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5年高考真题与最新模拟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_高考政治模拟题真题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高考政治5年高考真题与最新模拟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考政治模拟题真题”。

【备战2013】高考政治 5年高考真题精选与最新模拟 专题11 中华文化

与民族精神

【2012高考真题精选】

(2012·安徽卷)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回答7~8题。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2·课标全国卷)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2·天津卷)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知识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为独特性、1 区域性、民族性。材料中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答案C。

(2012·江苏卷)《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2012·福建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 雷锋,以其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诗篇。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对于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以“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文明”为主题向社会发出倡议。(要求:①写出倡议书内容的提纲;②不得显示个人身份的任何信息。)(2012·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2007年,来自全国各地的27位大学生,在选 2 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经过5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1)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2011高考真题精选】

1.(2011•广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1•福建)“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解析】A。“双百”人物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说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烧越旺,选项A合乎题干要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D项说法错误。在当代中国指引方向的是马 3 克思主义,C项排除。

3.(2011•江苏)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① 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11•天津)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C。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A说法绝对,不选;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B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不能说亘古不变;C说法正确,体现了传统道德对我们的今天价值选择的影响;D说法不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6.(2011•福建)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

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 4 世界。

(1)根据材料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8分)

7.(2011•江苏)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

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6分)

【2010年高考真题精选】

1、(2010年高考·天津卷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解析】C 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困境,急需要我们做的是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以维护文化的多样性。A项与现实状况不符;B项不能解决当前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

2、(2010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 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3、(2010年高考·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③的选项。

4、(2010年高考·江苏卷2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考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①③符合题意要求。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②错误;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5、(2010年高考·安徽卷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6 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6、(2010高考·北京卷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

【答案】中华民族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

【2009年高考真题精选】

1.(2009福建文综32)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两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009广东单科32)《三字经》的英译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推广。这表明()

A.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已普及全世界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C.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 D.文体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解析】BCD。本题考查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虽然中国文化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但是并未普及全世界。可见A项不符合现实。BCD均符合实际,是正确的。

3.(2009山东文综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沦衡》)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D。“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意是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①句是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大意是品德不好的人,心胸狭隘,考虑问题不够长远;才能不多的人,8 眼光浅薄,不能广泛地吸取知识。④句是对人的基本要求;②③两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故选D。

4.(2009福建文综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表彰劳模能够()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 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2009广东单科3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精神至今深入人心。可见雷锋精神()

A.仍有现实意义 B.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C.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D.是爱国主义的主题

【2008年高考真题精选】

1.(2008江苏单科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2.(2008海南单科18)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要精神动机 ③蕴涵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B 探月活动的成功表明我们民族的自信自尊,这种自信自尊是建立在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的,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现,也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所为①③正确,选B项。②④说法与题意不符。

3.(2008海南单科19)“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 ④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2008广东单科37)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 11 化创新。

5.(2008江苏单科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6.(2008广东文基12)中国的舞龙、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①民族性 ③交融性 ②多样性 ④独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C。本题以几个国家典型的文化现象为例,凸显出不同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①②④符合题意。从题目材料看,本题材料没有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的内容,故③不合题意。应选C项。

7.(2008江苏单科22)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解析】A。本题以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关内容。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说明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因此A符合题意。B说法主要强调对外来文化的引进,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D说法强调的是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与题意无关。故选A。

8.(2008广东单科33,多选)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学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9.(2008宁夏文综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志,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08广东单科32)北京奥运会得到我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申奥宣传片中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诠释以及中国人民热情与真诚的笑脸征服了世界。这表明()

A.奥运会既是体育盛会,同时也是文化盛会 B.文化不仅属于本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 C.北京奥运会可以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D.奥运会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解析】ABCD。本题主要综合考查了文化生活模块中的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因此A、B、C、D四个选项均符合题意。11.(2008广东单科33,不定项)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灯礼佛习俗融入正月十五传统节庆活动中,从而形成我国元宵节观灯习俗。这表明()

A.开放与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 B.元宵观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性

C.西域佛教燃灯礼佛的习俗取代了中国原有的元宵节 D.中华文化起源于西域佛教文化

12.(2008广东文基13)2008年“两会”期间,中央政府作出决定:具有公益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项举措有利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③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08宁夏文综19)维吾尔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长调《成吉思汗》、纳西族《嫁女调》、鄂西土家族《神农溪纤夫号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曲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2008海南单科18)我国探月活动的成功,可以说是以科学技术的成就续写传统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话。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结()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进行科学技术探索的主 要精神动机 ③蕴含着美好憧憬,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④充溢着浩然正气,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最新模拟】

1.“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之所以要保卫汉字,是因为()。①汉字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011年2月20日,由福建永定县级艺术团体编导演出的大型原生态客家风情歌舞集《土楼神韵》,在国家最高艺术殿堂——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它把客家先民南迁创业的历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把迎春牛、客家婚嫁、谜语山歌等客家民俗风情表现得活灵活现,震撼人心。《土楼神韵》的成功主要在于它体现了。()A.区域文化富有特色、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传统文化自然朴实、积极向上 D.大众文化时尚流行,风格多样

解析 《土楼神韵》表现的是我国地方文化的特色,与传统文化、大众文化无直接联系,故A正确,C、D与题意不符。《土楼神韵》表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不涉及博采众长的问题,排除B。

答案 A 3.民谣:“东北虎,西北狼,南方人是只大绵羊。”我国历史上北方(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便是其代表人物;南方则多风流儒雅的文人骚客,作《离骚》的屈原便是其代表。这表明()。

A.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气质 B.地理环境决定民族文化气质 C.不同地域文化之间没有联系 D.各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解析 题干说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A的说法正确。B错在“决定”上。C说法错误。D的说法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4.2011年4月1日下午,第九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在山西省介休市举行。两岸以及港澳100多位学者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围绕6大议题展开了深入

探讨。有专家学者认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创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说明。()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5.安徽的黄梅戏、京剧、花鼓戏等各种艺术门类渊源悠久,土壤肥沃。正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孕育了一代代勤劳聪明的安徽人,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篇篇光辉的故事。材料印 证了。()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持久深远 ④各民族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强调安徽文化种类多样、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故选①③组合。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C 6.大国之魂,文以化之。汉风唐韵流淌在血液里,诗词歌赋弥漫在空气中,正是因为一脉相承的文化,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材料表明。()①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②中华文化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战胜内忧外患的强大精神力量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振兴的决定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力量,①②③均符合题意;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而不是决定力量,故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7.端午节所蕴涵的爱国情怀永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天道酬勤”,强调了勤劳是一切事业成功的保证;“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可见。()A.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B.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之魂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蕴涵丰富的中华民族精神,故本题选A;B、C选项表述正确,但都没有准确揭示材料所反映的意思;D表述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答案 A 8.有网友作诗《三钱成绝响》。

绝 响 学森,伟长。再加上,钱三强。三钱辞世,已成绝响。大师有共性,爱国又自强。弃高薪而回国,以科技强家邦。

„„„„„„

这体现了。()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②自强不息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 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共同的具体内涵 ④知识分子都具有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9.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苏南有吴越文化,苏北有楚汉文化,作为中国海盐文化代表的盐城,处于江苏沿海中部,置身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上,虽兼容并蓄却又不倚不靠。这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文化包容性是指不同文化渐趋融合 ④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 海盐文化是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是海盐生产发展和社会沧桑变化的文化符号。①②符合海盐文化的内涵和特点。③错误,包容性是不同民族文化借鉴、吸收。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10.随着秋季的日益临近,拉萨各地的农民步入林卡,欢度开镰收割前的“望果节”,喜迎丰收之年。“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在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地区较为流行,而在全国其他地方却很少见到。这说明()。

A.必须在全国各地发展先进文化 B.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1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涵的文化道理与之不一致的是()。

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D.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解析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彰显出范仲淹的满腔爱国情怀。A、C、D三项说明了爱国主义;B项强调自强不息,与题中诗句蕴涵的文化道理不一致,故选B项。

答案 B 12.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雨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表明了()。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2013·西城区模拟)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和史书典籍便是见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体表现在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科学技术成就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由此可见,①③体现的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4.(2013·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 19 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15.(2013·北京模拟)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下列选项中与这一誓言所体现的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是()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题中指明“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道德标杆和传统美德的力量”,因此这要求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A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工作的中心。B错误,为人民服务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C与题意不符合。

16.(2013·衡阳市一中模拟)2011年9月29日,我国“天宫一号”发射圆满成功,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也顺利发射升空,还将发射“神九”、“神十”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进行空间交会对接。这些成就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它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使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这说明()A.自强不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B.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D.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设问指定的对象是学生,A的主体是国家。C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合。D没有看到网络的积极影响。

17.为了提高全校师生民族团结意识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某中学安排历史组老师开设了《维护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发展》的专题讲座。通过回顾中外历史同学们了解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汉族与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的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20 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12分)18.国庆长假期间,广东佛山禅城人潮汹涌的东方书城前,一个摊位的侧边贴着红纸,上书“永安社区宣委,红色电影双周展映”。红纸前面,一台老旧的27寸电视机正在播放着黑白影片《英雄儿女》。这一特别的节目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由于没有座位,人们只好站着观看。站累了,又舍不得走,有人干脆脱了拖鞋垫在地上坐着看„„黄伯是一名年逾六十的老共产党员,他自觉地把宣传党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职工作,希望通过免费展播这些经典电影,用革命的东西来教育现代的年轻人。

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用革命的东西来教育现代的年轻人”的意义。(14分)解析 该题实质要求回答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组织答案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中“党的革命历史,红色电影”等信息。

答案(1)红色电影所展示的党的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用革命的东西来教育现代的年轻人”,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 21 19.(2013·温州测试)2011年3月,全国“两会”传出消息,今年中央财政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预算支出为374.43亿元,同比增长18.5%,逐步解决文化事业费支出比重过低的问题,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这些财政支出将优先用于支持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保障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国家重点文物和大遗址保护力度,加强新闻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从文化生活角度,论述财政支持上述文化建设项目的意义。

20.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实况的胡锦涛总书记在贺电中勉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进一步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精益求精,顽强拼搏,团结合作,努力夺取交会对接任务全面胜利,为开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运用有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何要进一步发扬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①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改革开放以来,“草根文化”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③“草根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健康

极 22

高考真题解析:文化生活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分项解析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说明:本套资料的独特价值在于:第一次搜集全2011高考全国各地全部政治试题15套,并真......

高考政治试卷专题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13年高考政治试卷专题汇编1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试】民族精神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中华民族精神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

高考政治真题解析分类:K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Word版含解析

10. [2014·天津卷]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

某届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政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教案第11课时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弘扬徽文化精髓,彰显徽文化独特魅力国家旅游局将XX年确定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安徽省结合实际,提出......

高考政治专题冲刺专题18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解析

专题18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本卷说明:本专题包括 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

《高考政治5年高考真题与最新模拟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考政治5年高考真题与最新模拟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考政治模拟题真题 中华 真题 文化与 高考政治模拟题真题 中华 真题 文化与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