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老师论述_关于老师的论述
邵老师论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关于老师的论述”。
邵培仁老师相关论述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产生和发展
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史上,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都提出过“出版自由”的口号。出版自由曾给新闻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民办报刊大量涌现;报刊大量报道政治新闻;报刊可以发表批评政府的言论;等等。这是新闻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提起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有的同志一言以蔽之曰“虚伪”,似乎是不屑一顾。这种简单化的态度于全面认识新闻自由无补。恩格斯在谈到奴隶制时说过:“用一般性的词句痛骂奴隶制和其他类似的现象,对这些可耻的现象发泄高尚的义愤,这是最容易不过的做法……但是这种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它为什么存在,它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得到任何的说明。”“我们有理由说:没有古代的奴隶制,就没有现代的社会主义。”让我们记取恩格斯的告诫,来研究一下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怎样产生的发展的,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才谈得上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一般是指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是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实施和运用。从本质上讲,新闻自由也就是出版自由。本文对这两个词在多数情况下通用(注:在世界许多语言中,通常没有新闻自由和出版自由之分,比如在英语中,都被称为Freedom of the Pre)。恩格斯当年说过,出版自由“就是每个人都可以不经国家事先许可自由无阻地发表自己的意见。”[3]出版自由作为社会问题出现,是人类社会产生广泛社会性的新闻事业之后,也就是十七世纪初叶出现近代报刊之后。在欧洲中世纪,是没有新闻自由一说的。15世纪,手抄小报首先出现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意大利。这些小报最初虽然是应航运和商业贸易的需要产生的,但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其反封建、反天主教的色彩越来越明显,罗马教皇为了防止反梵蒂冈的印刷品发行,曾命令各国大主教在报纸出版以前实行原稿检查,后来教皇又把检查权转给政治君主。在封建阶级和罗马教廷的残酷迫害下,报人被处绞刑,或者被断手工艺割舌都曾有过。但封建统治者的严酷管制和血腥镇压也遏制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以1615年德国创办的《法兰克福新闻》为标志的近代报纸产生以后,在西欧各国相继出现了经常出版的、以刊载政论和新闻为主要内容的印刷报纸。这些报纸和当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小册子,热情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作舆论准备。资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看到报刊的巨大舆论作用,愈加强烈的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对舆论的束缚,同封建专制势力进行了反复的、艰苦的较量。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史上,几乎任何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在当时都提出过“出版自由”的口号。
第一次明确提出“出版自由”口号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卓越政论家、诗人约翰·密尔顿(1608—1674)。密尔顿以“天赋权利”说,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抨击英国国教的主教制,指出主教是迷信和偏见的传播者,阻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1644年,他在向国会提出的一篇演说词《论出版自由》中说:“让我有自由来认识、发抒已见,并根据良心作自由的讨论,这才是一切自由之中最重要的自由。”他强烈反对书报检查,对那些“能够决定书籍应不应当进入这个世界”的“审判者、操书籍的生杀大权的人”极为不满和蔑视,说“这些检查官的所谓判断都只不过是他们自己狭隘的胃口”,“试问谁又能保证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呢?”“英国的发明、艺术、智慧以及庄严而又卓越的见解决不是一二十个人所能包容无遗的;更不用说,没有他们的监督这一切都不能通过,不经过他们的漏斗滤过、没有他们的亲笔签署就不能发行;不论他们的秉赋多么好,我也不能如此轻视英国的文化。真理和悟性绝不能象商品一样加以垄断,或凭提单、发票,掂斤拨两地进行交易。”[4]
次年,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约翰·李尔本向教会挑战,要求公开辩论出版自由的问题。在他发表的《英国的天赋权利》中,他跟密尔顿一样,主张出版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1649年5月以李尔本为领袖的平等派,发表了新人民公约,明确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信仰和出版自由应有保障。新的人民公约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反封建的群众斗争。
在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中,由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广大农民组成的第三等级也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政权由王室转到制宪会议手中。8月24日制宪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其中规定:“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1791年,《人权宣言》被列为法国宪法的序言。
同年,美国宪法第1号修正案也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
从资产阶级近代报纸的出现,到出版自由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其间经过了170多年。
列宁说过:“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为什么呢?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5]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在其确立过程中,给新闻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其一,大量涌现民办报刊。在封建社会里,只有官报或经官方特许出版的报纸。中国封建社会报纸历史很长,但基本上都是官报的历史,虽然有时有民间“小报”发行,但始终处于非法地位。新闻学家戈公振说:“官报之唯一目的,为遏止人民干预国政,遂造成人民中间一种„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心理。”[6]16世纪的英国,凡出版必须由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授予特权,这种特权可以世袭不可转让,未授予特权者的出版刊物,要被罚款或坐牢。资产阶级鼓吹的“天赋人权”说,则把出版自由作为“普遍权利”提了出来,冲破了报刊特许和官方独占的局面,使民办报刊合理合法(当然这里说的“民办”是针对官办而言的,大量民办报刊实际上是有钱人办的报刊)。这就使报业得到了繁荣的重要条件。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宣传他们的思想主张,极力鼓励办报、读报,“启迪民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新闻茶馆、三轮车、煤气灯,成了当时“文明开化”的三个象征。东经出现很多新闻茶馆,由粉面女郎招徕顾客,让顾客一面饮茶,一面听读新闻。此一小事亦足见当时报业之受重视。
其二,报道政治新闻。封建社会里,政治是君主之事、朝廷之事。政治既不可让平民参预,也不让平民知悉。我国封建社会的邸报、朝报,虽然有政治新闻刊登,但它只不过供统治集团内部阅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在欧洲,封建统治阶级历来不准报纸刊登政治新闻。英国早期的新闻事业,以报道国外消息为限。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国王压迫出版事业的工具——出版法庭宣告取消,资产阶级鼓吹民主,主张政治公开,政治新闻特别是国会消息的报道,才得以逐渐兴盛起来,但查理二世复辟后,国会又禁止报道国会消息。为了冲破禁令的需要,有的报刊用省略字母的方法,来报道国会中进行辩论的参议员的名字,有的以读者投书的方式,或假设一个政治俱乐部来影射报道国会辩论。1771年,米德赛新闻发行人因报道国会消息被捕,一向主张新闻自由的伦敦代理市长约翰·威克斯判其无罪开释,此举遭到国会反对,伦敦市民即举行游行示威支持威克斯。政府、国会因受舆论压力,不久撤消了报道国会消息的禁令。到1803年,国会准许记者在后排旁听,1831年正式增设记者席,后又对此立法予以保护。[7]能够向公众报道政治新闻,即便是肤浅的和不全面的,也是资产阶级新闻业战胜封建专制的一个胜利标志,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实施的一种表现。
其三,报刊可以发表批评政府的言论。封建社会里,皇权和神权高于一切,整个社会听命于神格化的人(皇帝)和人格化的神(上帝)。任何思想的传播都视为“异端邪说”,“妖言惑众”。对朝政稍有非议,便有杀身之祸。政府和政治从来是不能批评的。清宣统二年,天津《北方报》仅因广告内有“监督政府,向导国民”字样,而遭封闭。在英国史上,有一个19岁的出版商出版了一本被认为是侮辱国王的书而被绞死。资产阶级则主张监督政府是报纸的职能,能否批评政府是“新闻自由的试金石”。美国《独立宣言》起草者、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弗逊提出,自由报刊应成为对行政、立法、司法三权起制衡作用的第四种权力。他甚至说:“如果要我来决定究间是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有报纸而没有政府,我会毫不迟疑选择后者。”在他竞选总统时,有些反对派猛烈抨击他,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但是杰弗逊处之泰然。他曾说:“我心甘情愿让自己成为一次伟大的试验的对象,要通过试验来证明一个正派的、得到共同谅解的政府是打不倒的,就连放肆的报刊的造谣也打不倒,因而更不会被遵守合法而健康的真理界线的报刊所打倒。世界需要有这次试验来证明所谓出版自由同有秩序的政府不相容这种借口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当然,杰弗逊在这里未免有言过其实之辞,但至少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是主张报刊批评政府的。在美国的法院审理新闻诉讼的案例中,有一例说明了报纸批评政府的界限而被沿用下来。1920年,《芝加哥论坛报》刊登一名州长竞选人的演说,指责芝加哥市政府财政败坏,信用破产。市政府控告该报损害它的名誉,要求赔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伊利诺斯州最高法院1923年的判决认为,报纸同公民一样,可以自由地批评政府,具有批评政府的绝对权利。报纸除非煽动以暴力和其他非法手段推翻政府,它的一切批评政府的言论都不受法律的制裁。当然,资产阶级允许报刊有批评政府的自由,也因批评的自由毕竟是言论的自由,而不是暴力的自由、夺权的自由,一般构不成多大威胁。一旦构成所谓“明显和现实的危险”,则作别论。1919年美国社会党书记申克印刷和散发反对一次大战的传单,宣传反对政府征兵。最高法院根据惩治间谍法,判处其徒刑,理由是已构成“明显和现实的危险”。[8]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在给新闻业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不断受到自身滋长的腐败没落因素的威胁。
第一个威胁,就是对黄色新闻的拚命追求。许多报纸大量刊登色情、凶杀、灾祸、犯罪新闻和各种丑闻,并用耸人听闻的编排手法,刺激读者感官。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黄色新闻象传染病一样流行美国,成为赫斯特这样的报业资本家进行竞争的手段。“最显著的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与1901年麦金莱总统被现刺。历史家认为没有黄色新闻的渲染夸大,这两场悲剧是可能避免的”。[9]后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闻道德自律,在对抗黄色新闻中起了一些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资本主义报业商品性强,这种威胁终不能克服。在今日美国,除了纽约时报等“高级报纸”以外,“大众化报纸”仍依赖黄色新闻。而在美国1700多家日报中,“高级报纸”只有十多家。
第二个威胁,是新闻事业所有权的集中。英国1970年计有71个城市发行日报,其中50个城市为“一城一报”。19个城市有两家日报归一家公司所有。故全国只有伦敦和葛拉斯高两个城市有日报竞争。[10]虽然政府也企图采取一些措施维持报业竞争,但终无妙法。这样,就使“意见市场”不能名副其实,新闻自由水准降低。
以上所说的两种威胁,都来自以私人占有为特点的资本主义新闻业本身,是私有制新闻业的固有特点,因此,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这两种威胁是无法克服的。
给邵老师的一封信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书信吧,书信是一种用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应用文体。为了让您在写信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给邵老师的一......
邵老师的眼睛作文比如说,上一次上语文课时,邵老师让我们做练习册,本子发下来后我马上从文具盒里拿出钢笔,把练习册翻到老师叫我们写的页数,拿起钢笔就写了起来。写着写着,我的同桌......
《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读后感《送给老师的心灵鸡汤》是一本献给老师的心灵之书,它用温情.智慧和爱诠释了教育的真谛,用一篇篇充满激情与澎湃的教育诗篇歌颂了教师工作的神圣,......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写给邵老师的一封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邵老师的眼睛作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