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与军队建设_国防和军队建设
国防与军队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防和军队建设”。
上课周三-78节、序号:110成绩________
国防与军队建设
陈剑楠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09级商学系电子商务(1)班 240994315 福建福州 邮编:350015)
摘要: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俗话说“兵可以千日不用,国不可以一日不防”,由此可以看出国防的重要性。面对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我们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因此本文以下五方面论述。一是学习中国化马克思军事理论。二是建设人民军队。三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四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五是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人民军队 绝对领导 协调发展 精兵之路
前言
国防和军队建设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面对并不太平的国际形势必须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并不断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军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全面建设和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以促进现代化国防建设。
我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这些理论,形成了一整套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战略战术,创造性地解决了如何以劣势装备的人民军队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的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人民战争思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有13亿人民的团结一致,有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我们不畏惧任何强敌干预,完全有能力应对军事上的各种挑战。
二、建设人民军队
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列宁、斯大林领导人民战争的经验,带领全体军民创造了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和新经验。他们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革命战争;提出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指导思想;强调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主力兵团、地方兵团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斗争和其他各条战线的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打击敌人;制定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灵活机动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要随着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战争发展的进程,正确地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等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多次指出,我赞成毛主席制定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人民战争的战 1
略思想,只是历史条件不同,人民战争的手段、打法和表现形式也将会有不同。江泽民强调,人民战争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的真正力量所在,但要根据新形势新条件,研究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形式、新战法,发展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胡锦涛同志强调,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和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其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三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我军的建军之基、立军之本。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各式各样的政党和组织,也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军队和武装,但都没有能够担负起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都在时代发展的大潮中退出了历史舞台。经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正确抉择。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军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有利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军队建设,有利于保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有利于发挥军队在保卫和建设国家中的职能和作用,有利于促进国防的现代化,增强我国的国防武装力量。
四、国防和军队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战争与经济、政治关系的一般原理,指出战争考验每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列宁、斯大林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强调要“创造一切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必要前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力量”。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和我军其他领导人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思想,并根据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教训,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武装力量的指导方针;作出了独立自主,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包括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等战略武器装备和现代化尖端科学技术)的重大决策,并且反复强调,要把捍卫我国独立地位放到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任何时候我国的独立和安全都不能受制于人。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中,还明确提出:“你对原子弹是真正想要、十分想要”,你就要“多搞经济建设”,“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1978年,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接着又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的重大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集中起来讲就是经济建设。”一定要抓住当前和平时期这个良机,硬着头皮先把经济搞上去。军队要自觉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并积极搞好军队自身的改革和建设。“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它本身就涉及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安全大局。国防建设同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实现国防现代化。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终结和冷战结束,世界处于新的深刻变动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江泽民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要两头兼顾、协调发展;要逐步加大国防投入,及时地把一部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的思想;国防建设要讲效益,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把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提到了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的高度,强调军队各项建设都要从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维护国家利益全局出发。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要依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把国防建设融入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统筹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注重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军队人才和地方人才的兼容发展,进一步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一支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统一。这些重要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处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关系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中心是解决军队现代化问题,即解决军队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的需要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要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解决和平时期军队战斗力提高的问题;要十分重视科学
技术和人才对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关于军队建设,他具体阐明了“精兵”、“利器”、“合成”、“高效”四个原则。他反复强调,军队改革不能照搬外军的做法,要把改革同军队的稳定和发展统一起来,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军建设打开了崭新局面,顺利踏上了中国特色精兵之路。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以武器装备和技术的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在世界主要国家加速发展。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江泽民提出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走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道路,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军队建设的整体转型,建设一支能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他强调,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关键在于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大力提高广大官兵的科技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战斗力。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军现代化建设步伐矫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以上内容纯属于个人观点,如有论点不足或不妥之处,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大学军事学教程》,陈润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联系电话:***
如何继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
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七大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科学筹划和总体部署,进一步突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充分反映了全党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全面......
如何继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战略任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
国防与军队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胜利——纪念建军八十周年● 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 80年来,为......
《习主席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读本》心得体会一、提高战斗力,必须激发学习动力学习是能力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必须把学习作为部队各级党委班子建设的第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