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材料_与朱元思材料
《与朱元思》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与朱元思材料”。
与朱元思书
宋永健
一、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吴均也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
吴均的骈文成就较高,他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都是传诵很广的名作。吴均的诗和文一样,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另外,他还有《续齐谐记》,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优秀作品。
二、关于骈文
骈文,又称“骄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三、名家赏析:
别具一格的构思。文章没有出现人物,但又字字不离人物。它给读者设计的环境和气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随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饱赏着满目风光。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给人以秀拔劲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显得清丽隽洁,令人读后如入诗画。
浑然一体的结构。这可分为三方面来说。
形声兼备。这篇文章时而山水之形显露画面,时而鸟禽之声喧于卷幅,做到形声兼备,意舒情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闻震聋发聩之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宛见群鸟交欢之景。文章就是这样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臻入形声相融的意境。
虚实相间。如果说“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那么前面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同时文章又实中有虚,虚中见实。具体描写时,给人广阔的想象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简笔勾勒的美感;侧面虚写中含有形象,且从真实性角度看,又觉合情合理。
动静互见。“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表面看来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质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骈散相间。文章虽用骈体,但有散行句穿插其中,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骈体文源于两汉辞赋,到了南北朝畸形发展,文风上绮丽浮靡。但是,《与朱元思书》既不艰深晦涩,又不华辞丽藻,在重视形式美的同时,做到清新隽逸,疏畅谐婉。这在当时形式主义泛滥的文坛上,确是难能可贵的。
《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净了,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察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依着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成百上千)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冷冷之声。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①:总写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写景、叙事、抒情)写景:风烟俱净,天山一色。
叙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抒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本文写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 杭州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2、文中哪句话概括描写了山水的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文中第2段哪儿写“异水”?哪儿写“奇山”?“异水”有什么特点?“奇山”又有什么特点? 异水——清澈湍急
奇山——笔直高耸
4、由眼前的景致,作者触景生情,产生什么联想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言为心声——这些感慨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在大自然中净化灵魂。
5、按要求写出句子:
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色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猿则百叫不绝
四、重点词语:
(一)通假字 【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鸣叫声,这里指蝉鸣。
(二)一词多义【联系其它文言文】 【许】
一百许里:表余数、约数,数词。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允许,动词。杂然相许:赞同,动词。【轩】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有篷的车,名词。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窗或门,名词。中轩敞者为舱:高,形容词。互相轩邈:这里是比高 【戾】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到。文虽相反,义不相戾:违背,动词。【绝】
天下独绝:独一无二,形容词。猿则百叫无绝:断、停,动词。【上】
负势竞上:向上,动词。
横柯上蔽:在上边,方位名词作状语。【百】
一百许里:数目、十的十倍,数词。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数词。【从】
从流飘荡:随着。从民欲也:依从。【者】
经纶世务者:的人。中轩敞者为舱:的部分。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三)词类活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漂流 横柯上蔽:“上”,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在上面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散、散净 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
负势竞上:上,方位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向上生长”。互相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四)古今异义:
鸢飞戾天者 :戾:古意:至;今义,乖张、罪过。
五、课文链接:
与顾章书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八。顾章,生平不详,作者的朋友。
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薛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④,孤峰限日⑤,幽岫⑥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⑦相杂,绵绵⑧成韵。既素⑨重幽居,遂葺宇其上⑩。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⑾,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⑿。仁智所乐⒀,岂徒语哉!
① 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②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薜,薜荔;萝,女萝,都是植物名。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③ 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 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⑤ 孤峰限日: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断了阳光。
⑥ 幽岫:幽深的山穴。
⑦ 英英: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⑧ 绵绵:形容声调悠长。
⑨ 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⑩ 葺宇其上:在上面修建屋舍。葺,修建。
⑾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富,充裕。偏,特别。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⑿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意思是说,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资,提供。办,具备。
⒀ 仁智之乐:意思是,佳山秀水为仁人智士所喜爱。《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此文描写故乡山水赏心悦目的情韵和灵趣,表现作者回归自然的欢愉和对自由人生的积极追求,同时也反映他对人世的退避。以审美的视角看山水,既有争霞蓄翠的浓重的色彩,又有鹤唳猿啼的悠扬的声韵,这一切又契合于作者无拘无碍的自由心境,从而创造了一个远离名利追逐的超然的审美世界。
与施从事书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七。施从事,生平不详,作者的朋友。
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青崖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⑤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⑥信足荡累顾物,悟衷散赏⑦。
① 故鄣县:在今浙江安吉西北。
② 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
③ 汉:银河。
④ 企水:口渴求饮。
⑤ 春罗:即女萝。
⑥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黑暗。
⑦ 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与施从事书》向朋友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
六、中考试题: 安徽省池州市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彻,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1)因为。(2)离开。(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各占1分)2.(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3.(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4.(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与朱元思书吴 均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句;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本文的写景文字,赏析语言特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难词、句,掌握写景文字内容......
《与朱元思书》教案河塌初中 祝浩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2、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感知课文大意。2、熟读并背诵课文,品味写景佳词妙句。3、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
《与朱元思书》当堂训练考号 姓名字迹得分一、给下列加点字的字注音。泠泠作响()缥碧()急湍() ...鸢飞戾天()()轩邈()()嘤嘤()成韵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风烟俱尽() ()从流飘荡()水皆缥碧()......急湍甚箭()皆生......
《与朱元思书》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