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文科语文试卷T
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文科语文试卷T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1.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2)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__________,__________,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5)《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警句形式道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本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7)《观刈麦》刻画了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独特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1.)阅读《开花的课桌》一文,完成下题。开花的课桌(节选)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钢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
②有一天,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提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心,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两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④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我的课桌最破,桌面上满是裂缝,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大家共守着默契。这一节课,上得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⑤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选自《人民教育》)
【小题1】从全文看,第①段描写户外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小题2】文章描写时用词精美,请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妙处。“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
【小题3】读完文章,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一句含义? 【小题4】文章是怎样有条理地表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的?根据提示,结合文中内容说明。
【小题5】有人认为,“开花的课桌”不是这篇文章最好的标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如果同意,请为文章重新命题,并简要说明你命的标题好在哪里;如果不同意,请说明你不同意的原因。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小题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当你......,你应该......)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小题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0分)【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②。宋人既③成列,楚人未既济④。司马⑤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⑥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左传?子鱼论战》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③既:尽,完了。④济:渡过。⑤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⑥陈:同“阵”,摆好阵势。【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彼竭我盈②请击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问其故及其未既济也B.登轼而望之既济而未成列C.未可高可二黍许D.公与之乘车六七百乘【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小题4】同样是作战,怎样才能夺取战争的胜利?曹刿、子鱼二人各有主张:曹刿主张 ;子鱼主张。(2分)
【小题5】战争的胜负与国君有着直接关系,请说说甲文中的鲁庄公与乙文中的宋襄公临阵表现上有什么不同。(2分)
2.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1.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小题。甘露寺多景楼① 曾巩②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钟呗③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②曾巩:北宋散文家,江西南丰人,嘉祐年间进士。③钟呗:梵音的歌咏。?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小题1】下列对诗歌表达的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抒发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B.感叹时光流逝,抒发怀念故乡的情感。C.抒发对官场黑暗现实的不满,向往隐居的生活。D.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小题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总写多景楼的形胜,提挈全篇,突出了多景楼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的特点。B.“云乱水光浮紫翠”,着重一个“浮”字,写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写出了动态美。C.“天含山气入青红”,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动为静。D.诗人抓住了富有特色的景物,使之构成一副色彩明丽、山川掩映的壮阔画面,给人美的享受。
2.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小题。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小题1】诗歌首句“ __________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小题2】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1.作文
题目:并没有结束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7分)默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槲叶落山路,。(温庭筠《商山早行》) (4),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浮光跃金......
大联考2017~2018学年度山东省高三第二次考试历 史2017.12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
[百强中学]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文科语文试卷T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3)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___,三......
1.古诗文名句默写。(1)蒹葭凄凄,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陕西省安康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语文试卷,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