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_谈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谈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吉林省镇赉县第三中学校 张海峰

身份证号码:***038 QQ号码:1097816236 手机号码:***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 情境 创设

摘要: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是学生的学习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灵活创设与教学相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可以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方便信息传输。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新课程教学理念也要求是学生的学习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灵活创设与教学相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苦学”变成“乐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益。

一、传统教学在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方面的误区: 1.无创设

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学习就是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传递,就是一种“灌输”,不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学中根本不需要创设情境,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教学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开场方式。

2.教师一手创设

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仍然坚持“教师中心论”。他们坚持教师是教学中绝对的主导者,学生只是配合教学的工具,情境创设变成了教师的独白。

3.创设方式机械

传统教学中的部分教师或者由于知识储备不足,或者由于见识较少,主要因为思绪受到过多的禁锢,而只能机械的创设或者过于单一,要么每节课的开头都播放歌曲,要么每节课开头都给学生讲故事,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下灵活创设语文教学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创设与教学目的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理想状态。鲁迅先生的《祝福》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在适当的时机,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祥林嫂悲惨地死去了,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乐于讨论,也会勇敢发表见解,在争辩中会逐渐认识到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再如学习《故都的秋》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还记得《天净沙·秋思》吗?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感情的?结合学生熟悉的诗词来设置问题,学生有兴趣,也有话可说,学生会自然的说出天涯沦落,秋日思归,是通过诗中的形象去捕捉和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引导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来说,作者笔下也没有单纯的风景,往往也是情寄寓于景中,“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这类散文可以从具体的形象入手,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握作者感情,从而进入到散文的学习。

2.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创设思维情境是指教师创设能够激起学生思维“高峰”的条件和机会,以激起学生思维的高度兴奋,激起思维的主动性、开放性、多向性、流畅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一个最佳的灵感状态或准灵感状态,期待“奇迹”的发生,以便探寻课堂教学的高潮。

联想、感悟是最能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审美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活动,使语文课具有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不能以自己的“感”代替学生的“悟”。教完《孔乙己》后为了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我设计了一个可供学生拓展想象思维空间的议题:范进中举后发疯,假如孔乙己也中了举人,其结局又会怎样呢?教完《月亮上的足迹》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议题:假如你是一个月球旅行者,此时你正在月球上行走。回首俯视地球时,你将会看到怎样的情景呢?

教完《祝福》后,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祥林嫂的儿子阿毛没有被狼叼走,祥林嫂会改变‘穷死’的命运,过上幸福的生活吗?”这一问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学生有的说,“阿毛没死,祥林嫂还能守着。因为,孩子会长大,会娶媳妇生孙子,祥林嫂就有了希望,就可以过上好日子”;有的说,“即使阿毛没有死,还是会有其他天灾人祸降临到她头上。此外,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也不会放弃对她的迫害”;还有的举例论证说,“《故乡》中的闰土,家里人都平安,但生活又怎样呢?多子、饥荒、兵、匪、官、绅,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多收了三五斗》中,戴旧毡帽的朋友,即使遇到了多收了三五斗的好年成还是那样的艰难。旧社会,苦难就像穷人的专利一样,摔也摔不掉,扔也扔不了。祥林嫂在当时的社会下,是过不上幸福生活的”。经过热烈讨论,学生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后,我进一步提问道:“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是什么呢?他们怎样才能翻身解放,过上幸福的生活呢?”通过我这样用“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旧社会剥削制度罪恶本质的认识,而且还更加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创设活动情境,主要通过以故事创设情境、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以音乐创设情境、以角色创设情境、以多感官但与创设情境等,使学生理解现实内涵,增强他们的学习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上讲:“兴趣与需要有密切的联系。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需要为基础。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他必然会对有的事物优先地给予注意,并且对它有向往的心情。”这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知识需要了解,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活化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性学习,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创新性人格。教师要设身处地地关、呵护,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适当表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等许多课文可让学生课前准备,课堂上分组分角色合作、参与,进行课本剧排练。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周朴园的狡诈伪善,哈姆莱特的犹豫与拖延„„“天地大舞台”中的各种悲欢离合、忠义伪善的故事和形象尽现于“课堂小天地”,在轻松、愉悦、活泼的气氛中诸多问题迎刃而解。

4.创设媒体情境,提供现代学习的平台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为学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拓展和丰富了课程资源,提供和创设了声情并茂、动静结合、影响图片等可视性较强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宽了平台。适度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如教学《离骚》时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在这之后可以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纪念他的节日是什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会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再如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渲染出气势磅礴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气势美,为鉴赏词做好铺垫。还可以通过课件展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画面,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总之,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创设出多样的、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情境,不断点燃学生的求知之火并形成燎原之势,这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例谈

只有让学生从字里行间读出老师的辛苦和对他们的挂牵,学生才能读出文中孩子们对老师的爱。 我抓住“夜夜”、“一天”和“时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老师的辛苦,感受老师对他们......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情境创设【内容摘要】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诱思探究教学论论述到: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创设情境,就是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它包括......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语文教学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语文教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

《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张海峰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谈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 情境 张海峰 谈语文教学情境创设 语文教学 情境 张海峰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