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文实践活动课)_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文实践活动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设作文实践活动课之一得
课程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人物物质和人力,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语文课程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新的课程资源的出现,往往带来新的课程实施方式,带来新的学习和教学取向,这种要求对以往的课程教学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以及其他辅助资料的思维观念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本人在农村初中从教已有15年了,深感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作文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质和语文成绩,而对当代农村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作文水平普遍不尽如人意,真是陷入了“望文轻叹”的区域: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究其原因,大概在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信息渠道不畅,校园生活枯燥乏味,造成了思维的限制性;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思维的单一性。这三性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一个“思维怪圈”,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写作技巧,而且应该成为学生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内含……叶圣淘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下面以组织一次“野炊活动”为例,谈谈我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来开发与选择当地的课程资源的方法。
一、活动内容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带领一班作好充分准备的学生,来到事先选定好的风景秀丽的目的地-马岙水库(就在离校2公里处)。搭灶、拾柴、洗菜、生火……同学们欢呼雀跃。一会儿炊烟袅袅,空气中弥漫开了各种味道。吃饱喝足之后,一边锅里煮着茶叶蛋、烤着板栗红薯等,一边全班同学围坐在软绵绵的青草地上尽情地联欢。
二、写作训练
1、记叙文
(1)、《买菜》。要求:交待清楚记叙六要素,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突出选菜买菜事件。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辨识能力,让他们领会到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状况、市场经济的特点,沟通与社会的联系。
(2)、《记一次野炊活动》。要求:描述活动过程;“记下感受最深的场面;注意材料的剪裁;做到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目的:让学生领悟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七色阳光,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2、说明文
(1)、《做菜》要求: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按程序说清楚菜名、原料、制作方法,制成后的色、香、味等。目的: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同时体验到父母家务劳动的艰辛。
(2)《马岙水库》。要求: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并借助一些修辞方法,形象地介绍事物,使读者在了解”马岙水库“青山秀水的特点时,还能得到艺术的享受(可以模仿课文《晋词》的写法)。
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3、议论文
(1)、《xxx-街头见闻有感》。要求:所议的事发生在街头;所叙的事应是自己耳闻目睹的,既可以叙反映社会风貌的,也可以叙不文明行为的。”有感“,既可以是对新风尚的赞美,也可以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批评。但议论口子要小、挖掘要深,要以小见大,层层深入地层开。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小事非小-炒菜想到的》。要求:扣住小事-炒菜,发挥联想,发表议论,提出看法或主张。目的: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
4、应用文
(1)、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出野炊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等。要求格式正确。
(2)、总结。对照写总结的要素,具体地写出”野炊活动“的感受、收获、不足等。
三、成果展示
全班以六人为小组,由写作水平高者为组长,拿出自己的杰作,互相批改,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改到文从字顺。期间同学们的议论声、说笑声不绝于耳,他们交流心得、沟通见解,显得多么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看法有了共识,思想认识水平有了提升。每组选出文质皆优的美文,打印成册,全班分发,人手一份,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作文实践活动的特点
首先,锻炼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并学会了理解他人。
由于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切,再说当今社会要”成龙久“成风”,父母眼里唯有读书是阳关大道,不读书将来只能是废物一个,于是,孩子只要一心读“圣贤书”,其他的生活事务都由父母承包了。这样就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式的生活习惯,生活独立、自理能力很弱,也不懂得父母的辛劳。而通过这项活动,既让学生有了亲身的实践,同时也能理解父母劳动的烦琐、艰辛。如学生在写了说明文《做菜》之后,普遍都能感受到要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可口佳肴,不但要有充足的原料,而且要不厌其烦地付出很多细碎的劳动。
其次,学生写作热情高,写作材料真切,不再无病呻吟。
由于把作文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了,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而新鲜的写作材料,所谓的“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即使是平时对写作不太感兴趣的学生,这次作文也能洋洋洒酒、真真切切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毛建峰同学在 《小事非小-炒菜想到的》一文中写道:“炒蛋,小事一桩,我满有把握。金龙鱼油一倒,发出吱吱声,冒青烟了,我把打好的两只鸡蛋往锅里一倒,'哎哟!'滚烫的油溅到了我的脸上,一阵刺痛。我手忙脚乱一会儿后,”终于热气腾腾的一盆炒蛋做成了。同学们一瞧,哄地大笑,怎么炒蛋会是黑不溜湫的呢?一尝,眉头都必须紧锁起来了,真是苦不堪言。我纳闷了,怎么与往日在家吃的又香又脆、颜色诱人的炒蛋截然不同。……想到事无大小,都是一门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事感人、情动人、理服人的文章还真不少。
再次,作文体裁的多样化,避免了单一的作文样式。
这次作文实践涉及到了语体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涉及到了应用文计划、总结。
以上只是为写作课而替学生创设的实践情境。其实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师就得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这样就能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历史课程资源有物质的(课本、等)和人力的资源两类(老师、学生、家长只要经过历史的人)二、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必要性物质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的资......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无论是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还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都应该充分发挥本地社区和......
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袁剑梅内容提要:一、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二、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三、如何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关键词: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重积累。打开现代......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作者:李冲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点击数:757 更新时间:2009-1-17 教师如何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也是教师教育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