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的宝地_干旱宝地
干旱的宝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干旱宝地”。
干旱的宝地
一、教学要求
1.初步学会分析以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为代表的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波斯湾沿岸国家的案例,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的。
3.学会利用地图等资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能够运用景观图等资料描述干旱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具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三、教材分析
陆地上干旱地区的面积十分广大。大部分干旱地区降水极为稀少,沙漠连绵,曾被视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的地方。自然环境比较严酷,但有的地区地下蕴含着丰富的宝藏。自古以来,炎热和干旱非但没有熄灭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沙海中建造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我想要站在异国的地方,感受文化的冲击,去发现我们的世界之外,真的有另一个世界,或者澎湃平淡,或者安乐繁荣。只是现在,我们都只能坐在教室里,工作或者学习。但这不妨碍我们放飞心灵去旅行。
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气候,有不同的景观。(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有一个地方,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我们来找一找。
阿拉伯半岛是什么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这样的气候造就了什么样的景观?(沙漠连绵,河流稀少。阿拉伯半岛中部夏季最热月均温在白昼时达70~80℃,夜晚则降至30℃;冬季最冷月气温也达40℃以上;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许多地区两次降水间的间隔需要数年。地表没有一条常年河。)在这样的地方,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揭开波斯湾地区人们生活的神秘面纱吧。
(二)新课
出行服装很重要。老师找好了一个向导,现在啊,向导爷爷先带大家去服装市场置办一下行头。你是要风度还是要温度?出示T恤和长袍,选哪种?
盛夏的沙漠地带温度能达到40、50摄氏度以上,阿拉伯长袍的特点是宽大,能遮住全身,外界的风吹入袍内,能迅速窜遍上下,起着一种“烟囱效应”,将身体上散发的湿气一扫而去。与此同时,由于人体皮肤都被宽大的长袍遮住,阻挡了日光对体表的直接照射,而灌满长袍内的空气又起到良好的隔热作用,因而使人感到凉爽、舒适。在沙漠地区,穿长袍是最明智的选择。
爷爷一路上给我们介绍他以前的生活,可惜他语速太快,我英语水平有限,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水、战争、贫穷这三个词,大家能根据这些图片资料帮助我分析一下爷爷讲什么吗?
可见热带沙漠气候区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呢?水。中东一些国家经常为水而战,其中,大家熟知的巴以冲突,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水资源的争夺。水资源的缺乏不仅引发了战争,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使这一地区长期处于贫苦状态。但大自然却赐予了他们另一种黑色的液体──石油。
石油有什么作用?(石油燃料,如汽油、柴油等,润滑油及相关产品,石油沥青,溶剂和化工原料等。)石油是现代社会主要能源之一,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全世界的有机产品几乎90%来自石油。
读图4-36,波斯湾沿岸有哪些主要产油国? 石油桶上的地区,出示材料——
资料一:波斯湾沿岸的石油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 1/2,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4。
资料二:波斯湾地区现已探明的油田有150个,85%的油井为自喷井,世界20个特大油井这里就占了14个。
资料三:由于波斯湾沿岸各国人口少,工业还不发达,各国石油消耗量不大。石油那么多,自己又消耗不了,怎么办?源源不断的被运往世界各地。观察图4-37,波斯湾地区的石油主要输往哪些国家? 如果有一艘油轮要运往中国的浙江,请问路线? 运出去的是石油,那么带回来的是什么?
思考:如果我们也是阿拉伯人,我们会如何利用滚滚而来的财富?(见书P89)
提升石油开采的技术,扩展资源开发的范围,增加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改善生活的条件,尤其是水(海水淡化);发展绿洲农业„„到了波斯湾地区,一定要到阿联酋的迪拜去看看,到了迪拜,一定要去见识一下世界上唯一的七星级酒店。介绍:
帆船酒店建立在离海岸线280米处的人工岛上。它宛如一艘巨大而精美绝伦的帆船倒映在蔚蓝海水中。
除了别致的外形,酒店还有全年普照的阳光和阿拉伯神话式的奢华——躺在床上就可欣赏到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的阿拉伯海湾美景;饭店内设计金碧辉煌,黄金打造的家具和360度海景,每个房间都在170平方米以上,为两层的复式结构,卫生间超过25平方米;大堂的地板上、房间的门把手、卫生间的配件以纯金或镀金而做。帆船酒店最低收费的房间一晚也要约1000美元,总统套房则约5000美元一晚。
难怪这里被人们喻为是石油浇出来的极度奢华的沙漠城市。我们在这里感慨不已的时候,向导爷爷却面露担忧之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在想,现在是靠石油发家致富了,可是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有朝一日石油开采完了怎么办?
新的研究发现,人们可以在沙漠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制造无碳能源;在沙漠地带可以繁殖一些草药,用来有效地治疗癌症,皮肤病等;还可以开发沙漠旅游业,使生活在沙漠周边的人们受益。我们要寻找更多的机会,利用和开发沙漠。高效利用水资源的一种可行方法是在沙漠地区发展水产业。有些国家试验在沙漠地区养鱼养虾,沙漠地带高盐分的水和高温并没有影响这些水生物,这样还可以缓解使用海洋水资源的压力;也有国家尝试种植可在干旱和盐化土壤中仍能丰收的庄稼,比如大枣类和尼巴椰子等。
沙漠是生态系统中特殊的一部分,它所供养的野生植物和动物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联合国发起的以沙漠为主题的环境日,再次提醒人们,解决沙漠中用水问题,仍是人们不断努力的目标。中国的沙漠面积也非常广大,比如新疆地区就有广漠的沙漠,我们新疆的人民又是如何解决这个水的问题呢?
坎儿井(录象)——都说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坎儿井,有了水,沙漠成绿洲。我们可以吃到来自新疆的葡萄、哈密瓜等。
(三)小结:炎热和干旱非但没有熄灭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合理的开发资源,与严酷的环境和谐共存,实现了社会的文明与发展。干旱也能变宝地,处处都是好地方。
(四)风俗禁忌
中东是世界穆斯林的起源地,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俗,所以一定要了解这里的禁忌和风俗,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当地每年一次的斋月期间,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许在公共场所和大街上喝水、吸烟、吃东西,当地绝大多数的餐馆和饮品店在这个时间关门停业。
2.斋月期间,女士们要尽量注意穿长袖衣服和长腿裤,不要太暴露。3.除在寓所或有住房的饭店可以喝酒外,其它的场所或大街上不许喝酒。4.在与当地人交往中,与先生谈话不能主动问及其夫人的情况;与妇女交往只能简单问候几句,不能单独或长时间与她们谈话,更不能因好奇盯住看她们的服饰,也不许给她们拍照。
5.阿联酋国内节假日较多,还有长达1个月的斋月,虽然斋月期间上午半天工作,但实际上办不了事。因此,国内来阿联酋访问或做生意、办展览要注意避开当地的节假日。
6.在阿联酋之商人除欧洲人外,常常是谈完就忘掉了,因此重要事情必须继续追踪办理。
7.阿拉伯人宴客一般均在外面之餐厅,若是在家里宴客,女主人也多不出面。若以咖啡待客时,通常是由保温瓶中倒出滚烫的半小杯,喝完后,侍者会继续添加,除非以姆指及中指左右摇晃手中的小杯表示已足够了,不用再添加。
8.一般阿拉伯家庭仍是席地用餐,且系用手抓食,做客时最好入境随俗。9.目前各邦之主要街道虽都已有街名甚至街号,但大都以人名为主,名称很长,且房屋仍无门牌号码,找起来相当费时。最好能问明确切地点并带着客户的电话,真找不到时可请当地商店帮忙打电话告知你的位置,请对方派人来接。
日志
陆地上干旱地区的面积十分广大,大部分干旱地区降水极为稀少,沙漠连绵,曾被视为“最不合适人类生存”的地方。自然环境比较严酷,但有的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自古以来,炎热和干旱非但没有熄灭人们生活下去的勇气,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石油宝库---介绍了波斯湾沿岸国家的石油开采。随着那里的地下宝藏---石油的开采,从此结束了人们的贫困生活。他们用石油输出带来的财富,发展工业、农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并在茫茫的沙漠中建立了美丽的都市,使这一地区步入了现代化。同样也展现了人们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创造力。一节课下来,我有以下体会:
1、教学设计一定要按照课标,依据课标,确定重难点。依据课标,我把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石油宝藏带来的现代化以及人们生活的提高,难点确定为理解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何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会人类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和谐共存。
2、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比如对于西亚石油生产的特点,我分别以图片、表格来让学生归纳总结西亚石油生产的特点是分布广、储量大、产量大、出口量大。
3、3、教学设计一定要条理清楚,本节课我分四大块来进行设计,一是西亚的自然环境;二是西亚石油生产的特点;三是石油带来的现代化;四是居安思危,将本课内容提升到走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4、当然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自己的教学设计,课上后的感觉是框架设计合理,但是没有血肉,尤其是重点挖掘不深。这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改进。【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波斯湾地理位置极其自然环境,了解主要石油输出国,明白石油销售对阿拉伯人的影响。
2能力目标:提高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理念。【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石油销售对波斯湾沿岸人们的影响。2教学难点:石油销售对波斯湾沿岸人们的影响。【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讲授法。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优质课教案思源实验学校 余春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塔里木盆地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能说明塔里木盆地自然环境对农业、城市、交......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并初步学会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塔里木盆地......
2014年八年级地理学案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教学目标:1、了解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特征和油气的开发。重点:油气的开发。难点:自然特征。自主学习一、沙漠和戈壁广布1、塔......
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高级中学范明欢■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国地理(五)认识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