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操行评定量化管理的尝试_学生操行量化考评细则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学生操行评定量化管理的尝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学生操行量化考评细则”。

学生操行评定量化管理的尝试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

杰2010、9、25

学生操行评定量化管理的尝试

内容摘要:为保证对学生操评的客观公正,实现该项工作的规范化,也是应了新课改理念-----注重每一个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我尝试了学生操评的量化管理。本文浅谈了学生操评量化管理的目的、操作办法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操评量化管理

客观公正

班规

值周班长制度

群众监督

集体评议制

做班主任工作,每学期末都要给学生进行操行评定,通常的做法是凭班主任的印象给学生下评语、定等级,这种做法主观性很强,班主任掌握着学生的操评生杀大权,有时难免不够客观公允,还有可能对学生的评价形成惯性,好孩子总是好孩子,所谓“坏学生”总是坏学生。或者单凭期末的学生个人总结和集体评议,也往往会因为学生间的人缘、面子等原因而使评价失真。如何能避免这一弊端,使学生的操行评定更客观公正,切实有据呢?在这方面我尝试了操评量化管理的方法。

一、尝试操评量化管理的目的其

一、使学生操评更客观公正,这是我尝试操评量化管理的直接出发点。班主任老师每一学期要给若干学生作操行评定,由于“评价”本身属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也由于这项工作的繁琐与枯燥,在操作中班主任很容易出现主观的认识偏颇。这对于班主任而言算不上是错误,对于被评价的学生而言却是一件大事,甚至会对其以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操行评定应力求客观公正,以不辱教师育人之使命。

其二、利用高透明度的量化付分激励学生上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操评量化管理的最终目的。

其三、使量化付分成为班级日常管理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教师更加重视教育的过程及受教育者感受教育并且作用其身升华其身的过程,通过量化付分可以细化个人德行成长的过程,并及时记录下来。

二、学生操行评定量化管理的操作方法。

所谓学生操评量化管理就是事先对学生的行为做若干的评价规定,然后在每个学生的在校行为过程中,给予评价、付分(即加分或减分),最后(期末)计算每个学生的总得分,按学校规定的比例分成A、B、C、D的操评等级。

1、制定班规。在操评量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有法可依,即何时加分,加多少分,因何扣分,扣多少分必须有统一的规定,这就需要一个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法——我们称为班规。班规的制定过程恰似立法过程,在这个过程之初我首先组织几名班级骨干起草班规,然后在班会上逐条宣读班规草案,学生讨论、修改、表决通过,这个步骤略显繁复,但却是必要的,通过这个“立法”过程,学生亲自参与了,不仅加深对班规的了解,而且从立法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有助于他们的自律。班主任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个“立法”过程我们是在高一新生开学一个月之内完成的。此后班规还需不断地补充修改,使之更趋于完善。

2、值周班长制度。班主任不能整天始终和学生在一起,一个人的观感又有可能出现不公允的偏差,那么我们需要从学生中选拔出操评量化付分(或者说班规)的执行者——我们把他们称为值周班长——扮演执法者的角色。执法者的任用我采取了自荐的办法,首先向全班同学说明值周班长的职责、具体要求以及作值周班长将得到的锻炼。当然,不可缺少的,作为利诱,更准确说是动力——作为对值周班长工作的肯定,或者说是对值周班长辛劳的补偿,我们做出规定,只要值周班长工作有效,值周之一周之内班级无纪律扣分(指学校值周队)现象发生,或得纪律流动红旗,为值周班长加上操评量化分三分(三分是班规操评量化加减分细则上所规定的一次性最高加分)。

值周班长制度出台以后,有若干学生报名要当值周班长,他们中有班干部,也有普通同学。他们有的是为锻炼自已,有的是想为班级多做点事,更多人是想为自己操评加分,尽管动机不同,但他们都想把值周班长工作做好,都想当好这个执法者。出于对这些同学的上进、热情的考虑,我同意他们中大多数人的申请。我把他们分成两人一组,每组值一周,并且明确值周班长职责,打印了值周班长职权表,让他们人手一份,并且在值周班长专用桌上还贴有一份,这样值周班长上岗后就会明确该干什么。在值周顺序上,我把有班干部的组按排在前,因为班干部同学有管理班级纪律的经验,可以先做个榜样,形成套路,以后的值周班长工作就会更顺利。新一轮值周班长上岗之后工作效果很明显,班级连得数周流动红旗,此后又有多名同学报名,也都给他们机会。

3、群众监督制度。值周班长有很大的权力,为了防止值周班长“以权谋私”、“执法不公”,必须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具体做法是在每周的值周班长总结后,由同学对值周班长的工作进行评价,给值周班长提出意见和建议。班主任老师也适时的对此给予评价。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值周班长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以后值周班长工作更有效的开展,也培养了班级民主的风范。

4、分组总结考评制。每学期末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考评。由平日的四个大组平分成8个考评小组(班级内的四个大组各有男女两名组长,是平时班级活动的基本单位,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并且组长也掌握组内情况,方便期末考评的进行),每个考评小组6-7人,通过集体评议按1-7排序,分别付予7-1分,然后将考评得分同平日量化分相加,给出学生本学期的操评量化的最终得分。

三、在学生操评量化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一,值周班长的工作必须有法可依,也就是说他对班级同学的纪律扣分必须是班规中规定的内容,不可任意扣分。若遇到新的违纪现象,而班规中又无明确扣分标准的,那怎么办呢?如果扣分,则有法不明则事不清之嫌,若不扣分,则这一行为或现象又的的确确是错误的,这可是一件为难的事,可这件事恰恰给我们的一位值周班长提供了表现处理问题能力的机会,他先是对这一错误行为给予严肃的批评,提醒同学不要再犯错,然后说,由于班规没有明确规定,这次不扣分,只警告,下次若有人再犯是否扣分,请大家表决。问题就这样完满解决了,并且通过全体同学的表决,班规被进一步完善了。以后形成惯例,凡是班规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项目都不作扣分处理。

其二、必须体现值周班长在管理纪律方面的权威性,执法者在依法执法的过程中必须有威严,否则不足以体现班规的严肃性。在值周班长与同学因扣分发生争议时,我经常站在值周班长一边,维护他的权威。当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实属值周班长的问题,就必须对其进行批评指导,但不是当众,而是单独谈话,给他机会让他自己面对同学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容易取得同学们的谅解,值周班长威严不会受损。

其三、量化管理要增强透明度,这与我采用量化付分进行操评管理的初衷相一致,如果没有透明度,就很难做到公正。具体做法有二:一是两个总结——日总结和周总结,都由本周值周班长来做,要指出本日(周)存在的问题,表扬好人好事,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明确宣读本日内的个人加减分情况,让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清楚,这样做还可以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二是做好两纪录一登报,两记录是值周班长工作日记和班级学生操评付分记录,一登报是要及时把付分情况填报在班级墙上的《学生操评量化管理表》上,一般是每周填报一次,要做到大表和记录的一致性,学生随时可知自己的评分。这是期末计分的依据,又便于同学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得分及在班级中的位置。其

四、班主任要给予班级操评量化管理工作及值周班长以正确的引导。及时纠正一些不良倾向,比方说值周班长的错误,班干部犯错被值周班长批评扣分,班干部和值周班长的关系等一些问题都需要班主任老师正确引导予以解决。其

五、对值周班长的任用要慎重,特别是制度出台之初的值周班长一定要能出色的完成工作,这样既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又可鼓励后来者的工作,对于在值周班长工作中不胜任的,特别是纪律性差、带头违反纪律的应及时予以教育,对屡教不改者应坚决撤换。

学生操评量化付分管理的最大优点是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操行,须配合以班规、值周班长制度,才能发挥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一个好方法。该制度在开始阶段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正常运作后,会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因为一经形成制度,这项工作就可以在学生自已的管理下自动运作,让制度帮你解决问题。这也顺应了民主与法制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操行量化管理实施细则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养成教育,使操行量化考核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引入竞争、激励、制约、责任、利益机制,强化学......

学生操行评定

学生操行评定学生操行评定1你是一个可爱但又粗心的学生,你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学习方面,老师希望你能上课更加认真些,功夫下得深些,排除一切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期......

学生操行评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2篇学生操行评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学生操行评定

学生操行评定标准(一)学生操行等级及评定1、操行评定等级学生操行评定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几及格(60—7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四个等级。2、月操行成绩评定(1) 学生......

学生操行评定

学生操行评定操行评定:你是一个可爱但又粗心的学生,你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学习方面,老师希望你能上课更加认真些,功夫下得深些,排除一切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老师期待着下......

《学生操行评定量化管理的尝试.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学生操行评定量化管理的尝试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学生操行量化考评细则 学生 操行 学生操行量化考评细则 学生 操行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