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_姓氏源流和文化寻根

2020-02-29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姓氏源流和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以调查为前提,以探究学习为原则,以点拨为主线,形成浓郁的合作学习氛围。

3、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培养语文探究学习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追宗溯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中国姓氏来源的常见形式,了解姓氏寻根现象。

难点:探究中国姓氏背后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教学过程】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课时安排为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伦敦奥运会期间有网友戏谑:中国奥运有三宝,跳水,体操,乒乓好;韩国奥运有三宝,射箭,姓朴,眼睛小;美国奥运有三宝,篮球,田径,家世好;非洲奥运有三宝,人黑,牙白,巨能跑。说起金姓和朴姓,我们大多会想到他是朝鲜或者韩国人,我们也可以由一些少数民族的姓氏猜中他们是什么族。可见姓氏是不同血缘集团的符号,不同姓氏表示不同的民族。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下中国姓氏文化

二、分析姓氏源流

1、张、王、李、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多少种姓?

汉族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

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占华人人口10%以上。

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占华人人口10%。

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在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2、既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姓,大家有没有想过姓是怎么来的?在现在生活中,通常子随父姓,那么在古代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明确:我们书上有这样的例子,古代有个本应姓赵的人,因为承袭他父亲的爵位而改姓周阳,可见我们有的姓是因为封地的缘由而来。

三、姓氏的源起及意义

1、图腾演变为姓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

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2、母系氏族制度的一个特征性产物

姓的本意是女人生的子女,在上古时代,人类还处于母系社会,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因此在母氏氏族时期人们用姓是来区分不同的部落。既然我们讲清楚了姓,那么氏是怎么产生的。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氏”是什么意思? 明确:“氏”的本源义是木本即植物的根,在父氏社会中,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而族长或有权势者往往一夫多妻,男子升到一家之长的地位。这时出现了同一姓所衍生的分支,但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氏的,只有贵族男子才有氏。那么可见姓氏中的姓是“别婚姻”,氏则是“明贵贱”。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传说上古时代神农氏的母亲叫女登所以那时许多姓都是女字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

据此,研究者认为我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并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氏隶属于姓。夏、商、周时期,姓氏作为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自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合二而一。也就是说在炎黄之前人是没有姓名的,到炎黄时期出现了姓名,那时候人首先出现的是名后来才有姓,而且名和姓是不相连的,把名和姓连起来是战国秦汉时期,比如刘邦、陈胜、吴广。

3、姓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增多,来源极广。主要来源于封国名、谥号、爵位名、官名、居地、职业等。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②.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

③.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④.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

⑤.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⑥.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⑦.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

⑧.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

⑨.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性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为帅氏。

⑩.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

四、文化寻根

1、文化,就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这一概念延伸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反映人类历史生活的形态都可以

称为文化,如婚姻文化、丧葬文化、居室文化、交通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山水文化、建筑文化,等等。

根据区域分为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根据时代划分为秦汉文化、隋唐文化、两宋文化、明清文化等。根据民族,分为汉族文化、满族文化、藏族文化、苗族文化等。根据国家,分为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埃及文化等。

2、文化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超越文化而存在。文化就是创造,每一种文化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化创造的历史,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文化的生命。文化既有开放性,也有封闭性。各种文化之间,既可以融合,也会发生冲突。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改造了人类。每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所属文化的渊源及特点,才能找到自己生存的支点,进而为继承和发展母文化做出贡献。

3、节日文化

节日是怎么产生的?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了人类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和认识。

节日的形成离不开两个基本的条件:特定的风俗活动内容和历法的出现。

在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解释外界的种种自然现象以及自身的生死。于是,各种形式的图腾崇拜便出现了,先民力图通过这些活动去解释奇怪现象。这些意识和行为便是节日产生的渊源。

比如中秋赏月是由原始的祭月、拜月活动演变而来。寒食清明源自古代对火的禁忌习俗。节日的出现必然与历法有关。在中国最早的历法著作《夏小历》中就有关于北斗斗柄的记载。在《尚书》中已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后来发展为八节气。到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分为24个节气。

到了秦汉时期,我国的主要节日基本形成。如除夕、元旦(正月初一)、人日、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已经是比较稳定的社会风俗。这时,历史已经渗透到节日风俗中,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代替了原来的某些原始崇拜活动。儒家礼法思想的影响,使得节日风俗上升为礼俗,甚至成为国家大典,扩大了节日的影响。

五、课堂总结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一个姓氏中的杰出人物都以其骄人的业绩照亮了历史的长空。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探讨姓氏寻根现象,我们更加能够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

六、布置作业 阅读《百家姓》,掌握各姓氏的正确读音并了解其渊源。

七、板书设计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一、姓氏的源起及意义

1、图腾演变:竹、牛

2、母系氏族制度的产物:姜、姚、姬

3、其他

二、文化寻根

1、文化

2、节日文化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学目标】1、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角度,培养学生由关注到热爱自己的家乡。4.指导......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及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指导学生正确选题,搜集、分析、整合资......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教学目标1、梳理梳理姓氏分途时各自的特点。2、梳理现在的姓氏产生的途径。3、通过资料的梳理,探究姓氏合一时间以及原因。4、培养学生身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教案教学目标:1、文化角度,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2、能力角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3、情感角度,培养学生......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姓氏源流和文化寻根 文化 源流 姓氏 姓氏源流和文化寻根 文化 源流 姓氏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