再傲慢,德法也在谋求与美修复关系(在不涉及根本利益冲突下)。英国在追随美国中也有不同声音。欧洲的大势也促使其进一步融入欧洲,推进与德法的合作。美俄之间互有需求又相互防范。俄继续力避与美正面对抗,将进一步与美拉开距离,发展与欧、中、日、印的关系。
中日关系相对滞后。中日经贸等的合作深远,日本有意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但日本对中国在亚太影响的扩大心有不甘,继续在参叩神社问题、台海问题上搞小动作,以牵制中国,并在中俄能源合作中“打楔子”。六.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003年10月8日,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10月17至27日,胡锦涛主席对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出席了在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0月30日,第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京举行。温家宝主持会晤。11月2日至3日,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举行,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温家宝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为题发表演讲。
12月7至16日,温家宝访问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埃塞俄比亚四国。
12月15至16日,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举行。温家宝总理出席并讲话。会议发表了《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至2006年)》。
2004年1月4日至6日,南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在巴基斯坦的伊斯兰堡举行,期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举行会晤,翻开印巴关系新篇章。
【近年高考题解析】
1.2003年不定项选择:27.十六大报告指出“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过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上述论断表明 A.世界还很不安宁 B.冷战还没有结束
C.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D.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分析:本题引用十六报告对国际局势复杂性的两种表述,考查学生对其辩证关系的理解。B项说法错误,C项夸大了恐怖主义的影响。答案:AD
2.2002年辨析题:36.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无规律可循的分析:国际关系表面复杂多样,变化莫测。其实也是有规律的。本题考查点主要是国际关系的表现及决定因素。答案:这一说法不正确。
(1)国际关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多样,可以是共处与合作,也可以是竞争与冲突,但并非是无规律可循的。
(2)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度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也是一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国家间关系的分离聚合,主要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3)国家间关系往往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
1.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访美期间发表演讲指出,中美两国加强合作,不仅双方互有需要,而且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应共同肩负的责任。我们应当不断推进中美合作关系的发展。上述讲话表明
A.我们应把大国外交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中心来抓 B.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C.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 D.主权平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2.2003年12月8日,温家宝总理就发展中美公平贸易和经济合作提出,要互利共赢,从大处着眼,既要考虑自身利益,又要考虑对方利益。这表明 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 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③主权国家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义务 ④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001年11月,多哈部长会议成功启动了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然而2003年9月1日至14日召开的坎昆会议谈判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其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员扩大农产品进口,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对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产品出口补贴深表不满。这告诉我们
A.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南北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国际经济合作中断的根本原因 C.国家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和冲突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2003年10月8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向与会代表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据此回答4——6题
4.所谓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A.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无条件性 B.事物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C.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5.所谓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从政治常识角度看,这表明我国行使下列职能
A.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B.维护国家的独立与安全,捍卫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防御外敌侵入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
6.所谓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B.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当今世界生产逐步走向社会化、国际化 D.经济全球化日益彰显 二.不定项选择
1.世人关注的朝鲜核问题的产生,有其复杂的背景。但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不遵守核框架协议,未能履约向朝提供工业发展所需的重油,从而导致朝鲜于2003年1月10日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03年8月27日至29日,中、朝、美、韩、俄、日6个与朝鲜半岛安全利益攸关的国家举行了“六方会谈”,表达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的政治意愿。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A.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B.因果联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是有严格区别的D.原因与结果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2.2003年10月8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向与会代表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这既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总结,又是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的进一步阐述。从十六大确定“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到温总理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主张,所体现的哲理是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3.有关朝鲜问题的六方会谈于2003年8月27—29日在北京进行,中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同时也应关注朝鲜提出的安全问题,最佳途径只有对话与会谈。这一基本立场体现了
A.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B.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在印尼巴厘岛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中国的加入和倡议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表明 A.中国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地位 B.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三.简答题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安全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请分析说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意义。
四.辨析题
1.一个国家在国际活动中的主张和做法都只顾本国利益。
2.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五.论述题
材料一:近年来,美国不断在武器销售、知识产权、人权、台湾、西藏等一系列的问题上对中国施加压力,这中国的发展和两国关系和改善制造麻烦,致使中美关系波澜曲折。材料二:江泽民同志在《走向新世纪的中国与中美关系》的演讲中指出:“影响中美关系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台湾问题。”“多年来的事实一再证明,在台湾问题得到较好处理时期,中美关系的以展就比较顺利;反之,两国关系便波折迭起,麻烦不断。” 材料三:“中国历来十分重视中美关系,但是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也绝不会屈从于外国的压力。为此,中 国在一系列事关自己主权的问题上与美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了自己的主权的尊严。” 布什上台之初,曾把中国视为“战争竞争者”,“9。11”事件后又把中美关系定性为合作关系。这是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重大的调整。江泽民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相信,只要从各自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从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出发,长期、稳定、良好的中美关系是能够建立起来的。”(1)材料一中:“致使中美关系波澜曲折”,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的结论,谈谈这些材料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以及对外政策基本点在哪些方面?
(3)布什政府对华政策作如此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2.C,3.C,4.C,5.D,6.B 二.不定项选择
1.AB,2.ABC,3.ABC,4.CD 三.简答题
(1)国际政治新秩序有助于解决和平问题,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助于解决发展问题。(2)建立国际新秩序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四.辨析题 1.(1)一国在国际活动中的主张和做法,是其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其外交政策。因此,这些主张和做法,都是国家利益的体现,主要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题目中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主权国家在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必定负有不干涉他国内政等的义务。一国在国际活动中的主张和做法,不仅要维护国家利益,而且要符合国际关系准则,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而不能只顾本国利益,更不能为了顾及本国利益而损害他国利益,破坏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不同性质的国家在谋求本国利益时的做法不同,甚至是对立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活动中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不会因本国利益而不顾他国利益乃至损害他国利益。2.(1)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首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并不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2)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不管经济发达与否,哪一国家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多,所作的贡献就大。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保障,而那些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其经济越发达,则对和平与发展的威胁就越大。五.论述题
(1)中美关系波澜曲折的根本原因是:①世界“冷战”结束后,美国方面错误地估计了中国的形势,总想干涉中国的内政,迫使中国屈服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美方违背了三个联合公报所确定的原则。(2)①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材料中体现了我这对外政策的基本点的这些方面:第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在中美关系上,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了这一基本立场。第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与发展符合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的举足轻重的力量,“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局出发”正体现了这一基本目标。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第四,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3)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采取以遏制为主的对华政策,不但对中国不利,而且对美国也没有好处。“9.11”事件后,美国出于建立全球反恐联盟的需要,布什政府不得不迅速调整对华政策。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亚太地区对美国不仅有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有重大的战略利益。
国际贸易的发展及中国的对外贸易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摩根索:《国家间政治》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际关系专业 战后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共1页)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60分,要求用一两句话、简明扼要交代......
周恩来与中国外交(作者:吴泽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外交官,前驻刚果民主共和国、黎巴嫩大使)1963年3月5日,周恩来总理微笑的瞬间(摄影:孙毅夫)周恩来,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并在国际上受到......
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中国是一个东方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至古时起,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就有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今天,依然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政策来完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