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人生_读书与人生的意义
读书与人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书与人生的意义”。
很高兴来到贵校来和大家一起再次畅游于书籍和人生互动的美好的联通的时光里。大家都知道有关书籍和人生属于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因为我们随便的打开记忆的大门就会检索出很多和书籍、人生有关的名言、格言。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引导民众前进的灯火。美好的人生应该是经历过读书的三种境界的,用古典诗词来形容读书到达了一定的境界之后,生命的姿态相应的将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等我就不再讲了。我想讲的是我们平时阅读的书籍大致都包含哪些类型,各个书籍对我们的现实人生究竟有哪些密切的联系。
我们为什么要把读书作为人生一个重要的而又美丽的工作来做。以及在校的学生们在选择书籍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因为各位都属于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所以我想对于哲学、文学一类的书籍可能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大而化之的讲所有书籍的分类也无非就是政治经济的、军事外交的、哲学文学的、自然科学的等。而对于一个理工院校的学生来讲可能平时接触更多的是自然科学的书籍。但要想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是远远不够的。读哲学书籍使我们正确行走在生命的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我们没有接触过哲学书籍的时候,尽管我们也在直观的角度上知道生命本身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且我们也知道死亡和生命的参照让我们更觉出了生命的短暂。但我们没有进入哲学领域之前,我们对于生命,对于自我,对于我在社会中的定位、价值、创造等都没有联通起来。哲学著作至少可以在这几个层面教会我们重新思考人生,重新选择我们的生存姿态。从叔本华、尼采到海德格尔用他们的书籍向我们敞开了一个现代个体人生在现实生存中的一种真相、底蕴。我们先前认为我们能做命运的主,一直自信的宣告人与天斗与地斗而胜利者是人。我们天真的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命运是被我们操控在手里的,我们可以主宰整个天下。然而现代主义哲学著作却向我们敞开了很少被我们考虑但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的一个生存的真相——其实生命在来源处就已经被确定为被动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出生之前不可能征求我们的意见。每一个生命的繁衍只不过是人类作为生物的本能。这种哲学启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是通过主管选择来到世上的,却必须也只能走向死亡。死亡是每个人必须的、唯一的结局。只有在死亡面前才是真正的人人平等。生命在结束时再次告知你他是无可奈何的、被动的。伟大的生命是如此的可怜,他在来源和终结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被限制在了被动接受上。那么我们还敢像以前那样说我们时时刻刻都把命运握在手里的吗?我们无所不能吗?我们定能战胜天、地、命运吗?现代主义哲学就是这样向我们敞开了生命的一种令人悲哀的主题。就像张爱玲说过的:其实生命的主题就是悲剧的,尽管细节充满了快乐。但正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是一个被动的结果,而我们又必须走向死亡。所以我们才格外的珍惜着短暂的生命。和死亡的永恒比起来,就算现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都可以长寿,他和整个历史比起来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一百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所以我们要宽容,善待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这社会原本就是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组合而成的。我们都是在社会中活着的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利益。而外部条件实现我们全部的愿望是不可能的。因而在获得利益的较量面前总有人是要吃亏的。假如我们不明白我们是社会中的个人,外部满足人们欲望的条件是有限的。我们怎会懂得有所得、有所失的道理。这些都是哲学书籍旁敲侧击的角度告诉我们的。
人类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是无法用自然科学解释的。比如我们知道宇宙是一个无垠的空间,万物都是在运动中相互联系的。然而宇宙为什么是一个无垠的空间呢,宇宙间的万物为什么按照一定的法则、规律在运作,这是科学无法解释的。所以西方哲学提出来对于一些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人类生命现象和文明现象只能靠哲学和宗教解释。所以从今天起,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重新考虑以往我们所信奉的那些原则究竟多大程度上是真实的。比如我们按照现在约定俗成的法则习惯于把头上的一面叫做天,底下的这一面叫做地。我们以
为天和地的命名是客观的。但是假如我们进一步追索,假如我们的祖先最初命名是反的呢?那么今天我们的表述方式一定也是反的。尽管历史不能假设,所有发生历史的积累不可能推到重来,但是至少哲学给我们提出来几个重大的质疑。“从来如此”对吗?如果不对,我们如何看待以往我们所接受的认识呢?我们究竟在什么意义上能自主?比如很多大学让新生刚来随便选课,看似有很多自由,然而当你被某所学校录取的时候,你的自主都将是一种规范中的自主。作为社会中人就会不断地索取,因而我们也应向社会奉献。否则这个社会就无以为继。而每个个人也无法运作在社会中。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必须面对现在的生存、价值。这就是哲学书籍教会我们直面人生、正视人生。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生命就是一种被剖露状态。“既然生命是一次致命的飞翔,那么就让我们飞翔的优美一些吧。”“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就这么短短的四句,洞开的却是一个哲学真理。人生不过是看与被看,原来我们互看的一道风景。此时的我是你们眼睛中的一道风景,你们也是我眼中的一道风景。我们为什么不想方设法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那一道看起来很漂亮、舒心、惬意的一道风景呢?反正你是要被别人看的,那么你为什么不能让自己养眼呢?所以现代主义哲学初读是悲剧的,讲透了就清明了。我们作为宇宙万物中的一中,和其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就会不太去斤斤计较哪些小利,不会因为一点不悦就悲观失望以至于自杀。生命是多么一件让人伤感的事,你有生命理由再让它悲哀的、绝望的甬道中浪费呢?“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其实这句话是一个最朴素的真理意义的表达。因为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可怜,所以我们知道了生命的可贵。因为我们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所以我们会加倍的珍惜生命、善待他人。理解就是这样在宽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的生成了。大家可以设想,当每个人都可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别人向宽带自己一样,那么我们的世界会不会就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再也没有爱的荒原,再也没有疾病、冬天、痛苦和死亡。到处都是人间的乐园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哲学书籍能洞彻人生的底蕴和真相。向我们敞开另一种风景、另一番模样让你在打量人生的时候能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同学喜欢读医学、军事类的书,但是这些书的作用是浅显的。医学可以让我们机体健康。但是只有哲学让我们的精神健康了,我们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一个国家的兴旺时万万不可离开国防的。军事国防除了告诉我们科技发达到什么程度之外,还用无数的例证向我们表明落后就要挨打。而挨打就应该奋起。所以军事类的书籍也是在不同侧面参与了我们的人性建设。只不过他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向我们敞开的是一些科学法则、原理、奥秘。而和我们人生、青春更密切相连的就是文学书。这也是最广大大学生最喜爱的。文学在1922年就被鲁迅定为能引导人类前进的那一盏灯火。文学教会了我们真、善、美。教会了我们如何懂得理解和拥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从文学和哲学的角度上来说,真正的爱情是无法言说的,我在文章中曾这样写过“爱情是什么?爱情是流不出的眼泪,是说不出来的话语,是天堂的仙液,是魔鬼的香水,使我们这些凡人永远不可能企及、触摸和拥有的。爱情就是两双茫茫人海中相遇的眼睛,目光的彼此纠缠,从此锁定终生再也不回头。或者说爱情就是对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呼吸都能紧紧地勒紧了你的神经、心灵和全部身心。但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他绝不仅仅是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日常生活的所有细节,柴、米、油、盐,闲话、琐事能逃脱吗?什么叫天堂的仙液,那是彼岸的另一个世界遥遥照亮我们的。他引导我们前进,但我们并不一定能够触摸,所以真爱无言。关于神女峰,舒婷曾写过这样的诗歌:在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可沈从文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最重要的是翠翠一往情深的等待。有等待的生命就不会寂寞。一个人的心灵有多大啊,他可以大到向海洋一样的广阔、天空一样的高远。然而一个人的心灵有多小啊,他可以小到只有一个角落、一条缝隙。一份思念、一种感情、一个人的姓名就足以把她脑子塞得满满当当的、充充实实的。
我们通常只知道简单的从哪些流行歌曲里面吉光片羽的打捞起了那点偶然的思绪,却从来没有用这种音乐、歌曲、小说、现实去切入读书的意愿和心情。而被我们忽略了很多东西。现代人最大的恐慌就是我们太看重于我们能抓得在手中的那些具体的物质。我不是让大家不食人间烟火,但我希望大家至少保持一种姿态。那就是让我们的灵魂与高贵靠拢、展望。所以读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以为卑鄙与高尚之间有天壤之别。高尚的人是将高贵变成现实,将卑鄙的念头只不过是个念头。而卑鄙的人是努力地将卑鄙变成现实,差别仅仅如此。人性的本质是自私的,人活着就有欲望,而欲望是无穷无尽、永远更新、不断膨胀的。外部的生存环境是无法满足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亦或是具体的你和我的欲望的。外部资源的不足必然会导致我们想去按自己的意愿去做。纠纷、战争、差异就是这么产生的。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既然我们知道欲望是无法满足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太过贪婪。我们毕竟是文明社会中的一个人,我们就等承认但我们有这个不光彩的念头时,必须压制住。这样才能不断向高尚靠拢。如果这种念头一直被压抑着,那么你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天使就在我们心中,他可以就是我们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仍勿施于人”。正是这种道理,所以使得文学对于人性的这种不经意的教化逐渐的积累。逐渐的柔软了我们原来不曾柔软过的心灵。让我们变得善解人意了、能够体谅、能够洞彻和懂得包容。
读书与人生 人累了,喜欢独坐一室,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书,让浮躁之心得以 慰藉。 还记得认识他是在初夏, 从我看到他的第一眼起, 我的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 感觉 : “......
读书与人生“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乐趣源自于书中。”我一直都坚信着这两句话。回首过去,书已经伴我走过十四个春秋,它就像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失败时给我鼓励;在我失意时......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读书与人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读书与人生作者:skx 浏览量:77 最后编辑时间:2009-1-6 22:36:05 杨玉圣: 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学报》副主编。主要从事美利坚合众国史、美国宪政......
读书与人生(心得体会)学院:机电学院系别:机械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王朋班级:B0902学号:0612090203毕庶春老师在图书馆报告厅做了《读书与人生》的报告,听了以后有了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