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_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摘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地区160名特教教师进行了数据信息采集,并且进行了相关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要明显低于普通教师,其中特教教师在婚姻状况、教龄、学历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关键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一、前言

职业倦怠是一种很常见的职业反应,它主要是由职业压力所引起,个体由此表现出身心疲惫的状态。一旦出现职业倦怠,那么将会影响个体的工作质量,比如责任感下降、身体状况不佳,个体常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如果不能及时的采取措施,那么将会对个体产生极大的危害。特教教师是属于职业倦怠较为明显的一个群体,它是指特教教师不能够适应工作压力而引起身心疲惫的极端反应,其产生的原因与特教教师长期的教学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国外有很多学者对职业倦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得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主要表现,分别为情绪衰竭、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个人职业成就感。其中情绪衰竭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个体常常因此表现出极度疲惫感;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个体常常表现出对他人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个人职业成就感是个体对自我的评估,个体常常表现出对自己工作的价值评价过低。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北京地区的五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了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80份问卷,其中收回175份,回收率为97.22%。为了能够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筛选,其中160份问卷调查为合格问卷,有效率为88.89%。这160份调查问卷中,其中聋哑学校为74份,所占比例为46.25%,盲校为86份,所占比例为53.75%。按照婚姻状况进行分析,其中已婚数量为91人,所占比例为56.88%,未婚数量为69人,所占比例为43.12%。从教龄方面分析,其中5年以下的数量为39人,5至10年的数量为46人,10至15年的数量为35人,15至20年的数量为31人,20年以上的数量为9人。从性别的角度分析,其中男性数量为20人,女性数量为140人,在特教教师中,女性要远远高于男性。

(二)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科学准确的对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本次研究采用郭文斌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评价。在职业倦怠问卷中从个人职业成就感、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情绪衰竭3 个维度,共43 个题目,问卷采用5 点计分,1 表示完全不符合,2 表示比较不符合,3 表示界于符合与不符合之间,4 表示比较符合,5 表示完全符合,3分以上表示存在职业倦怠,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严重。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0,分半信度系数为0.769,重测信度系数为0.643。量表的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及各个因子分之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将问卷调查所收集到的数据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工作,计算计量资料之间的差异性,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情况分析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采用的是五分计数的方式进行,研究规定,如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因子的评分小于等于2分,那么说明教师不存在职业倦怠的情况,否则将说明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北京地区160名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地区特教教师职业倦怠基本信息统计情况

情绪衰竭 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 个人职业成就感 职业倦怠总均分

平均值 2.63 1.46 1.81 1.87

根据表1的数值可以进行分析和描述,对于特教教师而言,针对本次研究给出的标准可以得到,此次调查的160名特教教师,他们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情绪衰竭的平均得分为2.63,相对于其他两个维度,情绪衰竭的表现最为突出。其次则是个人职业成就感,职业负荷和压力感受得分最低。相对于一般教师而言,特教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因为他们的学生都具有交流障碍,特教教师必须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取得想要的成就。长此以往,很多特教教师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情绪衰竭就是心理压力无法释放的一种病态表现。综合分析,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并不显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总结原因。首先,因为特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与学生的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不能像对待正常学生一般,但是在教学深度方面,特教教师不需要像对待正常学生一样,提高教学难度,所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对轻松。其次,目前我国教育部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国内各个普通学校,如重点发展九年义务

标准差 0.82 0.61 0.58 0.47

中位数 3 3 3 3 教务以及各种职业教育,而对于特殊学校,教育部没有给出硬性指标,所以特教教师也不需要为学生的成绩而焦虑。最后,对于特许学生而言,很多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会放低,所以特教教师一般都不会承受来自家长或者社会方面的压力。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特教教师一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比较轻松,不会承受像一般学校教师那样的巨大压力,所以总体的倦怠状况并不严重。但是从表1可知,特教教师的情绪衰竭较为明显,这也是一种职业倦怠的先兆,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也会越来越明显。

(二)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

为了能够深层次的研究职业倦怠与相关因素之间的联系,本次研究将针对性别、婚姻、教龄、学历等因素分别进行分析。

1、性别

表2 职业倦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男性 女性

从表2看出,针对职业倦怠情况,对调查人群的男性与女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P=0.351,这说明男性与女性特教教师关于职业倦怠情况没有显著性差异。

2、婚姻

表3 职业倦怠与婚姻之间的关系

未婚 已婚

从表3看出,针对职业倦怠情况,对调查人群中的男性和女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P=0.026,由于P值小于0.05,所以未婚和已婚之间关于职业懈怠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未婚教师由于承担的家庭负担小,而且不需要操更多的心,所以在职业倦怠方面表现不明显。相比较而言,已婚特教教师除了承担学校工作的压力之外,还需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所以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属于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3、教龄 平均值 1.67 1.93

标准差 0.47 0.76

中位数 3 3

统计量 t=3.28

P值 P=0.026

平均值 1.84 1.88

标准差 0.72 0.81

中位数 3 3

统计量 t=2.14

P值 P=0.351

表4 职业倦怠与教龄之间的关系

5年以下 5-10年(包含5年)10-15年(包含10年)15-20年(包含15年)20年以上(包含20年)

根据表4可以看出,从事特教教师11年至15年的人群,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1.95,高于整个人群的职业倦怠平均数,是平均分最高的人群,其次则是15年至20年的人群,他们的职业倦怠平均分为1.89,依然高于整个人群的职业倦怠平均数。5年以下和20年以上的人群,他们的职业倦怠平均分反而相对较低。经过分析可知,对于5年以下的特教教师,他们一般都还没有结婚,所以他们很少为自己的事情而烦恼,而且正处于奋斗期的他们,对于工作更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相对于这部分人群,从事特教教师10年至20年的人群,他们反而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多人都感觉到身心疲惫,而且长期从事特教职业,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也感觉到枯燥,成就感也开始降低,所以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平均值有所上升,而随着教龄的增长,特教教师的家庭问题也会相对降低,从而让他们又有大量的精力投入工作,而且在工作经验方面,这部分人群更加具有教学技巧,所以很快又能够适应这份工作,以更好的状态回归教师角色,这时候的职业倦怠情况得到了缓解,平均分也有所降低。综合而言,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2)。

4、学历

表5 职业倦怠与学历之间的关系

高中及以下 大专 平均值 1.93 1.81

标准差 0.73 0.69

中位数 3 3

统计量 T=2.38

P值 0.048 1.68

0.35

1.89

0.71

1.95

0.37

平均值 1.43 1.78

标准差 0.63 0.52

中位数 3 3

统计量 T=1.62

P值 0.042 本科及本科以上

1.72 0.52 3

如表5所示,根据不同学历,特教教师所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情况也不一样,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他们的职业倦怠表现的最为明显,评价得分为1.93分,随着学历的增高,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表现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的年龄都比较大,他们都是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没有经过专业的特教培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形成先进的教育观念,所以对于特殊学生,他们的认知程度不够。其次,由于沟通交流障碍的情况,很多时候,特教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特殊学生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对这些特殊学生产生了不好的认知,而且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特教教师也会对学生失去耐心,不仅对学生的期望值大大降低,对自我成就感也会出现明显的降低。最后,对于学历较低的教师,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兼职保育员工作,由于责任重大,导致他们的心理压力也相对较高,担心学生出现什么问题,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导致他们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

5、专业背景

表6 职业倦怠与专业背景之间的关系

特教专业 非专业短培训 非专业未培训

从专业背景的角度分析,特教专业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低,其次则是非专业段培训的教师,最高的则是非专业未培训的教师。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可以从从教学技巧方面分析,特教专业的教师都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教学技巧非常娴熟,所以在与特殊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很少出现交流障碍的问题,而对于未接受培训的教师,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欠缺,长期处于沟通不佳的状态会让他们对学生失去耐心,对自己采取否认的态度,所以职业倦怠水平较高。

四、总结

根据调查分析发现,相对于普通教师,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情水平较低,其中情绪衰竭平均值 1.68 1.86 1.96

标准差 0.47 0.83 0.75

中位数 3 3 3

统计量 T=4.36

P值 0.043 是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最显著表现。除此之外,影响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还包括婚姻、教龄、学历以及专业背景。为了防止职业倦怠情况加剧,必须要针对四个因素,对特教教师采取措施,以提高特殊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在花.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枯竭特点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4).[2]易晓琳.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3]马芳.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1(2).[4]周朝坤.聋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D]西藏大学,2012.[5]李燕、高培.国内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报告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报告摘要:当教师的时间长了,许多老师大概都有这样的感慨:刚踏入校门的激情满怀不知从哪一天起逐渐消失了,工作的既没有新鲜感也没有挑战性。而学生确实越看......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项目信息对应的项目名称: 学科: 项目类别: 项目负责人: 项目依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机制与干预对策研究 心理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刘晓明......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当前,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因学生基础差、管理难度大、职业危机、工作压力大等主客观原因,产生了职业倦怠症。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因不能有效地缓释工......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最近十几年来关于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认为在研究普通教师职业倦怠的同时,应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构建具有统......

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是现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更为严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就是专家所讲的教师职业倦怠多表现为缺乏热情,对工......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特教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特教 倦怠 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特教 倦怠 教师职业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