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旅游_孔子旅游观的现代意义
孔子与旅游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孔子旅游观的现代意义”。
http://www.daodoc.com/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中国古代热爱旅行的不乏其人,孔子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远游观”和“近游观”以及“山水比德”的审美观,他所提倡的“听乐观礼”文化之游和体验山水自然之游以及他所反对的佚游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孔子还提出了“游必有方”的旅游思想,强调积极入世的人生价值观。总之,千百年来,孔子通过其深邃的旅游思想,深深启迪与影响了后代人的旅游观念和行为。
一、孔子旅游思想概述
孔子一生游历丰富。他从漫长的旅游生涯中悟出精辟的人生哲理,并形成对旅游的独特见解。孔子的“游”主要有三种形式:游览、游学、游仕。也就是说,孔子在游中问学教学,游中求仕入仕,游中生情怡情,游中悟道传道。他的旅游行为与修学、入仕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旅游思想可大致概括如下:
1.孔子的远游观和近游观
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君子不要留恋故土,应该通过游学四方来增长见识,实现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由此可知,孔子“重游”,反对“怀居”、“怀土”等心理和行为,甚而把贪恋安居、留恋故土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标志。但是孔子也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确表达了他提倡近游的思想。“父母在,不远游”也是儒家提倡推行孝道、侍奉双亲、注重人伦思想的体现。
那么孔子既“重游”,又反对“远游”、提倡“近游”,岂不是自相矛盾?实则非也。孔子的近游观和远游观并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类似于“鱼和熊掌”的关系。远游与近游,实际上反映了儒家的“忠”与“孝”、报效国家与侍奉双亲的对立统一。孔子虽然提倡“近游”,但也不一味地排斥远游,虽然主张推行孝道,但更主张“治国平天下”。到底适宜远游还是近游,取舍标准就是是否“有方”。事实上,跟从孔子周游列国14年的弟子中就有不少双亲健在者。孔子反对的只是无正当目的却超出合理程度的“远游”。
2.孔子注重文化之旅、自然之游,倡导“山水比德观”
孔子一生行游天下,注重听乐观礼,开创了中国文化旅游的先河。据史书记载:“孔子曾西入周室,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观帝王之治。”醉翁之意不在酒,孔子入周之意在于向老聃学习乐礼。另外,孔子访齐,曾与齐太师交流关于“乐”的见解并达到忘我的境界。《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行游四方中学习、欣赏古代的礼乐文明,这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文化旅游。
除了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旅,孔子还注重体悟山水的自然之游。对于山水自然景观,孔子更注重“美”的感受,比如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在孔子看来,智者的聪明锐利和流动的水具有形而上的共通性;仁者的宽厚品格与庄重沉稳的大山相通。这就是“山水比德”的审美观、体验观。“比”指象征或比拟,“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质,意指在欣赏山水自然景观时,根据其特征类比联想到人的道德品格,即把自然山水人格化。
3.孔子主张旅游要健康有度,反对佚游
http://www.daodoc.com/
http://www.daodoc.com/
孔子曾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也就是说,以骄傲为乐,以到处游玩、游手好闲为乐,以大小宴为乐,都是有害的快乐。可见,孔子反对游手好闲、放荡游乐、毫无节制的游玩等佚游行为。他认为佚游超出个人身心承受能力与社会礼制许可,佚游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局限的,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害。
二.孔子旅游思想的现实意义
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看,孔子已经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旅游代言人”。研究孔子的旅游思想,有益于加深对孔子的认识和对孔子文化的了解,从而指导当今的旅游实践,实现中国文化与现代朝阳产业的有机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我国旅游学科建设,而且对推动中国旅游强国建设,做强中国旅游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胸襟有利于旅游目的地建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在几千年前便对旅游者发出热情的邀请,对外来旅游者表现出热忱的态度。而我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也被这种乐观开放的心态感染着。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者必须让外来的旅游者感受到目的地居民的热情欢迎和悉心照顾,真正做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游必有方”的思想有利于规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品的设计。
孔子旅游思想的核心就是“游必有方”,即提倡听乐观礼游,注重山水游,更推崇比德之游,反对佚游。可以理解为孔子“重游”的目的是求学、开阔视野,也就是有助于实现正确的人生目标。孔子把旅游当作积累人生经验、确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不少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旅行社产品的设计,并不关心“游必有方”的旅游思想内涵,将旅游文化恶俗化,使旅游资源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文化动力。因此,把孔子“游必有方”的旅游思想应用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设计上来,必将有利于实现中国旅游业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
3.“仁、义、礼、智、信”有利于规范旅游企业市场竞争。
我国旅游业虽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些旅游企业在开发、管理环节矛盾突出;不文明旅游的现象仍然存在;旅游企业恶性竞争时有发生。而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全球性文化名人,其思想博大精深,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人生信条,以及“和而不同”等人文理念,对我国和世界旅游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都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利于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对应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矫正。
从孔子旅游思想派生出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求知的主要路径。21世纪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中国的旅游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孔子一生学而不厌,不耻下问,旅游是其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孔子的旅游思想高度概括了旅游和读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他认为真正的“人才”除了读万卷
http://www.daodoc.com/
http://www.daodoc.com/ 书,还要行万里路。当今时代的人才,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当通过旅游来扩展眼界、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品德、关怀人生关注社会。因此,孔子的旅游思想蕴含着深刻的旅游实践思想和素质教育思想,也是对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最好诠释。
http://www.daodoc.com/
第一讲孔子与论语 基础课教研室 陈妮丽教学目的: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入世出世哲学入手,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介绍孔子以及《论语》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中......
第1课孔子与老子一、思想家孔子1、孔子的救世药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他以“仁、礼”思想积极救世,力图维护统治秩序。2、“仁”的思想:①含义:“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
孔子与现代教育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学者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圣人”、“至圣”、“至......
与孔子的成语故事大全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
尊师重道与孔子 梁实秋著 尊师重道是我国传统中很重要的一个项目。说得最透彻的我以为无过于荀子《大略篇》的这几句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国将衰,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