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荐)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景和方向,这是我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的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这个整体性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目的根据十七大报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战略格局进行的整体部署,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小康社会”一个中国传统的概念,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比较富足的社会生活。邓小平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赋予这个概念以崭新含义:“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这样就必须是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这一万亿美元,反映到人民生活上,我们就叫小康水平;反映到国力上,就是较强国家”。为了实现小康,在他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翻两番”、“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等一系列战略构想的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据统计,“三步走”的第一步目标,1987年已经达到;第二步目标,到1997年就提前完成;“人均800美元”的目标,到2000年胜利实现,实际达到854美元。当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时,我国人均GDP已达1090美元。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曾经指出,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新阶段的新起点和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使十几亿中国人民都能
得到实惠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个奋斗目标,连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共同构成了党和国家在新世纪之初的行动纲领。
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七大报告,根据各族人民不断增强的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针对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完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即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其中,对民主政治方面的新要求表述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这是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做出的积极回应。显然,报告第六部分“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对实现这一新要求的具体部署。
其次,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主题。十七大报告将十二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深刻,意义重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角度看,表明我们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要不断拓展和延伸这条道路,其中包括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角度来认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要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拓展,形成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在内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由此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角度来认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已经形成和确立,但仍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角度来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理论。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都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以,坚定不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十七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据细心人士观察,仅“民主”一词,报告就有60多处提及,而论述民主政治发展的篇幅在报告中长达7页之多。报告首先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总的纲领,包括目的、道路、要求、领导核心等四个方面,报告还从六个方面具体展开论述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措施。
报告指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制度的根本特征。实现和保障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因此,报告开篇就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把民主视为“生命”,这一提法在中国共产党举行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民主被视作“生命”,意味着民主在中国未来的政治舞台上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意味着民主已经逐步深入民心,意味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已经跨入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
认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表明我们党对民主与社会主义的有机联系的认识已经达到新的高度,即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生命相依。社会主义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同人民当家做主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谈到无产阶级的解放时说,“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社会主义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事业,而人民的利益只有靠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够真正得到维护。党中央几代领导核心都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毛泽东曾指出,“只有实行民主,中国才希望。”邓小平也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又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让全国各族人民享有最广泛的民主。”如今,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又把民主提升到“生命”的战略地位,并字斟句酌地对“中国式民主”进行精辟论述,较为完整地赋予发展民主政治的时代新内涵,无不昭示出党对人民民主价值的重视,正如报告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而民主愈发展,社会主义就愈具有生命力。所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保障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二、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在回顾了二十九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之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近三万字的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同时,还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关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条道路的具体内容应该这样理解:党的领导是前提也是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实质也是核心,依法治国是保障也是途径,三者统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体系及其运行的基本框架,其中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被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就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沿着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十七大报告将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提升为“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这种提法更科学、更有高度,也更具指导意义。
实际上,关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论述不仅限于第六部分,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即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提出了“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路径。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积极探索。十七大报告对这些新探索、新尝试、新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充分加以吸纳,对发展党内民主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建立健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委员会全体会议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等等。引人关注的是,报告还突出强调要尊
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一般认为,“党员主体地位”是指党员是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员应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当家作主的积极作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从本质上将就是尊重党员的意志和权利。党员主体地位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活动,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在党的事务与决策中发挥主体作用,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从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需要在党内生活和工作中充分体现党员的意志,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体现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党的各项决策和政策都能充分代表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这一新概念的提出,使人们对未来的党内民主、党内生活充满期待。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总体要求和党的领导
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里将十六大时所提的“积极稳妥”原则改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这一表述实际上是传达了两个观点:一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和前提,必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原则,经济社会越发展,越要求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二是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保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反映了执政党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不断深化,才能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情形相适应。
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报告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党的性质的先进性和奋斗目标的科学性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历史上的正确性所决定的。因此,报告指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
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这里特别增加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程序化”,表明党的领导的理性化和法治化要求的提高。
加强和改善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领导,必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其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包括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依法执政水平;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为民所用”;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与此同时,十七大报告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任务和措施作了全面而又系统、深刻而又生动具体而又详尽的阐述,清晰地描绘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图景,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和要求。限于篇幅,这里略去。
总之,正如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经说过的那样,“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坚信,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建设和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教育、科学、文化建设。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我们青少年怎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中......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在中国文联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时间:2011年11月26日 09......
课件名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测试题目共:30 ,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得分92分第1题、我国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着自己特有的优势,它体现......
修改版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练习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作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