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_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
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分析”。
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
王诚安李 涛陈海莹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强烈,处在思想行为最易受外界
影响的青少年能否适应社会的这一深刻变化,是关系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西安地区
部分犯罪青少年的调查,从社会影响方面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 C913.5文献标识码
1008-6161(2001)03-0024-02
当前,青少年犯罪严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有哪些影响因素?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了一次专题调查。这次调查主
要在陕西省少年管教所、西安市工读学校展开,共向
少管所和工读学校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其中少管所
380份(占在押人员的76%),收回有效问卷375份;
工读学校共发放40份(占其学生总数的60%),收回
有效问卷34份。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咨询
了4位青少年研究学会的专家,并与12位管教人员
和老师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
调查问卷中反出的情况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16岁以
下占72.5%,其中14岁以下的占27.5%;
2、城乡结
合地带及农村犯罪率高,城乡结合地占45%,农村占
37.5%;
3、传统道德的约束力下降,50%对未婚同居
问题持“个人的事,只要双方自愿就行”的观点;
4、接
受社会法制教育不足,22.5%没有接受过法制教育,40%很少接受普法教育;
5、犯罪耻辱感低,认为犯罪
是“年龄小,不懂事,没有什么”的占37%;
6、离异家庭
青少年犯罪率高,37.5%的犯罪少年为单亲家庭;
7、教师、家长对青少年精神上的关怀不够,思想教育效
果不佳。部分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低,不具备科学教育
子女的能力;有的老师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调,50%的人不接受家长、教师的管教;
8、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不理想,缺乏健康的娱乐形式,72.5%的人沉溺于电
子游戏;
9、教唆犯罪、合伙犯罪突出,77.5%的受到有
不良行为或有犯罪行为的同辈群体的影响。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第一,青少年阶段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
年龄14岁至18岁是青少年发育阶段,主要生 A文章编号
理、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
1、理想、情感、意志、道德等
心理品质初步形成,但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世界观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辨别是非能力差。青少年时期是
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理想是鼓舞行动的重要认识过
程,正确积极的理想会激励人高尚的行动,如果没有
理想,精神空虚郁闷消沉,容易诱发不良的情感。比如
有的家境富有却参与抢劫偷窃;65%的人追求的生活
目的是“快乐就行”,这都是精神空虚,思想苍白,没有
精神支柱的表现。
2、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片面强调自我需求的满足而无所顾及。他们精力旺
盛、好奇心强,顾虑较少,对一切充满好奇,对刺激诱
因缺乏抵御能力,容易冒失冲动,又固执己见,一意孤
行。
3、情感强烈,但还不成熟,有明极显的两极性特
点,不稳重而考虑问题易孤立、片面、偏激。
第二,家庭环境质量低下,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是一个人社会
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对未
成年人而言,家庭给予的感情和爱的培养是其成长中
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教
导以及对行为的褒贬奖惩爱恨的态度上使儿童逐渐
建立起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家庭环境差,家庭矛盾
严重,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和正确观念的确
立。如犯罪青少年家中父母感情融洽的仅占27.5%,65%家中还存在暴力现象;家长尤其是母亲文化素质
低,95%的父母是中学以下文化程度,母亲的文盲率
占到20%。由于自身素质低而导致缺乏科学教育子
女的能力,甚至有的父母是孩子的不良榜样,22.5%
父母有过犯罪史或正在服刑。另外还有父母一方或双
收稿日期:2001-06-27
作者简介:王诚安(1947-),男,陕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社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
李涛(1972-),男,陕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生。
陈海莹(1975-),女,山东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生。
—24—
管的占32.5%。
第三,学校育人方面失误,教育、管理工作不足
学校是青少年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一个人能否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给予的教育成功与
否。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仅注重应试教育,没有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偏
爱学习好、听话的孩子,而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轻视
冷淡;对严重破坏纪律的学生往往开除了事(小学4
年级至初中2年级段辍学的学生高达70.2%)。推出
校门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把矛盾推向了社
会,缺乏约束的青少年在社会上游荡,沾染了不良习
气后,行为开始变得越来越具有暴力和犯罪倾向,问
题矛盾积累的极端表现就是犯罪。
第四,同龄群体的诱导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同龄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
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的自发地结成的社会群体。
从人际互动角度上说,同龄群体或称之为伙伴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这一群体的同
伴中往往有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大家认可的活
动和规范(规矩),这些规范和价值取向往往更容易成为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的对照系,从而成为个人
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可以说青少年所处的群体环境对其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正所谓“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调查显示出于“义气”或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参与合伙盗窃、抢劫的青少年占57.5%,朋
友犯罪会积极或消级保护的分别占30%和37.5%。
第五,一些领域社会道德失范是青少年犯罪的深
刻背景,某些大众传媒的不良引导更是“罪不可卸”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达,它在人们的社会化方面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对人的价值
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暗示作用。
如电视电影中所塑的人物形象,非常容易成为青少年
模仿的对象、追求的目标。有的媒体为迎合市场需求,充斥着大量追求感官刺激、凶杀暴力色情等的消极内
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特别是畸型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在社会化
过程中迷失方向造成社会化中的偏差、失败及种种病
态,集中体现就是青少年犯罪。
此外,社会娱乐场所如游戏厅、舞厅泛滥,少数商
家为了利益趋动,纵容甚至鼓励、吸引青少年来消费,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在这些污七八糟的场所里明
争暗夺、争风吃醋、打架斗殴,为所欲为,最终荒废了
学业,败坏了道德,自己也慢慢地从此走向了堕落犯
罪之路。
三、“托起明天的太阳”,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
作为我国现实生活中一个社会问题,预防和解决
青少年犯罪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还会面临严峻的考
验。这是因为:一是被十年“*”打乱的正常的道德
价值体系至今没有完全理顺,社会上许多旧的思想观
念还相当浓厚,还会长期存在;二是推行政治和经济
改革过程中,观念冲突、规范冲突及其他一些文化冲
突是我们当前社会的突出特点;三是我国目前仍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的、不发达的国家,住
房、交通、就业压力大以及城乡差别、收入差距等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衡,也无时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发展。
法网恢恢,犯罪必惩。对青少年犯罪要惩教结合,标本兼治,集中体现依法严打严重刑事犯罪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受到
法律的惩戒,得到有效的教育、改造;对处于犯罪边缘的青少年要重保护,轻处罚。通过社会帮助、教育,使
他们成为有用之才。然而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预
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当前预防青少
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要一点是全面认识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高度
重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主
要着手于其早期社会化,即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期(主
要从四、五岁到小学、中学时期)。以前我们只重视了
衣食等物质方面,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要,认为他
们年龄小不懂事,对他们的心理饥渴没有满足。这一
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的发育上都还不成熟,缺乏
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大部分以模仿或盲从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头脑中不存在固有
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的第一印象鲜明而深刻,甚
至能影响其一生。因此一个相对稳定和统一的价值标
准,一个令人敬佩和信用的社会权威现象,一个适宜
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社会场所,一个专业的青少年
心理咨询中心,一个满足青少年求知欲的第二课堂,一个尊老爱幼和睦温馨的家庭,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
爱的学校,一个助人为乐的社区,都有助于他们在社
会的转型期走出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预防犯罪,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预
防,自立自强是关键。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自我保
护能力,做好自我预防,自觉抑制有损健康成长的观
念和行为。
由于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培养上具
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要自
觉履行家教职责,父母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自身
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日常生
活中,注重言传身教,着力品德、法制教育,重在教子做
人,注重子女的心理素质、自理能力、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其在未来社会中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培养学生,重视
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加大关心爱护学生的力度,对于
有问题的学生应多一些理解与沟通,不能简单地开除
了事,要加大说服教育的力度,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
方法,切实帮助他们矫正不良行为。
社会应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严厉打击社会丑恶
现象,倡导精神文明,丰富文化生活,规范社会舆论,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社会规范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5—
2001年第3期总第55期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1.14 No.3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绪论2007年12月,我的邻居小龙因故意杀人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年他刚满18周岁。我国青少年犯罪日益严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成为党和国家非常关注的社会问题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社会实践主要内容:摘要: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
当下青少年道德状况及原因分析学生姓名:施露准考证号:英语教育专业摘要:具体内容本文首先阐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然后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以及导致青少......
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众所周知,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以成为即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 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摘要:青少年被喻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逐渐增多,青少年违法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