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_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稳定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途径。当前,在一些地方,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根本原因,已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政府财政应加大投入,着重解决乡村道路、水利设施、农网改造、水土流失等问题,为夯实农业基础发挥作用。

2农业科研与农村教育

科技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农业要进步,农村经济要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我国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仍很低,这与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水平低是紧密相关的,而农业科技水平低,与政府财政投入少不无关系。统计资料显示,“八五”期间,财政用于农业科技开发的费用不及财政用于农业支出总额的1%,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要扭转这一局面,政府必须承担起农业科研投资主体的责任,对社会效益高、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的农业科研项目,财政应予以重点支持和扶植。政府财政应当保证以下方面的资金供应:农业优良种子、生物技术等基础研究;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农村义务教育;农民科技教育等。

3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已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此,财政对农业投资应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产销脱节问题。一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我国农业的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以及横向交流障碍重重,是导致农业生产结构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财政要帮助解决一部分启动资金,购置设备,加快农业传播网络建设,既将农业市场及时传输给农民,又将当地农产品产销存及时向外发布。另外,财政部门还要利用多,联系面广,辐射面广的优势,直接开展支农。二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为尽快形成连结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纽带,政府财政应当增加投入,重点支持产地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品的生产,培育具有当地优势的主导产业。三是加大为农业服务的中介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各种农业中介组织或专业合作社。

4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

这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政府财政要做的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存在必然要拖整个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是各级政府财政责无旁贷的事。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改变农村贫困面貌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于贫困地区来讲,教育是纯公共产品。因此,政府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应把贫困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另外,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降低农村贫困地区与外界进行物资和交流的成本。

5农业自然灾害救济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是三个产业中受自然条件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当受到自然灾害袭击时,受损害程度很大。因此,当农业生产或农村居民遇到自然灾害时,政府应当及时安排救灾支出,对灾民进行救济以抗灾复产,保障农民的生活权利,这是政府的职责,但政府财政在安排这部分支出时,应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要求,即:必须是实际发生的灾害;必须基于实际损失,救济量不能超过实际损失量。

优化财政对农业投资行为,必须切实转变财政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框架下,优化财政对农业投资行为,不光要遵循合理的原则,确定正确的投资重点领域,还必须切实转变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职能。

1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

财政对农业投资要逐步从琐碎具细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农业的一般生产和经营领域退出,减少生产经营性投资和一般技改投资,逐步减少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突出重点,有保有压,集中财力提供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环境和公共基本条件,如大江大河的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对农业的管理和调控主要运用间接方式,面向宏观领域,重点是建立农业生产的保护机制和调控机制,如抵御市场风险机制、抗灾、救灾、扶贫和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等,从而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2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

由注重生产性投入转向公共性投入是公共财政支出结构的重大调整,与此相适应,财政对农业投资的重点也要发生变化。因此,在制定实施财政对农业投资政策时,必须将资金用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方面和环节上,保证农业与农村经济中重点项目、环节和方面的优先发展。农业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和农业投入的有限性决定了必须集中力量保重点而不能四面出击,面面俱到。财政对农业投资应该保证重点项目,压缩一般项目,取消无效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合力,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撒胡椒面”、“抹万金油”的做法。

3由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向多种所有制形式转变

农业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农村经济所有制形式的单一不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活跃发展。按照“三个有利于”和财政对农业投资必须有利于促进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只要对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形式,政府财政都要进行扶持与调控。对投资回报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产业项目,不管是哪种所有制形式,政府财政都应予以大力支持。由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向多种所有制形式转变,既是坚持效率与效益原则和“三个有利于”原则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对农业投资的必然选择。

4由注重产品项目向注重农业生产环境与结构优化转变

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对农业投资应着重于为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物品,着重于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产权经营制度和流通体制改革、财政投资和农业财务活动监管、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利益保护以及农业资源管理配置等方面发挥政府财政的管理调控职能,从而改善农业的整体环境。另外,财政对农业投资还要注重农业与农村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控与优化,要善于调整广义的农、林、牧、副、渔之间的结构比例以及狭义农业中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结构比例,同时还要调整整个农村经济的结构比例,活跃整个农村经济。

5由单纯重视数量的增长向既重视数量又重视质量转变

政府财政应增加对农业的投资,这是勿庸置疑。长期以来,讲财政对农业投资问题,只注重投资的数量,而不重视质量或重视不够。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对农业投资必须改变这一状况,应以效益为中心,靠财政对农业投资效益的提高来弥补我国财力不足的现实。

参考文献:

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金峰峰从农产品及农业的特殊性看财政支农支出的范围当代财经,2000,:29~32李元江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的财政支农新模式财政研究,1999,:46-51卢永健试述公共财政模式下的财政支农重点农村财政与财务,2000,:2~4杨牧论公共支出框架下财政支农政策选择内蒙古财会,2000,:7~9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 什么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包括:(1)农田水利建设,如防洪、防涝、引水、灌溉等设施建设;(2)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商品粮棉生产基地,用材林生产......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2008年第1期【半月评论】200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安排部署......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

中央在一号文件中指出:“要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上述......

加快林业建设治理生态环境

加快林业建设 治理生态环境刘宝刚〔内容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市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严重现状,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出了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关 键 词〕 加快 生......

1江西省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 江西省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江西省地处中亚热带,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和湖泊水系等,生态系统较齐全,生物资源丰富,全省分布5000余种高等植物,高等植物......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 环境治理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农业 环境治理 基础设施建设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