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_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

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成才(重庆教育学院/钱晓科)

内容提要:在新的历史时期,用邓小平的历史教育思想教育青年,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的概述,提出如

何用邓小平的历史教育思想来教育青年大学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历史教育大学生成才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一文中,全文

用了一千多字专门论述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而且在《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119篇文章中,有72篇运用了历史分析的方法。将这些论述联系

起来,就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完整的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这一思想把新

时期历史教育的作用、主题、对象和目的与当代中国发展紧密相连。核心

是: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中闪射着特有的光芒。

一、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的概述。

(一)历史教育的作用——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第二代领导

集体的核心,对于历史的学习和总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如何对待

历史的问题上,他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1987年,邓小平在一

次同外宾谈话时,介绍了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自信而坚定地说:“我为

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

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可靠的,懂得

历史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这个历史教育功能的新概括,无疑

会有力地帮助我们提高对历史教育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历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近现代史。

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也就

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有人民性、民主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道德遗产。将

其改造、加工,无疑是对广大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表现为:一是强调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

主义思想。二是推崇民族正气的爱国主义情感。三是强调正确认识“人性

“。四是提高并身体力行具有普遍意义的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

准则。

邓小平着眼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和未来,明确提出历史教育的重点是中国近现代史。这里包括:一是用百年来的历史教育青年,使广大青年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在中国资本主义总是行不通的。”二是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教育青年,说明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才能实现独立。三是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教育青年,使青年懂得: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壮大和发展才改变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形象。四是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教育青年,使青年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紧迫性。

(三)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焕发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振兴。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有精神动力的推动。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向世界贡献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通过历史教育,振兴中华民族历史上优秀的民族精神,并把她作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力量。中国社会存在、发展的伟大力量植根于民族自身、植根于中国人民,特别是千百万继往开来的具有创造精神的青年身上。

首先,要培养青年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的基础,可激发人们居安思危、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祖国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人们谋求民族振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邓小平提出应重点强调的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些西方国家不甘心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我们在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方面,同他们的斗争还是长期的。”

其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鉴往知来,历史教育的首要任务是阐明中华民族革命斗争的经验和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祖国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民族意识,从而形成爱国情感、爱国信念,民族自信心和爱国行动,认识到只有投身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光荣事业中,才能得到个人生活的富裕幸福;没有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民就要遭受战祸和灾难。

(四)历史教育的主要对象——广大青少年。

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邓小平提出对人民,主要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教育,使学生通过学史、知史、懂史,立强国之志,产生一种主动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当代青少年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缺乏社会实践经验,鉴别能力低。面对改革开放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少青年容易偏激,不理解中国改革的复杂和起飞的艰难,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甚至片面追求个人的眼前物质利益。因此,邓小平提出用近现代

史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做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教育青少年,使他们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比较后的选择,今天落后是追赶中暂时落后,要承认落后,但不甘于落后,从而激发他们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激情,并转化为献身于振兴中华的实践行动。

二、高校如何结合邓小平新时期的历史教育思想,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历史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上相当少,在大学期间,一般都没有开设历史课。他们中有较大一部分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甚至不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史和斗争史。由此可见,在中国大学生中加强历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大学生进行历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赶浪头,满足一时的轰动效应,更不能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所以,高校应该结合邓小平新时期的历史教育思想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历史教育。

(一)确定切实可行的历史教育目标。

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焕发民族精神,促进中

华振兴。进行历史教育应结合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想实际,充分考虑大学生思维活动复杂,思想活跃多变且有明显差异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为青年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材料,更要求我们的教育能使他们具有全面的辩证头脑,能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正确看待今天的社会现实,正确了解其它国家,能分清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抵制和清除各种腐朽思想的影响,选择合乎时代要求的人生定向,从而自觉强化自己在受到家庭、他人、社会、国家教育的培养后,报答父母、报效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意识。

(二)合理安排历史教育的内容。

历史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风光到物质资源,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历史教育的资源。特别是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馆藏史书浩如烟海。那么如何来合理安排历史教育的内容呢?

在组织历史教育时,首先应在结合上下功夫。即把历史教育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特别要准确地宣传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历史地、全面地认识祖国的过去,理解祖国的今天,建设祖国的未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把历史教育与“成才”教育结合起来,始终瞄准大学生“成才”的兴奋点,针对大学生对人生充满思考与憧憬的特点,在专业教学和

各项活动中挖掘、安排历史教育的内容。把历史教育与校史教育、爱校建校教育结合起来,与校内外育人环境和氛围的营造结合起来,弘扬校园文化的主旋律。

(三)运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开展历史教育。

教育方式方法是为实现其目标和任务服务的。教育的方式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教育内容较好地为教育者所接,取得理想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标。

第一,针对一些大学,特别是理工科系不开设历史课,使大学生不了解历史的现状。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有计划地从各个角度和方面贯穿、渗透历史教育,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通过学习思考,把历史教育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时代高度和理论高度。

第二,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学者为学生作专题报告或讲座。如我院邀请著名教授张大可为全院师生作了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和平统一》、《孔子与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系列讲座,受到全院师生的好评。

第三,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历史色彩。利用黑板报、展板、广播台、院报作为宣传的基地与方式。然后开展一些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历史、国情知识竞赛”、“辩论赛”、“征文比赛”“读史观摩”以及其它文体活动。近年来,我院结合历史纪念日开展了“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系列活动,以及每年的“

五、四”、“一二、九”等系列活动都在全院同学中引起较大的反响。同时,还可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的建设,如创办“史学会”“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等社团,并创办相关的历史刊物,如《史苑新芽》、《历史潮》等,使学生社团成为进行历史教育的骨干力量。

第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历史专业的同学可组织历史考察,到历史博物馆、历史古迹等去考察学习,以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对于其它学科的同学,可组织参观革命纪念地和博物馆。如在重庆可组织大学生前往歌乐山烈士陵园、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参观,并举行入团、入党等有意义的活动。此外,还可走访一些老革命家,如老红军、歌乐山集中营脱险志士等,从亲身经历者身上了解当时的历史。

第五,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内在积极性。指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重在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只有他们有了愿望时,才会由教育客体变为主体,积极吸收教育信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教育过程。

最后需要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自己必须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精通熟悉历史知识。另外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教学艺术,从而能够吸引学生喜欢历史,有学习的动机。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千百万人的宏伟事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青少年是我们民族、国家的希望。广大青少年如果能懂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自觉地用聪明才智去描绘祖国的明天,那么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就一定能屹立在世界东方,邓小平特别重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正是着眼于此。

邓小平新时期

历史教育思想与大学生成才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论文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论文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开辟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伟大进程中,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的基......

新时期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研究

新时期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研究[摘 要]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形成的,是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当时对于......

001 古田会议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古田会议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的《关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二十......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季 明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创造性地总结和提出新时期......

邓小平对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

邓小平对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历史贡献内容提要: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

《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邓小平新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 教育 新时期 思想 邓小平新时期德育思想 教育 新时期 思想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