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_市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清远市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市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清远市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6页,共2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无为”发展为“有为”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C.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2.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下列哪项不属于唐宋时期国家软实力的表现

A.实施三省六部制B.儒学哲理化C.打破坊市界限D.完善科举制

3.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节俭习惯B.小农思想C.消费结构D.市场意识

4.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这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提供经验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C.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发生着间接地影响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6.1904年,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此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收回了领海主权B.加强了海军建设

C.有利于提高海洋意识与维护海洋权益D.遏制了列强对我国渔业资源的掠夺

7.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面粉业B.航运业C.机器制造业D.矿山开采业

高二历史试题 第1页(共6页)

8.《时代》从1923年开始创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而且以人物为中心。1936年1月24日出版了以“中国在哪里?”为小标题来叙述封面人物之一的蒋介石。以下对“中 国在哪里?”的回答,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在内战中B.中国在建设中

C.中国在“解冻”中D.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的战争中

9.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 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B.立法彰显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C.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转折点

D.立法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10.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易,但

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C.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11.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

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

A.设立经济特区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

C.实行市场经济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

12.2012年2月29日,国台办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城市有望增

加至9个。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B.“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政府的支持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合作共赢有利于推动两岸政治互信

13.2013年3月22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

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互相促进,意识形态上“求同存异”、和平共处。这一声明

A.改变了上海合作组织的性质

C.确保了亚太地区的安全 B.共同打造健康的新型大国关系 D.巩固了中俄两国的军事同盟

14.在伦理观方面,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基于此,他们提出的主张分别是推行

A.人治与法治B.“仁政”与道德教育

C.王道与民主政治D.加强专制与自我节制

高二历史试题 第2页(共6页)

15.某历史学家用一句话概括了某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法国大革命以自身

为榜样鼓舞了他们,工业革命以其恐怖唤醒了他们。“他们”有

①雪莱②莎士比亚③贝多芬④巴尔扎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16.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说的“奇迹”主要是指

A.美洲新大陆的发现B.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C.工业革命兴起D.促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17.马丁·路德曾称印刷术为“上帝至高无上的恩赐,使得福音更能传扬”。这实际上是

A.否定了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

B.佐证了印刷术在宋代传到欧洲的史实

C.肯定了印刷术有助于新教思想的传播

D.夸大了印刷术在传播中华文明中的影响

18.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成为世界上最早对官员财产公示进行立法的国家。英国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

A.《大宪章》的颁布与实施B.《权利法案》的颁布与实施

C.19世纪议会改革和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权力制约与平衡”思想的影响

19.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依次是“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追随理想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模式

20.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描述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造成这种现象的历史渊源是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世界银行的成立 D.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21.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

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

A.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B.对《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持保留态度

C.不满意美国对西欧的控制D.对两极格局不满

22.美国《财富》杂志1976年5月公布的材料显示,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的总经理中,有

29.8%的人握有本公司100万美元以上的股票,而没有本公司股票的只占9.8%。这一现象在二战后的美国日益普遍,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高二历史试题 第3页(共6页)

A.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了生产无政府状态

B.促成专业经理人的出现,有利于中产阶级壮大

C.股权分散使资本家丧失企业决定权

D.知识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率越来越高

23.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畎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与他评价的事件相符合的历史现象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欧洲联盟的成立

C.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24.“屌丝、逆袭、淘宝、秒杀、吐槽、卖萌„„”这些名词的出现,说明了

A.信息时代言论自由B.网络影响社会生活

C.汉语词汇亟待规范D.民主思想迅速扩展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海洋是地球的“血脉”,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都与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 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中国南海诸岛主权的形成及南海问题由来》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南海诸岛与中央政府的关系。(2分)

材料二 “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 国,后驶至中国,„„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护货者听。”

——魏源《海国图志》

(2)结合材料二,魏源认为欧洲列强崛起的表现是什么?(4分)他提出了怎样的海权观?

(4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不能得到保障的原因。(4分)

材料三在战略关注向亚太地区倾斜的情况下,美国通过在中国周边编织和强化同盟体系,构建亚太“小北约”,已基本形成了对中国的战略封堵态势。

——张召忠《美国构建亚洲“小北约”遏制中国》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活动目的。(2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4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4页(共6页)

26.历史上,人口的政策、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三椹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地”,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为保证该政策的落实,又采

取了哪些措施(根据材料一回答)?(4分)

(2)材料二折射了哪些信息?(4分)

材料三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 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 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英中两国人口政策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4分)

材料五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 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

——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述。(4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对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何看法?(4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5页(共6页)

27.“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反映着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

(1)据材料一,指出孟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从文化的角度说明其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17世纪中期,德国大学不再是进步的机构,而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教育机构。„„在18世纪末,大多数德国大学被描绘成主要由卖弄学问的人所占据的机械辩论的场所。

19世纪初,威廉·洪堡等人推行的大学改革成就显著。比如:德国莱比锡大学,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创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7—19世纪德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变化。(2分)

材料三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

——摘自《近代英国教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就“学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2分)

高二历史试题 第6页(共6页)

清远市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或答一是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二是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三是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

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2016-2017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出题人:余建伟 审核人:刘宪新 2016.12.29一、选择题:满分60分。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

学习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欢迎阅读。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兴营......

清远市—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英语期末考试答案

清远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英语参考答案 (2014年1月15日8:00-10:00)I.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5: C......

《清远市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清远市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市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清远市 学年度 高二 市高二历史期末考试 清远市 学年度 高二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