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办法_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办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江苏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积极鼓励、正确引导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并促进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原劳动部《关于贯彻落实〈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的通知》(劳部发[1997]234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
第二条 本办法。本办法所指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培训机构,系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及其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教育经费,面向社会兴办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的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机构)。
第三条
第四条
第五条。
第二章 设置标准
第六条 设置机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主办单位应具有法人资格。公民个人申办、应当具有本省、市常住户
口,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不得举办与其鉴定业务相关的教育机构。
(二)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发展规划、培养目标、组织章程,有完备的办学
方案、教学计划、大纲,明确的培训期限和相应的教材。
(三)配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思想品德端正,大学专科以上文化水平,具
有5年以上教育工作经验,并能坚持正常工作的专职主要负责人和分
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机构的教学、财
务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四)配备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与培养目标、培训规模相适应的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每个专业至少应有1名具有中级职称或技
师以上职称的教学骨干。举办高级工以上(含高级工)培训的至少应
有一名具有副教授、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以上职称的教
学骨干。
(五)配备与培养目标和培训规模适应的相对集中的固定的办学场所,教学
设施、设备,一般应包括教室、图书室、实习实验场所。建筑面积不
得低于生均1.8m2。实习设备4-6人一台套,也可视实际需求而定。
(六)有与建校相应的建设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建校、办学的资金由申机构设置要适应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社区教育发展的需要,各类机构要合理配置。机构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培训质量,培养出合格技能人才。机构应建立必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机构应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接受政府的管理、监督、检查、评估和审计
办者自行筹措,并需由法定机构出具验资证明,注册资金,举办一个
专业技能培训的最低限额为2万元人民币。
(七)有与之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应包括:教学行政管理制度、教师聘用制
度、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应独立核算)、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印章管理
制度及各种岗位管理制度等。
第七条 机构不得租借以下房产作为校舍:
(一)简易建筑物;
(二)危房;
(三)其他不适合教学活动的房屋。
第八条机构常规的教学实验、实习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以自行购置为主,贵重设施可租借,但应有书面协议,保持相对稳定。
第九条 两个以上单位联合举办培训机构,应有经国家法定公证机构公证的联合办学协议书,明确各方责任。
第三章 设置申请
第十条 申请举办初、中级培训机构的申办者应分别向所在县、市劳动行政部门
提出申请;申请举办高级工以上(含高级工)培训机构以及申请冠以江
苏、江苏省名称的培训机构,应先征得所在地市劳动行政部门的同意,再向省劳动行政部门申请;省属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社会团体、部
属单位、驻苏部队、武警、境外机构和个人申请举办培训机构的应向省
劳动行政部门申请。
跨省市举办培训机构,须经举办者所在地省或市劳动行政部门出具证明,由办学所在地省或市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一条申请材料
(—)提交申办报告,说明办学目的宗旨,设置的主要专业(工种)、培训层次、培训目标;
(二)举办者的资格证明,办学资金证明;
(三)拟任负责人的学历文凭、身份证、专业技术职称证书等原件、复印件及所在单位或街道出具的政治思想表现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评价材料;
(四)拟聘的主要教师的学历文凭、身份证、专业技术职称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会计、出纳上岗证原件、复印件和管理人员花名册;
(五)开设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并附专家论证意见;
(六)培训、实习场地,教学设备证明,自有的应出具产权证明,租赁的应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或合同,租借期限不得少于1年;
(七)拟办机构的章程(包括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组织机构、招生范围、招生对象、有关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
(八)拟成立校董事会的董事会章程和董事长、董事名单及资格证明文件;
(九)其他与办学相关材料。
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申办者应按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交申办材料,并领取《社会培训机构审批表》填写。
第十三条劳动行政部门接到申办材料后,20天内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提出考察意见。
第十四条劳动行政部门应依据《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本规定及专家组考察意见,对不符合条件的退回申办材料,符合条件的于考察后10日内,作出批准设置的书面批复,并报上一级劳动行政部门和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时抄送财政、民政、物价部门。
第十五条机构的名称应按其所在行政区域冠名,培训层次和类别依次确切表示。凡独立设置的社会培训机构,其名称应使用××××××职业技能(术)培训学校或中心;不独立设置机构的,其名称应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班。未经国家和省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冠以“中国”、“国际”、“中华”、“江苏省”、“江苏”等字样。
第十六条受理的劳动行政部门对批准设立的机构发给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正、副本。正本须悬挂于机构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
第十七条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的机构,应到民政部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再到物价部门领取《收费许可证》,并由其核准收费标准。
第五章 管理
第十八条经批准成立的机构,由批准机关实施管理。
第十九条机构设立后,应遵守《劳动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及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培训质量。
第二十条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设立分校或分支机构,也不得将其所承担的教学工作委托或承包给其他组织或个人实施。需要跨省招生的,由机构提出申请,管理机关签署意见,报经省劳动部门审核后,由招生所在地省级劳动行政部门审批。省内跨市招生的,由省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招生广告的审查和管理,建立招生广告审批制度。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须经审批机关审查后发布。广告内容必须真实、清楚、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不得进行欺骗性宣传。广告主要内容包括:机构名称、招生专业(工种)、开设课程、办学形式(全日制、半日制、半脱产、函授等)、学习时间、教学时数、招生对象、人数,收费标准、报名手续、证书发放及广告编号等。
第二十二条社会培训机构必须建立财务、会计、财产管理制度,发证机关应加强对机构的财务审计与监督。并对上一财政年实行年度审计,年审合格机构才可申报《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年检。
第二十三条批准机关对机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每年发证机关应对所批准的机构,依据办学标准要求进行一次办学资格的复核认定。机构在每年12月底前向发证机关提交年检申请报告和相关资料(财务审计结果报告、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年度统计报表、机构年度总结等),经审查确认符合办学条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在《社会办量办学许可证》上加盖年检戳记,注明有效期限,准许继续办学。年检不合格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三个月后复查,复查仍不合格的,依法责令停止招生,或依法吊销《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并予以公告。
第二十四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应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对社会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和培训方向提供指导;要在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教材建设等方面及时提供服务,及时解决其办学中出现的问题,鼓励与帮助机构健康发展。
第二十五条机构和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制定的统计报表及统计要求做好年度统计工作,并将年度统计情况逐级上报,并同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机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享有下列职权;
(一)制定和修改机构内部规章制度;
(二)设置内部管理机构;
(三)聘用教师和管理人员,确定教职工工资收入标准;
(四)根据机构的规章制度对教职工和学生给予应有的奖惩;
(五)自主设置、调整专业(工种);
(六)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听取受培训学员、家长对培训质量的反
映。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管理制度;
(七)依据条例规定,财务应实行亲属回避制度;
(八)学生完成学业,经考核、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者发给省劳动厅统一印制的《职业培训结业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九)接受捐赠、资助,开展对内对外的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
(十)对外开展社会服务和科技协作活动;
(十一)依据国家和省的规定,以及当地物价部门的审批文件规定,向学员收
取费用;
(十二)享有国家赋予的有关优惠政策,通过申报评估可成为劳动预备制定点
培训机构;
(十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七条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机构有乱收费、抽逃资金、管理混乱、培训质量低下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依据《条例》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第六章 变更与解散
第二十八条机构改变名称、性质、培训层次,应当按原审批程序报批。变更其他事项,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九条机构解散与合并,须按原审批程序报批。解散与合并前应进行财产清查和财务结算,并妥善安置原在校学生。
第三十条被解散的机构,其举办者和负责人应负责对在校学生妥善安置。审批机关应予以协助。
第三十一条机构被解散或吊销办学许可证,审批机关应当组织财务、审计等部门依法进行财产清算。清算时应当首先支付所欠教职员工的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清算后的剩余财产,返还或者折价返还举办者的投入后,其余部分由审批机关统筹安排,用于发展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如资不抵债,其亏损部分由举办者承担。
第三十二条审批机关对核准解散与吊销办学许可证的机构应当予以公告,并通知其交回办学许可证和印章,予以封存。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由省劳动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000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件1:乐 山 市 市 中 区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办法(试 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
天津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落实市政府批转市教委《关于加强民......
重庆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民办非学历培训教育事业规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民办培训机构所需要准备及审批的文件民办机构正式申报时,举办者应向审批机关提交以下资料:1、筹设批准书(原件1份);2、筹设情况报告(原件1份);3、填写正确的《深圳市民办职业培训机......
山西省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加入时间: 2008/8/11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省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规范煤矿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秩序,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