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哲学生活部分_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
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哲学生活部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政治会考复习提纲”。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部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
1、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和脱离物质的运动,都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是有规律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考点
2、理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意义 B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2、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面对 21 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考点3、4、知道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理解人们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B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考点
5、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考点
6、说明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C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属性和特征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一元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和上升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
考点
1、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在客观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造福人类 考点
2、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
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1)、整体与部分不可分割,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2)、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整体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方法论要求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或整体意识,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部分原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
3、学会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C1、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2、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方法论要求: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考点
4、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
1、发展的原理及其实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质的基础上又进行新的量变。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3、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促使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同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考点
5、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C1、含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对立属性和统一属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①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考点
6、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 B1、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具有普遍性,还具有客观性
2、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考点
7、说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C1、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1)哲学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2)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4)重要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3、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考点
8、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 B1、含义:辩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特点:(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4、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考点
9、阐释创新的重要哲学意义 B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考点
1、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B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理解:
1、人民群众的概念: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中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理解: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考点
2、了解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 A(1)事实判断: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本质属性、发展规律的判断。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的选择。例如:山上的花开了。(事实判断);山上的花开的真香啊(价值判断)考点
3、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B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1)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2)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
2、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现阶段,我们倡导的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导向作用,也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考点
4、认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C 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即: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答案)
考点
5、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B(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根本途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客观条件: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
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2)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3)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考点
6、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B1、人的价值的内涵: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的统一。
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3、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高二政治会考复习要点(生活与哲学部分)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对物质具有......
三亚四中高中会考资料哲学生活哲学的主要流派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我们的哲学生活主要学习的是唯物主义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主要包括:辩证......
2018政治会考复习提纲参考《北京市高中会考核心试题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分类汇编)》 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 试卷结构:1.选择题:28题*2分=56分 2.问答题:4题*5分=20分 3.简答题:4题*3分......
2012年3月份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政治学科)一.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2.货币的概念及本质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的含义及......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列子一天瑞》记载:“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因为害怕天地崩坠而不吃不睡固然可笑,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